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2020-12-25 聯盟中國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2020年,蜀山區完成荷葉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崗鎮衛生院新城衛生站改擴建項目,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質量,通過省級衛生城區覆審。截至目前,全區設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所,鄉鎮衛生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8所,村衛生室12所,基本滿足轄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需求。

蜀山區衛健部門創新「院區合作」模式,引入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託管運營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籤約,全區建成92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提供「跟蹤式」貼心服務,讓社區居民有了系統完善的醫療備案,就診就醫更連貫。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蜀山區新增實名制就業4.2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600個,安置在崗1952人,上崗人數居全市首位。為全方位促進就業,2020年撥付各類就業資金1841萬元,惠及群眾10699人次。

做好社會救助這一「最底線的民生保障」,蜀山區充分發揮兜底作用,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為困難群體提供救助幫扶。2020年,投入271.8萬元醫療救助資金,惠及城鄉困難居民841人次。

創新特色救助服務,蜀山區還在全省率先打造「慈善服務綜合體」,建立「政府救助+社會力量救助+慈善救助」社會救助體系,由政府兜底保障,同時引導社會力量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不斷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你最關心的民生事是什麼?由蜀山區政府辦、蜀山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說出你的『心頭事』——蜀山區2021年民生實事項目徵集活動」正在進行中,打開微信掃掃二維碼,快來提出你的建議吧。(朱琛琛 鄭同春 劉亞萍)

(責任編輯:君君)

相關焦點

  • 【回眸新疆「十三五」】 民生福祉 更加殷實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財政預算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重大價值和主要路徑,有助於我們從講政治、重民生、求實效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明確「民聲」導向 築牢「民生」福祉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明確「民聲」導向 築牢「民生」福祉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進入備考階段,申論作文分值在整個考試中佔了不小的比例,所以申論作文寫作對於公務員考試極為重要,甘肅中公教育建議各位考生平時多讀範文其次多加練習
  • 奏響民生福祉強音——「十三五」期間山丹縣人社事業工作綜述
    >> 縣區 >> 山丹 奏響民生福祉強音
  • 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十三五」期間,一項項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舉措,一筆筆增進人民福祉的資金投入,化為百姓心中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廣覆蓋、兜底線,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家住廣東省韶關市的李女士患高血壓10多年了,因為在當地參加了新農合,平時看病能夠報銷一半。
  • 文明的力量|望牛墩:文明新風吹「牛鎮」民生福祉更殷實
    從雜亂河岸到濱水景觀區、從城市粗放式管理到精細管理下沉到基層、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望牛墩近年來狠抓城市品質提升、建設美麗鄉村、產業優化升級等關鍵環節,使得民生福祉看得見摸得著。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彰顯著城市的內在氣質。
  • 增進民生福祉的「棲霞作為」 由「社區共同體」開啟
    增進民生福祉的「棲霞作為」 由「社區共同體」開啟2020-12-23 16:25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12月23日電(唐楊)「社區」一詞是從「community」翻譯過來的對棲霞而言,探索以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為前提的「社區共同體」的實踐先人一步:不僅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區內部的資源和力量,政府資源還「四兩撥千斤」地帶動社區和社會資源的投入做優公共服務,最終實現教育、醫療、環境的紅利普惠,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會治理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 江蘇省兩會熱議「民生福祉」 13市市長曬藍圖
    東方網2月12日消息:在省政協會議上,省委書記羅志軍強調,「在新的起點上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必須堅持富民優先,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惠民生,才能凝民心、聚民力。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堅持民生優先,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好民生指標,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在向省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代省長李學勇在「富民」二字上不惜筆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民眾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升人民的福祉,已成為從上到下的共識。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人民網合肥12月8日電(楊賽君) 穩就業、保民生、強人才, 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青平:一筆一畫繪就更美好的「民生圖景」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更高層次。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發展。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民生工程提出了新部署,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對更高質量就業、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糧食安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 【地評線】大江時評:民生「禮包」,為新發展書寫更加溫暖答卷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會議總結的五大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就有「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人民至上,會議送出的民生「禮包」,為新發展書寫更加溫暖答卷。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先行示範區 | 深圳:以教育醫療事業為先導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以教育醫療事業為先導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先行示範區建設年度觀察之四前不久,由深圳市坪山區建築工務署建設開發,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旗下坪山人才安居公司代建的老坑學校項目實現全面封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建設民生幸福標杆城市,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 聚力穩定就業 築牢民生之本
    就業是民生之本。從「蜀往職來」成為全省聞名的招聘活動品牌,到初步建成「三公裡就業圈」;從榮膺省、市級「充分就業社區」,到創新開展「定時定點」免費公益性招聘會……合肥市蜀山區用五年時間精準發力,寫好「促進高質量就業」這篇大文章,從「好就業」到「就好業」,多措並舉築牢「就業」這個民生之基。
  • 句容人社:打好「組合拳」 築牢保障底線
    「在做好穩就業的同時,聚力兜底線,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蔡家紅表示,還將圍繞全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目標,築牢社會保障體制機制;統籌做好各類人群社保待遇發放,穩步提高待遇標準;立足解困惠企增活力,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為全市各類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用。
  • 「難忘的2020年」保就業穩就業築牢民生之本
    李近遠就業是民生之本。2020年,這份感受格外深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無數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工廠停工、商場停業、交通停滯,被迫待在家裡的人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格外期盼能儘早出去工作,有一份收入以養家餬口。
  •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築牢思想防線 守住紀律底線 改進工作作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築牢思想防線 守住紀律底線 改進工作作風 2020-11-16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好民生福祉守護者——鹽城法院2020年度重點工作回眸(三)
    當好民生福祉守護者——鹽城法院2020年度重點工作回眸(三) 2021-01-1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好就業組合拳 築牢民生基本盤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內外風險挑戰讓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為抓好民生之本,黨中央把就業放到「六穩」 「六保」之首,我省更是第一時間打出「免、減、緩、降、返、補」等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組合拳」,幫扶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失業保險擴圍提標,千方百計築牢民生基本盤。省人社廳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20.1萬人,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總量居全國前列。
  • 「十三五」天津財政總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 改善民生辦實事 樁樁件...
    天津北方網訊:棚戶區改造、彈性供暖、關注「一老一小」、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水平……一項項民生舉措,寫進萬千百姓生活,讓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本市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多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民生福祉,枝葉關情。本市財政部門堅持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