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近日用大口徑榴彈炮發射新型超高速炮彈擊落一架模擬俄羅斯巡航飛彈的無人靶機,並將其形容為「革命性武器」。但俄羅斯方面表示,美軍此舉是填補陸軍防空空白的無奈之舉。那麼,美國用榴彈炮攔截巡航飛彈是否異想天開?這種反導模式是否具有實戰意義?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邵永靈為您詳細解析。
報導稱,美軍近日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飛彈靶場進行了這次測試。一輛經過改裝的M109自行榴彈炮向模擬俄羅斯巡航飛彈的BQM-157無人靶機,發射了一枚155毫米口徑的超高速炮彈,並成功將其擊落。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防空反導手段多樣,理論上講,如果雷達和火控系統足夠先進和精準,用自行榴彈炮攔截巡航飛彈並非完全不可能。
邵永靈:其實M109自行榴彈炮是一個很老的裝備,從上世紀大約60年代之後開始裝備。我覺得這次美軍使用的可能是A6型,就是M109最新的一個型號,但是這個最新的型號也有一二十年時間了。我們都知道,防空反導手段是非常多的,既可以用炮,也可以用反導攔截彈。
比如在航母上面,它的末端反導使用的是密集陣系統。這個密集陣系統其實就是炮,炮彈數量很多,就形成一個彈幕,對來襲的飛彈進行末端的攔截。所以用炮彈反導是可以的,其實就是靠海量的炮彈形成彈幕攔截來襲的飛彈。
巡航飛彈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是一個無人飛機,巡航飛彈用炮彈去攔截,這裡面的關鍵就是雷達和火控系統,只要雷達足夠先進,火控系統能夠對火力進行精準控制,應該也是一個選項吧。
對於這次測試,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美國此舉並沒有特別的突破,美軍被迫採取這種奇特的反導武器,是因為美國陸軍缺乏中程防空系統。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美國此時加強中程防空反導建設與其退出《中導條約》有關。
邵永靈:俄羅斯專家說的話是比較準確的,美國確實沒有在陸地部署的中程防空系統,「愛國者」和「薩德」是以反導為主,特別是「薩德」基本以反導作為主要用途。「愛國者」除反導之外也可以防空,但是用如此昂貴的防空反導系統用來進行中近程防空,可能就是一種浪費。
美軍現在用M109自行榴彈炮進行中程的防空反導,一方面是比較省錢,榴彈炮肯定比反導系統要省錢,另外它的維護也更方便一些。為什麼美軍現在突然想到中程的防空反導問題了?我認為和它退出《中導條約》有很大關係。比如原來俄羅斯沒有中導,無論是巡航飛彈也好、彈道飛彈也好,對於美國來說這個領域可能就不需要去防禦了。現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了,俄羅斯肯定也得要發展,所以首先美國可能就會面臨俄羅斯的中導問題。
另外,因為美國認為中國一貫在中導方面實力比較強大,隨著美國把中國、俄羅斯作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把主要的威脅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當然它會比較注重去應對這方面的威脅。
報導稱,美軍在此次測試中使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值得關注。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人工智慧技術將在未來軍事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大國軍事角力的重點領域。
邵永靈:現在我認為人工智慧是這樣的,一方面可能未來會有很多的新裝備,直接就是人工智慧的裝備,對於軍事大國來講,未來的軍事競爭很重要的就是人工智慧領域;另外,人工智慧還可以讓一些老裝備煥發青春。
剛才我們提到的M109自行榴彈炮,它就是一個老裝備,比如過去它僅僅是一個戰場的火力支援,現在有了人工智慧之後,多了一個反導的能力,可以進行飛彈的攔截。所以我們分析人工智慧對戰爭的影響、以及對各國軍事發展的影響時,可能不僅僅是看會有哪些全新的裝備出來,也要看到人工智慧對於老裝備的這種影響,能夠進一步發掘老裝備的潛力,這也是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
但是不管怎樣,我想人工智慧在今後的大國軍事競爭當中,肯定是越來越重要。過去我們講火力上的競爭,投送距離的競爭,然後信息技術的競爭,未來競爭可能確實會轉移到人工智慧的領域。
來源: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