正午陽光的國劇方法論

2021-02-08 搜狐網

原標題:正午陽光的國劇方法論

犀牛娛樂原創

文|冷罐頭 編輯|夏添

雖說劇集精品化這一概念,在2020年的「出場率」格外高。但在大多情況下,都囿於劇場化的語境當中。

事實上,隨著劇集市場的良性發展,大眾審美水平及選擇空間的提升,向著精品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了各類型作品亟須加強的「必修課」。這從2020年幾部具有高度話題性的爆款作品,最終因品質不過硬而未能形成長線效應的結局中,就可見一斑。

歲末年初,正午陽光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兩次精品輸出。

十二月,大眾期待已久的《大江大河2》正式上線,打破了年末劇集市場口碑遇冷的尷尬局面。豆瓣開畫9.4分的成績,放到近些年的劇集市場中,也歸屬於Top行列。

一月十二日,脫貧攻堅大劇《山海情》五臺聯播,正式與觀眾見面。儘管目前豆瓣尚未開分,但在微博、豆瓣、知乎等各大平臺中對於原聲版《山海情》真情實感的好評,不絕於耳。

據了解,《大江大河2》和《山海情》均為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

但事實上,相較於傳統的主旋律劇作而言,在這兩部作品中,反而是現實韻味更濃。以高度寫實的現實感奏響主旋律,或許便是其贏得大眾心的原因之一。

回顧正午陽光以往所產出的作品,現實題材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且在「限古令」愈發嚴苛,現實題材熱度高漲的當下,其地位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從2021年正午陽光的項目儲備來看,古裝劇的數量為零,現實題材的佔比接近百分之百,且正在開拓新的題材邊界。

站在現實題材的風口,不妨以正午陽光諸多成功案例為範本,摸索出一套輸出精品現實題材的方法論。

IP開發另闢蹊徑

改編過程去糙取精 原作者深度參與

正午陽光一直在走IP影視化這條路。

無論是前些年「紅得發紫」的《歡樂頌》系列,還是近兩年的《都挺好》、《我是餘歡水》、《大江大河》系列,都不是原創劇本。

但正午陽光對IP的選擇,一直游離於市場主流之外。

近些年來,熱門的網文大IP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方面,能躋身熱門行列的小說,在故事線的完成度及角色塑造等方面,大概率具有過人之處。這為影視化的劇集質量,提供了不小的保障。另一方面,熱門IP自帶的知名度和大量的原著粉,可以為後續的劇集宣發省下不少力氣。

在網文IP影視化的初期,的確有不少影視劇吃到了這份紅利。但「狼多肉少」,優質IP有限,再加上IP影視化的效果良莠不齊,並未形成趨向良性的市場生態。

回過頭來看正午陽光的IP影視化之路,則有一套自己的打法。網感強弱、原著粉多少、知名度高低……這些能讓劇集輕鬆「借力」的點,都成為了無關緊要的因素。在題材選擇上,往往更青睞於接地氣的社會議題,以及更宏大的格局。

兩部皆為口碑神作的《大江大河》,改編自阿耐的小說《大江東去》,該書出版於2009年,是中國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絡小說;《我是餘歡水》改編自餘耕的原創小說《如果沒有明天》,曾榮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影視劇改編價值獎。原著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社會性和極強的可塑性。

同時,正午陽光對於優質作者的作品,進行了矩陣式開發。

除《大江大河》系列外,正午陽光所產出的爆款劇作《歡樂頌》系列、《都挺好》,也都出自阿耐之手。前些年的《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也出自同一個作者丁墨之手,這為IP開發的穩定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正午陽光頗青睞於原著作者參與到影視化的過程中。上文所提到的《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大江大河》、《歡樂頌》、《都挺好》,均由原著作者擔任編劇。這無疑在劇集還原、人物塑造、細節處理等多個方面,都會產生強大的良性效應。

也在影視化的過程中,為找準還原人物精髓與適應觀眾審美間的平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事實上,正午陽光對於原著內容的取捨,一直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以剛收官的口碑神作《大江大河》為例,小說中,宋運輝在後期學會了如何在職場中保全自己、從而保護自己的理想。這中間發生了很多的鬥爭、博弈還有讓步,宋運輝的人物形象也變得比較複雜。但在劇中,宋運輝性格中理想主義的一面被適當放大了,沒有完全展現出宋運輝後期的轉變過程。儘管成為宋副廠長的他身上多了些煙火氣,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懂得了「曲線救國」,但在本質上,其內心的赤誠和熱忱仍沒有改變。

感情線上也同樣如此,小說中的宋運輝有始亂終棄、精神出軌的嫌疑在,這顯然是不符合當下主流價值觀的,因此在劇版中做出了一些「美化」的處理。使得劇集在劇情線上更為紮實,也更加符合大眾的價值取向。

接地氣的小人物敘事

告別工具人屬性的鮮活群像

說完IP開發,再來說說影視化的呈現。

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載體,是老生常談的事情。90分的原作,能達到50分還是100分的呈現效果,還要看導演的功力。

儘管正午陽光的核心導演,被網友們劃分為了必出精品的「一代」導演和有待考量的「二代」導演,但事實上,內部的幫傳代使正午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得到了快速成長,2017年後的作品質量,基本處於整體穩定的狀態。

在影視化過程中,對於原著的取捨和去糙取精,以及在更能擊中大眾情緒的切入視角、節奏掌控上,亦有獨到之處。

一方面,正午陽光出品的現實題材劇作,普遍以小人物的平民視角為切入點。無論是以黑色幽默手法刻畫中年男人雞飛狗跳生活的《我是餘歡水》,還是家有「作爹」的倫理劇《都挺好》,都將小人物的辛酸苦辣塑造得鮮活又飽滿,極易戳中大眾的共鳴點。

在《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年代色彩濃厚、講述歷史滄桑巨變的劇作中,也同樣以小人物的命運為寫照,體現時代洪流。

在現實題材中,做好小人物視角的敘事,益處頗多。破懸浮感、擊中社會情緒、帶來高話題度……可以說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正午陽光產出的劇作,頗擅長群像塑造。這裡所說的群像塑造,並不等同於「歡樂頌五美」等群像劇,而是指無論主角配角,都塑造得活靈活現,且具有相當的共鳴性和討論度。以前年的現象級爆款之作《都挺好》為例,劇中除蘇明玉身上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等熱門話題外,「老作精」蘇大強、打腫臉充胖子的「老好人」蘇明哲、一直啃老的蘇明成、甚至是哄騙老人的小保姆蔡根花,都具有普遍的代表意義。

在《大江大河》中也同樣如此,在角色塑造上,具有高度的現實感。即便是職場博弈的情節,也並未將人物推向非黑即白的二元設定,而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對劇中的群像進行塑造。劇中,對於改革開放後國企、鄉鎮企業、個體戶的復刻,有著高度的寫實性。這幅年代眾生相所產生的意義,已遠超戲劇範疇。

除戲中角色的豐滿性所帶來的「光環」外,正午陽光在選角方面也獨具慧眼,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演員,都與角色的氣質高度吻合。且在演技方面「高標準、嚴要求」,幾乎沒有出現過「拉胯」的局面。

在正午陽光的作品中,還有多位「劇拋臉」的「御用」演員。有老戲骨如劉琳、劉奕君、劉敏濤、王永泉、丁勇岱等,有在正午劇中出現頻率更高的「綠葉」馮暉、王宏、郭曉然等,還有一些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近些年被正午啟用的演員如高露、郭京飛、喬欣等。雖然他們在正午的劇集中常作為配角出現,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劇集整體演技的穩定性。

成長中的二代導演

深耕內容創作領域

無論是上文中所提到的IP開發,還是劇中的小人物敘事、群像塑造、節奏把控……在本質上,正午陽光之所以能成為「國劇門臉」,還要歸因於其將內容放置在眾星拱月的核心位置。

「在木桶理論中,最短的木桶決定公司的形態,但我覺得長板才決定一家公司在市場的位置。我們的長板就是內容,正午陽光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內容上。」

2017年,在正午陽光陷入瓶頸期中時,侯鴻亮決定解散藝人經紀部,回歸到內容創作領域,進行深耕。也正是以此為關鍵節點,正午陽光的「二代」導演們逐漸在獨挑大梁的作品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2018年末,張開宙導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豆瓣開畫8.1分,且成為廣電總局發布的2019國劇「選集」中唯一入圍的古裝劇;2019年,由簡川訸執導的《都挺好》豆瓣開畫8.5分,實現了跨圈層的輻射;2020年,由孫墨龍執導的《我是餘歡水》豆瓣開畫8.5分,雖因為最後一局中的女權爭議,導致評分大幅回落,但在不少人心中,仍屬精品之作。

不難發現,正午陽光的現實題材劇作,往往「為別人所不為」。

無論是早些年《歡樂頌》對於女性群像的刻畫,還是《都挺好》中對於「惡毒」公公形象的塑造,亦或是《我是餘歡水》中以荒誕的黑色幽默來展現中年危機,在國劇中都算是開了先河。

同時,網友口中「都是處女座」的導演們,在摳細節上,做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除了砸錢的大製作以外,對於時代背景的深度還原和對細節的細膩處理,都穩固了劇作的高端品質。

此外,長期高質作品的產出,「刷」足了導演們在大眾中的存在感,幾位導演的個人風格,都被觀眾瞭然於心。「一出手就啥都有」的孔笙大大、「慢慢悠悠但美商極高」的顏值TOP張開宙、「擅長都市劇」的簡川訸……不經意間就與觀眾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絡。

正午陽光成為「國劇門臉」之路,也並沒有捷徑。打造黃金核心團隊、堅持內容為本、以創新為第一要義、再加上些諸如深摳細節的「小癖好」,或許便是正午陽光一步步摸索出的精品化的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正午陽光的國劇方法論丨歡瑞世紀分享
    回顧正午陽光以往所產出的作品,現實題材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且在「限古令」愈發嚴苛,現實題材熱度高漲的當下,其地位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從2021年正午陽光的項目儲備來看,古裝劇的數量為零,現實題材的佔比接近百分之百,且正在開拓新的題材邊界。 站在現實題材的風口,不妨以正午陽光諸多成功案例為範本,摸索出一套輸出精品現實題材的方法論。
  • 正午陽光,短時間內實現兩部精品內容s輸出
    而在此前開播的《大江大河2》以豆瓣開畫9.4分,收官9.1分的優異成績,成豆瓣年度國產劇集最高分;近日,「犀牛娛樂」發表文章《正午陽光的國劇方法論》稱道:回顧正午陽光以往所產出的作品,現實題材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如今現實題材熱度高漲的當下
  • 正午陽光「國劇一哥」位置恐怕保不住了
    正午陽光在國內一直有著「國產劇良心」之稱。現在,隨著新麗新劇片單發布。這一次,正午陽光「國劇一哥」的位置。恐怕真的要保不住了。正午陽光的起源,這裡就不科普了。正午陽光為何能成為「國劇一哥」呢?實際上,它就是在國產劇不太好的大環境裡,成為引領行業的佼佼者。以前的國產劇有輝煌,限於篇幅便不贅述。2010年後,國產劇迅速墮落。原因多種多樣,反正在此過後。
  • 1.說說國劇之光——正午陽光的前世今生
    它就是被觀眾稱作國劇之光的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從民國諜戰到古裝傳奇,到歷史政事到商業題材,再到醫療刑偵行業劇,正午陽光更加注重社會現實題材劇及網絡高口碑IP劇的打造,在開拓國劇新類型的路上不斷嘗試創新。
  • 正午陽光《清平樂》《餘歡水》沒爆,國劇門臉這次還會逆襲嗎?
    國劇門臉正午陽光遇到了新棋局。繼《琅琊榜》《偽裝者》前後腳推出,《大江大河》、《知否》一同跨年之後,這家國劇門臉再次出現了左右手互搏的情況。《我是餘歡水》4月6日三大視頻平臺上線,《清平樂》4月7日在騰訊視頻和湖南衛視播出,中間僅隔一天。然而與上兩次兩部大劇皆成年度爆款不同,這一次,無論口碑或收視,正午陽光都遭遇狙擊。
  • 爆款電視劇不斷,這一次,正午陽光「國劇一哥」的地位恐將不保?
    比如在業內以品質著稱的正午陽光,在行業內認可的7部優秀電視劇名單中就佔據了3個席位,不愧是國劇一哥。 2015, 橫空出世 電視劇迷不會忘記,2015年觀劇的極致快樂。 無人不知"正午陽光"四個大字,一家影視公司居然能靠著它製作的電視劇走紅於電視劇市場。
  • 國劇之光正午陽光和他的親媽山影集團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始終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無法接受土樂審美的山東衛視,另一方面無法戒斷山影集團的品質國劇。在侯鴻亮從山東影視集團離職加入後,正午陽光正式轉型成為一家獨立的影視製作公司,最大股東也正式變更為侯鴻亮。
  • 金鷹獎名單公布,正午陽光多部劇入圍,堪稱國劇之光
    在業界內,「正午出品,必屬精品」都成為了大家的一種共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細數近些年來,正午陽光都出過哪些高品質的熱播大劇吧。,但一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讓正午陽光得到了不少的曝光度,而隨後的一部《大江大河》更是將它送到了巔峰。
  • 「正午陽光」緣何成為了國劇之光
    侯鴻亮、孔笙、李雪,就是後來正午陽光的「鐵三角」,而張開宙,和另兩位導演簡川訸、孫墨龍,被稱為正午陽光的「第二代」導演。《山海情》和《大江大河2》這兩部9分劇的第一導演,分別是孔笙和李雪,而正午陽光既叫好又叫座的「第一劇」《琅琊榜》,是這兩位正午「第一代」導演的合力之作。
  • 你很討厭「正午陽光」拍的電視劇?那就對了
    明明是大家以為可能無趣的「扶貧劇」,正午陽光也能拍得生動有趣。最主要的是有個方言版本,在接地氣和表達「扶貧」主題上是現在少有的國產佳劇。毫無疑問,「正午陽光」已經成為國產劇品質的一個保障,而「國劇一哥」的名聲也是觀眾對於正午陽光的一個肯定。但是「國劇一哥」這個名頭真的太重了。我們經常也看到正午陽光是否過譽,正午陽光遠遠被高估等等問題。
  • 《外科風雲》收視不達預期,「國劇門臉」成正午陽光不可承受之重
    2016年還被《人物周刊》《GQ智族》等權威雜誌捧成「國劇門臉」的正午陽光團隊,在幾個月後的今天,正在經歷創始以來最大的公關危機。十幾年一遇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被卓偉跟蹤了十二年的大爆料,與《外科風雲》狹路相逢,讓原本意氣風發的侯鴻亮團隊變成一個大寫的尷尬。 「譽滿天下,謗亦隨之」。
  • 王凱主演《清平樂》豆瓣開分8.1,正午陽光能否拯救低迷國劇市場?
    該劇原名《孤城閉》,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因為出自「國劇良心」製作機構正午陽光,開播前便被寄予厚望。截至9日,該劇已播出6集,在豆瓣網開分就高達8.1分,在近期相對低迷的國劇市場收穫了一個良好的開場。《清平樂》是正午陽光繼《琅琊榜》系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後打造的一部古裝大劇。
  • 《大江大河2》口碑超前作,正午陽光的國劇系列化重回正軌
    《大江大河》系列能夠取得成功,與正午陽光一直以來的積累自然分不開。這家近年佳作不斷的劇集公司,先後開發了《大江大河》《琅琊榜》《歡樂頌》等多個系列,《大江大河2》的成功,為正午的國產劇系列化開發掙回了很重要的一分。
  • 東陽正午陽光影視為何是國劇精品專業戶?
    如果你對這個影視公司不太熟悉,那麼我說一些電視劇的名字,你就能一下想起來,原來都是這些電視劇都是正午陽光出的作品啊,就能知道這個團隊怎麼這麼厲害。那正午陽光出來的作品口碑好的原因又是什麼?其一:演員陣容,從以上劇中可以看出幾乎沒有流量明星,都是在演藝圈打拼多年演技過硬的演員,比如倪大紅,劉奕君,劉敏濤,王凱,靳東……那個不是要演技有演技的,當然也憑藉這些作品他們再次翻紅。還有一點如果看過多部正午陽光的電視劇可以看出,同幾個演員在多部作品中都有出現,當然影視公司用自家的藝人無可厚非。
  • 愛奇藝超級網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召開上線發布會 攜手正午陽光升級國劇品質
    12月12日,由愛奇藝與正午陽光聯合出品的超級網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在京舉辦發布會。
  • 正午陽光的金字招牌,如何鍛造?
    侯鴻亮擔任該劇製片人,這是其背後正午陽光的又一力作。此前,他們因匠心聞名,《琅琊榜》《偽裝者》《北平無戰事》《歡樂頌》……不勝枚舉的口碑佳作鍛造出這塊國劇金字招牌。    作為正午陽光掌舵者的侯鴻亮,自1996年首次擔綱製片人以來,至今22年,伴隨中國電視劇走過了三分之一的春夏秋冬。好內容,已然成為鐫刻在這名創作者身上的印記,也是正午陽光的安身立命之本。
  • 追劇,認準正午陽光!
    多年來,正午陽光不斷為觀眾們輸出優質影視作品,憑實力贏得口碑,也成功打響了自己的名號,讓影視行業內有了這樣一句話:「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縱觀當前的國劇市場,拖沓、注水劇情泛濫,不合邏輯的情節設置常見,甚至有些劇連臺詞都十分尷尬……種種現狀直指一個問題——劇本不合格。如此,劇又何談升華?何來精品一說?作為國產精品劇的代表,正午陽光的劇本質量大多優良,無論是劇情還是臺詞都經得住推敲。
  • 正午陽光憑實力坐擁「江河山海」,卻夾在飯圈中左右為難?
    而巧合的是,《大江大河2》和《山海情》這兩部劇均為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更巧合的是,兩部劇開畫豆瓣評分均是9.4分,且都是出自有「國劇門臉」之稱的正午陽光之手。
  • 正午陽光+王凱不爆,我對今年國產古裝無期待
    不如說,這是國劇對歷史人物確鑿、正統的一次鬆動——宋仁宗,何以為仁?這一次,王凱要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質地。群戲炸裂,綠葉翻身?看《清平樂》,或許有必要做出提醒——如果觀眾眼中只有王凱,那就不是正午陽光劇。我相信,到劇集開播,許多人的注意力會不自覺放在配角們身上,全程腦內都有彈幕在說:「誒?是他!」
  • 國劇良心—山東影視與他的繼任者正午陽光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始終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無法接受土樂審美的山東衛視,另一方面無法戒斷山影集團的品質國劇。很難想像山東衛視留在我腦海裡最深刻的印象還是2000年開播的《陽光快車道》,這個節目帶給我的童年快樂不亞於現在任何一檔綜藝節目,隨著《陽光快車道》的日薄西山,我也逐漸告別了山東衛視,據說現在的山東衛視深耕老年觀眾領域,也是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