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不高,接檔糟糕——《非常目擊》
今天聊聊電視劇《非常目擊》。
片名Fei chang mu ji (2020),別名夜雨霧。
迷霧劇場的《隱秘的角落》大火之後,按照原計劃,這部《非常目擊》是要無縫接上的。觀眾們苦苦等待後,迎來的卻是《非常目擊》延遲上線的消息。
延遲上線是為了配合過審,再次上線的《非常目擊》有了較大變化。比如男主角造型,宋洋飾演警察山峰,原本蓄鬚造型不符合正面形象要求,重新上線後,鬍子沒了,所以會有人覺得宋洋的嘴巴很奇怪。再比如重新剪輯後,三成的內容沒了,劇情會顯得跳躍較大,讓人看著不是很連貫。
你看這嘴唇,會覺得奇怪不?
《非常目擊》用一起橫跨20年的少女小白鴿謀殺案做引子。小白鴿遇害時,山峰還是個屁大孩子,被莫名其妙誣陷為了殺人兇手。山峰長大成人後成了一名警察,類似案件再度發生,山峰重返小城,誓要找出真兇。
在偵破過程中,山峰發現了當年案件背後另有陰謀。充滿儀式感的犯罪手法下,是一個巨大的誤會和悲劇。
如果你覺得《非常目擊》單單講述小白鴿有關的連環殺人案件,那就把整個劇想偏了。看似重要的小白鴿,只不過是整個故事的引子,真正的案件要到劇集後半部分才登場。
劇集開頭幾集看似迷霧重重,其實線索十分簡單,而且很短的時間就講完了故事。一大票與小白鴿有關的男男女女,都只不過是開場嘉賓,熱鬧的群像戲很快變成了後半程犯罪分子的獨角戲。
小白鴿案牽扯人員眾多,社會關係複雜。一名高中生牽扯出了全能黑道商人,還有擰巴的兄弟關係、狗血的多角戀。
原本以為犯罪案件會就此延伸,結果短短幾集就把這些事情全部解決了……
比起《隱秘的角落》,很顯然《非常目擊》想走另一種懸疑驚悚路線,不單要刻畫出人物角色的豐富情感世界,更要表現出劇集的文藝氣質。
在《非常目擊》中,大量出現《彷徨少年時》《送別》等作品,《送別》的歌聲更是有事沒事就唱了出來,幽婉動聽,似乎總想著給劇集賦予一些不一樣的懸疑氣氛。
就連反派犯罪分子,也是說話文縐縐的,時不時引用一些書裡的話。
主角之間的對話,更像是讀書會書友之間的交流,不來點兒人生哲理,都不好意開口。
刻意強調文藝氣息讓劇集變得不接地氣,不管陽春白雪還是附庸風雅,拔得過高就會變成兩腳離地,浮在空中。
這樣的結果就是本職故事沒講好,把小心思花在這些細枝末節上,顯得本末倒置。如果劇中人物角色一個個都鮮活飽滿,喜歡文藝的角色描繪的文藝一些,就沒有一點問題。現在變成全員講文藝,很明顯就顯得做作。
懸疑劇本質工作都沒做好,想要接檔《隱秘的角落》那就無從談起了。
《非常目擊》有一點讓人覺得十分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刪了太多內容的緣故,劇中有事沒事會整出一大段字幕,直接用文字輸出,簡單粗暴不講道理。
這就是劇集的一大缺點。大量字幕拉低了電視劇視聽效果,影視劇的作用就是將文字視覺化,通過試聽手法將劇本具象化,現在反而整出大量字幕,那麼我幹嘛不直接去看小說呢?
《非常目擊》的優點也有,演員們的演技都挺在線,專注文藝片的宋洋在這類影視劇裡遊刃有餘。別看留給他們發揮的空間不大,至少觀眾們都能看出這是一位從不放棄的文藝警察。
當然也有開摩託車都要用替身的女演員。不是不能用替身,如果非要用替身的話,至少別拍得那麼明顯。
表現系列懸疑案件的一個常用手法就是,將一起連環殺人案設置在故事最內環。
然後用一個又一個細小的故事將核心故事層層包裹起來,慢慢表現,給觀眾一種抽絲剝繭的感覺。這就像走迷宮一樣,觀眾們跟著主角們從最外層慢慢走到最裡層。
《非常目擊》也想玩這樣的套路,可劇集前後兩部分顯得十分割裂,小白鴿案並沒有花多少力氣就破了,一大票角色瞬間變成閒雜人等,後半部分的主角卻姍姍來遲。觀看時給人的感覺就不是抽絲剝繭,而是看完A面再看B面。
劇本挨刀,質量不高,
故事割裂,接檔糟糕。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