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一段所謂美軍攝影師拍攝的長津湖戰役時的視頻。視頻中,幾名美軍旁邊是被凍僵了的志願軍戰士。稍微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的朋友都知道,視頻所表現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冰雕連」。
這段視頻的流傳度很廣,甚至不少朋友還發給筆者求證,不過這段視頻其實並不是美軍攝影師所拍攝的,因此有的人先別著急去感謝什麼美軍攝影師。因為這段視頻是一部抗美援朝戰爭電視劇的拍攝畫面,而這部電視劇就是《跨過鴨綠江》。
12月27日晚黃金檔,這部電視劇會在央視一套與大家見面。熟悉CCTV-1黃金檔電視劇播出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眾所周知,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在之前已經有一些相關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播出了,如比較著名的電影《金剛川》,另外還有評價不錯,但宣傳度不高的電視劇《戰火熔爐》(電影版是《英雄連》)等。
其實本來在今年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還有不少,不過因為疫情因素影響了拍攝,只能是在之後跟大家見面了。
其中令人非常期待的一部電影便是《長津湖》,這部電影應該會在2021年上映。此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的事跡為原型,張藝謀導演的《最冷的槍》也非常值得期待。
不過這些已經上映的或未及上映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電視劇一般都將視角放在了某一場戰役、某一位英雄人物或者是某一支志願軍的小部隊上,以宏大視角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作品暫時還沒有與大家見面。
其實我們也知道,早在多年前國內便拍攝了一部宏大視角的電視劇《抗美援朝》。但是因為諸多原因的存在,這部影視劇一直未能播出。
而如今隨著《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完成及播出,這一塊的空白總算是填補上了。對於這種題材的電視劇,大眾的期待度也是非常高的。
從目前報導的消息來看,《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是在今年8月開拍的,到正式播出其實只有4個月的時間。從製作周期來說,還是比較緊張的。
因為電視劇的內容宏大,因此是從戰略層面、戰役層面和戰鬥層面來分別展開的,各自聚焦了統帥層、志願軍將領和基層的幹部、戰士,然後由三個層面再形成一個完善的整體,給大家展現出一個立體的抗美援朝戰爭來。
大家如果看過同類型電視劇的話,其實並不會陌生,畢竟之前無論是紅軍題材、抗戰題材還是解放戰爭題材都有相似的作品。
在《跨過鴨綠江》電視劇具體的拍攝原則上,按照之前的報導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即在大的布局籌劃上是極其嚴肅的,而在基層人物的刻畫與細節上則不拘泥於固有模式。
這一類電視劇與我們之前看過的《金剛川》、《戰火熔爐》之類的影視作品有很大不同,可以說它的重點其實不單單在於戰鬥場面,有相當多的情節會在謀劃布局和決策上。
由於抗美援朝戰爭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較多,再加上相關的影視作品及書籍並不算太多。因此若非專門關注過的朋友們對這些決策相對了解外,絕大多數朋友其實並不太熟悉。
比如戰前出兵的決策,我們是如何定下來的;運動戰五次戰役的部署是如何實施的;陣地戰時期坑道工事和「零敲牛皮糖」戰術又是怎樣實踐的。
其實對大部分朋友來說,想要全面了解這些並不是很輕鬆。尤其是一些戰役之間的過度,如果不搞清楚的話,實際上是不好理解的。
如今《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播出後,其實便將很多決策和部署都凝結到一起了,對於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戰爭到底是如何打的,其實有極大的幫助。
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太喜歡看文字和紀錄片的朋友來說,通過嚴肅題材的電視劇去了解這些,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註:電視劇中有的畫面應該是來自之前的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線》
不過既然是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戰爭場面又是必不可少的。
《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製作周期雖然比較緊張,但在戰爭效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據央視軍事報導:
這部電視劇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等5個省市,由5個組同時拍攝。為了追求冰雪作戰的效果,劇組是在黑龍江牡丹江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中實地進行拍攝的。
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那段視頻其實就是劇組拍攝花絮中的一段,所展現的是1950年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上,志願軍9兵團戰士們因禦寒衣服單薄,而凍死在陣地上的場景。
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志願軍9兵團一共打出了3個「冰雕連」。而除了整建制犧牲的戰士們外,幾乎每一支參戰部隊都有因凍傷而大量犧牲、減員的情況。
9兵團上海籍烈士宋阿毛留有這樣一首絕筆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在當年的長津湖戰場上,是零下40度的極寒環境。從將近40攝氏度的炎熱到零度左右的寒冷,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體會過。但從零度的寒冷到零下40度,這之間又跨越了40度,那又該是怎樣一番感受?
我們都知道美軍的禦寒衣物、保暖條件以及熱量供應遠超我9兵團,但在那種嚴寒環境下,即便是美軍陸戰第1師都出現了超過7000人的凍傷,而身著華東棉衣、暴露在冰天雪地、每天僅有一兩個凍土豆充飢的志願軍戰士們要承受多大的嚴寒之苦?
這樣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很多戰士們因凍餓犧牲了,很多戰士們因凍傷殘廢了,甚至連好多武器也在嚴寒環境下打不響,炸不響,但我們的志願軍依然在血戰,很多部隊即便戰鬥到僅剩幾十個人、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人、兩個人,也依然要打下去。
想要突破我們的陣地,除非這個陣地上的所有志願軍戰士已經全部戰死、已經全部凍得站不起來了!
這種精神和戰鬥意志,可以說在人類軍事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所以我們說,冰雪長津湖,同樣也是冰血長津湖!
在之前的電視劇《三八線》、《彭德懷元帥》、《戰火熔爐》中我們都看到過志願軍冰雪戰士的情節,而在《跨過鴨綠江》中,同樣有這些勇士們的身影。
英雄事跡的再現,我們從來不怕少,而是太嫌少了。
近年來不斷有人抹黑英烈事跡,我們所要做的不僅是繼承英烈的精神,更要將英烈事跡多多地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這樣才會讓那些蠅營狗苟之輩的勾當不會得逞。
作為2020年底央視一套的重頭大戲,我們自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電視上看到先烈們當年的不易,這絕對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而根據目前公開的一些片花,《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中,除了有冰雪長津湖外,還有鏖戰飛虎山、血戰松骨峰、堅守上甘嶺等戰役戰鬥。在電視劇中,楊根思、邱少雲、黃繼光等英烈形象也均有再現。
我們可以想一想,除了紀錄片之外,關於這些英烈的影視作品還有多少?
其實真沒有多少!
我們經常討論的抗美援朝經典影視作品還是多年前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現在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多了,大家自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作品來展現當年志願軍的事跡。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是一次烈度極高的戰爭,我們的對手不僅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即便在地面火力上也超過我們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美軍的一次團級規模的進攻,在一天時間內往往就要消耗上萬枚重炮彈;而志願軍在運動戰時期,機動炮兵部隊一共打出的炮彈也不過20127發。
為了展現戰爭的殘酷,《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設置超過30000個炸點、子彈點13000多個、人身中彈5000多個。因此從目前片花所展現的效果來看,場面可以說是非常火爆。
因涉及多個戰役、戰鬥場景,這部電視劇動用了4萬多人次群演、有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的角色、打了8萬餘發子彈。
為了更好地展現戰爭場面,《跨過鴨綠江》有一個500多人的美術置景團隊,還自製道具飛機4架,自製道具坦克、裝甲車、汽車9輛,自製各類道具槍械1000餘支。
總的來說,這部電視劇雖然拍攝周期比較短,但下的功夫還是很大的。而從題材上來說,更是獨一無二的。
能在2020年的歲尾看到這一部電視劇上映,真的是非常令人高興。
我們期待這部電視劇能讓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同時也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好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出現。只有不忘英雄,不忘那段艱辛而偉大的歷史,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