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Nico
繼上影節展映之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全新4K修復3D版終於即將於8月14日在內地重映了!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跟我一樣,等不及要去影院重溫這部電影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故事設定裡,哈利·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
而前不久剛剛過去的7月31日,剛好就是他40歲的生日。
29年前,11歲的哈利·波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以此為開端,正式開啟了他日後的魔法生涯。
自從2001年,華納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搬上銀幕,該系列電影已經整整走過了19個年頭。
全球哈迷都跟隨「鐵三角」一起,見證了他們從懵懂少年到生死之交的蛻變過程。
如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再度歸來,有哪些冷知識,需要我們哈迷去重新溫習掌握呢?
別著急,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選角篇
1、
出生於教授家庭、自帶學霸氣質的艾瑪·沃森,本身與赫敏高度契合,簡直就是從書裡走出來的赫敏本敏。
原著中的赫敏,雖然不是絕對主角,但是在她身上,J.K.羅琳卻寄託了她對女孩的驕傲與期許。
小說中的赫敏,相貌平平,並不漂亮。
她出場時,羅琳曾對她做出過這樣的描寫:「有一種盛氣凌人的聲音,一頭濃密鬈髮和一對兔子似的大門牙。」
導演原本打算讓艾瑪戴上假門牙出演赫敏,但由於艾瑪戴上之後咬字不清,所以只能作罷。
2、
魯伯特一直覺得自己和羅恩很有共鳴。
早在選角伊始,他就向劇組毛遂自薦,投了照片和個人信息。
結果,此事就此石沉大海,再無下落。
不過,10歲的魯伯特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他又錄了一段搞笑視頻發給劇組,並憑著視頻裡的調皮氣質成功徵服了導演。
多虧導演慧眼識珠,這才讓廣大哈迷收穫了一枚格蘭芬多的表情帝。
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羅恩的好胃口。
除了……
3、
與赫敏和羅恩相比,尋找哈利的過程,顯得格外艱難。
華納最早屬意由美國童星利姆·艾肯來出演哈利·波特。
可是針對選角,羅琳卻提出了一項苛刻的要求:所有演員必須是英國人或者愛爾蘭人。
為此,華納只能另闢蹊徑,開始用海選物色小演員。
其間,他們試鏡了數千人,直到開拍前兩個月,製片人大衛·海曼才在偶然之下發現了「蛋妞」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確認出演哈利·波特之後,蛋妞不僅得到了羅琳的盛讚,更成為了無數書迷心中「大難不死的男孩」。
4、
很多人不知道,飾演馬爾福的「甜湯」湯姆·費爾頓最早其實是衝著哈利去的。
當時,甜湯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小演員。
只不過,由於導演覺得他與哈利不相符合,所以就拒絕了他出演哈利的請求。
最終,他憑著渾然天成的貴族氣質以及略帶邪氣的淘氣笑容,陰差陽錯地收穫了馬爾福一角。
據說,在拍攝現場,湯姆•費爾頓的長袍口袋被劇組縫了起來,因為他總是偷偷帶吃的去片場。
5、
此外,在選角階段,羅琳還欽點了三位演員來出演片中角色。
他們分別是:飾演海格的羅比·科爾特蘭,飾演斯內普教授的艾倫·瑞克曼以及飾演麥格教授的瑪吉·史密斯。
其中,飾演海格的羅比·科爾特蘭是《魔法石》第一位確定的演員。
早前,羅賓·威廉士曾表示想出演海格一角。
只可惜,由於不是英國演員,所以劇組拒絕了他的請求。
此外,飾演斯內普的艾倫·瑞克曼,還是除羅琳之外,唯一一個在第一部就知曉全局的男人。
當時,羅琳為了讓他更準確地演繹斯內普,提前把角色的真實身份透露給了他。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細節篇
1、
德思禮一家為了阻攔哈利收到錄取通知書,曾想盡各種辦法。
甚至不惜舉家遷往貓頭鷹不好接近的暴風小島。
於是,萬般無奈下,霍格沃茨只能派海格親自前往送信。
2、
9又3/4站臺發生的第一場戲,最初在倫敦的國王十字火車站實地取景。
雖然車站努力配合劇組拍攝,但無奈圍觀人數太多,所以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無可奈何之下,劇組只能回去老老實實地搭棚拍攝。
正是在這站臺上,哈利遇到了韋斯萊一家,學會了如何穿過9又3/4站臺。
一段患難與共的長青友誼,就此悄然開始。
3、
雖然哈利的成長環境不容樂觀,但他卻並沒有成為一個陰暗的人。
打從一開始,他就對身邊好友,傳遞出了溫暖、善良的訊號。
火車上第一次遇見羅恩,他看羅恩想吃零食但卻囊中羞澀,於是果斷地買下了所有零食和他一起分享。
剛認識赫敏沒多久,哈利就能在她性命攸關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帶羅恩一起回去救她。
4、
巫師界的銀行名叫「古靈閣」,位於對角巷。
哈利的父母,在古靈閣為他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遺產。
古靈閣由妖精掌管,而海格形容他們「很聰明,卻不太友善」。
可見,即便在巫師界,大家對金融業也持有某些刻板的印象。
5、
中世紀晚期,四位偉大的巫師共同修建了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並以他們的名字分別命名了四所學院:格蘭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勞和斯萊特林。
電影裡出現的霍格沃茨,是劇組前期搭建的真實建築。
為了完美地還原小說,86位設計師和工作人員,參照杜倫大教堂和安尼克城堡共同設計、搭建了這所學院。
拍攝結束後,保留下來的霍格沃茨,成了哈迷爭相拜訪的重要景點。
6、
魁地奇是魔法世界裡最重要的競技比賽。
但這項運動是羅琳和前男友大吵一架之後創作的。
她希望藉此運動,可以在關鍵時候給發飆的男人,腦袋上重重地來一擊。
7、
小演員們在片中埋頭苦學的生活場景,其實都是「本色出演」。
當時,他們正在做自己現實中的家庭作業。
雖說拍戲、學習兩不誤是一件好事,但看起來還是隱隱有點悲傷……
8、
哈利和羅恩第一次上變形課就遲到了。
當時,他們還天真的以為麥格教授不在教室。
結果麥格教授一出現,兩人就傻眼了。
原著中,這堂課本應更加熱鬧,但這裡為了劇情需要而改成了「自習」。
9、
小說裡,哈利·波特和母親莉莉·波特的瞳孔都是綠色。
而主演蛋妞,則是天生的藍眼睛。
遵照小說設定,劇組給蛋妞準備了綠色的美瞳,沒想到蛋妞對美瞳嚴重過敏,所以劇組只能修改設定,把哈利的瞳孔設定為藍色。
而中年莉莉·波特的扮演者,瞳孔剛好也是藍色,所以母子倆剛好能對上號,看起來毫不違和。
只不過,到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幼年的莉莉·波特又變成了棕色瞳孔。
於是,「You have your mother’s eyes」(你的眼睛和你媽媽一樣)之後便成了一個被人玩爛了的搞笑梗。
哈迷們經常拿它來吐槽——
劇組是想把斯內普逼瘋嗎?
好啦,關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冷知識,今天就先分享到這了。
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但每次重溫《哈利·波特》系列,都依然會收穫不一樣的觀感。
《哈利·波特》系列不僅見證了許多魔法迷的青春,而且還給幾代人帶去了數不盡的歡樂與感動。
不知,多年過去,你是否還會對那封遲來的錄取通知書念念不忘?
相信,只要我們依然對貓頭鷹充滿期待,魔法世界就一定從未遠離。
但願魔法常在,但願童年不老!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