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頭帶傷闖進普洱市思茅區橄欖壩村村民家的小象嗎?在西雙版納野象谷內的中國野生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在人們的悉心照料下,小傢伙開始慢慢恢復了活力。吃著羊媽媽的奶水,小象有了個很鄉土的大名——「羊妞」。24日深夜,來自泰國的著名亞洲象救治專家趕到野象谷為「羊妞」進行會診。
救治小象
8月17日
一頭亞洲象闖進普洱市思茅區思茅港鎮橄欖壩村壩卡小組一戶村民家中,曾一度讓村民很是驚恐。後來發現,這是頭出生才一個月的小象,身上創傷嚴重。隨後,一場營救小象的接力賽就此展開。
8月18日
小象被接進了野象谷內的中國野生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進行救治。工作人員為這頭象寶寶精心準備了一間「愛心小屋」,還特地請來了3個羊奶媽給小象餵奶。經診斷,小象除了心率明顯不齊、心臟跳動無力以外,臍帶的傷口已化膿,導致腹腔感染嚴重潰爛。兩位醫師為其進行了清創和消炎。
8月22日
經過連日的緊急救治,小象體力食慾恢復,身體逐漸好轉。
「羊妞」
老話說名字越土越好養活
昨早,晚報記者來到亞洲象繁育基地,老遠就聽到小象短促的呼叫聲。在「愛的小屋內」,吃過一大瓶羊奶的小象,正在地板上轉來轉去,不時還調皮地用前肢蹬著鐵柵欄門向上爬,還會伸出鼻子撥拉門栓。小屋的一側,工作人員正將小象夜間使用的墊子和棉被,搬到外面去消毒和曬太陽。
據西雙版納野生動物保護站醫生許定澤介紹,經過幾天的治療後,如今小象肚臍的創傷感染有所好轉,但依然沒有結疤,最令人擔憂的是,它的心率依然不齊。不過隨著每天的羊奶餵食和輸液治療,小象逐漸恢復了活力,如今連輸液都動來動去,只得改為肌肉注射。
小象來到野象谷後,大家為它舉辦了徵集名字的活動。徵集來的名字中,有「康康」、「向(象)陽(羊)」、「夕夕」,這都飽含著大家對小象的愛和祝福。最終,「羊妞」成為小象的大名。野象谷景區副總經理張仲琴解釋說:一、小象是在羊年出生的;二、小象來到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後,一直喝的都是羊媽媽的奶;三、小象是一頭剛滿月不久的小母象,「最主要的是第四點,民間有個說法:名字越土越好養活,我們都希望小羊妞能快快康復、快快長大!」
會診
中泰專家看法一致
24日晚10時許,記者與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員一起,迎來了泰國專家組。他們是泰國兩位著名的大象醫生:泰國亞洲象之友基金會醫院布利查·普昂考姆、泰國南邦大象保護中心帕西塞克·桑巴特布頓,以及泰國大象基金會的卡門女士,一名攝影師和一名司機。
他們應中國野生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的邀請,23日從泰國清盛駕車出發,一到版納,馬不停蹄地就到基地查看小象的狀況。
25日,泰國大象醫生和中國醫生共同對小象進行會診。與中方專家一致的是,兩位泰國專家也認為目前臍帶的感染已經得到初步控制,只需繼續按照既定的方案治療即可。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只有羊奶比較適合小象餵食。
「因為牛奶和奶粉都不利於吸收,而且會導致餵食半年至3年後小象死亡。」 布利查·普昂考姆介紹泰國救助幼象的經驗時說,最理想的就是找到一頭哺乳期的母象來做象奶媽,如果找不到的話,找羊媽媽來哺乳也是一個較好的辦法。不過,他們認為,除了現在的3隻羊媽媽,還需要再找其他羊媽媽才能保證小象的口糧。
「加餐」
泰國專家贈送藥品和營養素
與中方專家偏重於治療不同的是,泰國的專家更偏重於小象的營養補充,他們認為只要讓小象的營養充足免疫力增強了,創傷的感染也就康復得更快了。
兩名泰國專家給小象帶來了泰國治療亞洲象較為有效的創傷和抗菌藥物,以及一箱嬰幼兒使用的泰國營養素,囑咐工作人員:這不同於奶粉,是使用大豆等植物原料製作的營養素,給小象餵食後也很容易吸收,可在羊奶供應不上時作為應急使用。
在這次雙方的聯合會診和交流活動中,泰國專家和泰國大象基金會的卡門女士,提出了與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建立長久的合作和交流機制的願望,並且雙方進行了深度的商談。兩名泰國專家還向中方發出了「派醫生到泰國的大象醫院去學習」的邀請。
春城晚報 首席記者 戴振華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