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追放》於2014年11月15日在日本上映。製作團隊算得上強大,水島精二,虛淵玄,釘宮理惠都是ACG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影片首次採用了2d,3d融合的新技術,從效果看還是非常震撼的。然而這部電影並不像表面上這麼簡單,至少讓人心塞很久的happy ending與看完之後朦朧的虛幻感就證明了它劇情上的優秀。
有人說這部電影的故事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活的越來越像電腦的人類和活的越來越像人類的電腦」,我不敢評價這句話是對或者不對,但我敢說這部電影絕不止這一句話能完全概括的。
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地球因為納米機器人的失控而淪為一片廢墟,98%的人類選擇脫離肉體的束縛,將人格數據化後上傳至太空中名叫迪瓦(deva、diva、樂園)的虛擬空間,剩下2%的人類固執的留在地球上,社會退化至類似於農耕時代的社會。
然而技術發達的迪瓦卻遭到來自地面農耕社會的黑客攻擊,並且這個名叫Frontier Setter(拓荒者、弗隆提亞·賽格)的黑客的技術竟然遙遙領先於迪瓦,迪瓦在自知在電子戰場無法抵抗的情況下,派出女主角安吉拉(安潔拉)進入重新培養的肉體與地面特工丁格(野狗)一同在現實世界搜尋Frontier Setter。
安吉拉與丁格在千辛萬苦的搜索之後,發現一切都與他們想像的不同,Frontier Setter竟是進化出自我意識的人工智慧,Frontier Setter一切所作所為,只為當初它的建造者為他賦予的引導人類走向新世界的存在意義,發射火箭然後駛向宇宙深處。
最終,Frontier Setter進入太空駛向宇宙,迪瓦消除了安全隱患,安吉拉和丁格幸福的生活在了地面,標準的HAPPY ENDING。
單看上面的介紹,似乎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就像中規中矩的好萊塢大片的劇情。
但這部電影更深刻的地方在於,它帶給我們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關於這部動畫電影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些什麼,每個人也許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的意圖不在於教育,也不在於批判,而是在尋求一種共鳴,並寄希望我們自身給出一種正確答案。
在影片中出現的三類「人」,文明退化的地面人類,捨棄肉體的迪瓦人類、進化出人格的人工智慧,他們究竟還能不能算作人?
而這個問題又牽扯到了另一個問題,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從古到今,人類未曾中止對自己本身的追問、探尋和構想。但是,人們又從來沒有獲得一個令人滿意、能完美解釋人的答案。
影片給出了它劇情中的答案,只有Frontier Setter是「人」,Frontier Setter在招募不到人類同行者時,被迫放棄起源方舟號計劃,但丁格卻告訴他:起身遠行吧,你已經算得上是人了,而且是人類的末裔,因為只有你將「人類」失去和忘記的東西完美繼承下來。
影片中的一個重要矛盾便是安吉拉追求的精神無限可能性和丁格對其的不認同,也就是安吉拉的脫離肉體束縛可以變得更自由與丁格的脫離肉體束縛不會變得更自由的衝突。
安吉拉代表的迪瓦人類堅持的觀點是人類的無限可能性在迪瓦這樣一個純精神的社會中得到了體現。人類脫離了肉體的枷鎖,不會餓,不會生病,不會死亡,生命變得更加自由,便可以超越本能的快感,精神去追求更加高尚的樂趣。
而丁格代表的地面人類則以其中的記憶體分配製度加以反駁。
迪瓦號稱是個自由的社會,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接近無限大,但實際個人能夠整合的記憶體的容量是被管理著的,即便可能性是無限大的,實際上到手的處理能力,也是有限的。記憶體容量根據個人的資質和功績分配,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人格優先分配記憶體。
由此可以看出,表面理想的世界,也依然和現實世界一樣,存在著等級劃分,甚至更苛刻,為了過的更幸福只能不斷立功,不知不覺人生只剩下地位競爭,爭名奪利成了人生的全部,迪瓦的人類看似逃離了肉體的枷鎖,卻被關進了更麻煩的牢籠。
《樂園追放》這個標題本身就頗具深意。
樂園究竟是哪裡?
對於迪瓦人類來說,樂園就是迪瓦,擺脫肉體的枷鎖從此不再被物質世界束縛。
對於丁格來說,樂園是地球,即使它並不美好。
對於Frontier Setter來說,樂園是宇宙,引導人類探索新世界就是他的存在意義、存在證明。
而對於安吉拉來說樂園是哪裡?她說自己就像逃離伊甸園的夏娃。所以在她的定義中樂園應該是迪瓦,不過她並不後悔,她在現實世界獲得真正的快樂……讓人感到快樂的地方不就是樂園嗎?
為什麼安吉拉在說了對Frontier Setter的質疑之後,觸碰了丁格判斷人類和程序的標準的底線?劇情裡丁格判斷人類還是程序的標準是什麼?若有一天人工智慧發展到影片中這樣,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的區別在哪裡?
安吉拉為什麼在荒蕪的地球上看到了綠色地球的幻象,她是看到了地球的過去?還是看到了地球的未來?
Frontier Setter進入太空駛向宇宙去實現真正的人類的無限可能性了;迪瓦的統治者也算鬆一口氣,繼續堅定貫徹落實他們的統治方針,他們的社會又一次和平安寧了;男女主角則在地球上追尋他們自己的可能性,不論正派反派主角配角都實現了自己的目的,標準的HAPPY ENDING。是不是皆大歡喜?
但是這感覺和happy ending相差實在有點大……不僅不happy,反而讓我感到了深刻無比的悲劇性。
Frontier Setter的宇宙探索,是它的存在意義,雖然沒有成功招到人類志願者出行,但也算是全劇中唯一一個真正happy ending的角色。
居住在迪瓦的人們,繼續日復一日地過著他們的平靜生活,有能力的繼續拼命擴大記憶體,倒黴的則被壓縮,被無情地剝奪一切作為人類的權利。這次事件並沒有給迪瓦統治者帶來任何警醒,反而加深了他們對強化集權的堅持,迪瓦人類的前途就像無盡星空中閃爍的一點光芒一樣,美麗而脆弱。
像安吉拉那樣覺醒了的人是否又能改變什麼呢?僅引用魯迅的一段話:「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留在地面上的丁格和安吉拉,還有可能性嗎?納米機器人的失控,地表只剩下2%的人類,科技水平與自然條件都幾乎殆盡。雖然他們說著只要唱著歌貫徹他們的「仁義」就已滿足,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只看見了一片黑暗。
我只看見了所有人的未來,都是一片黑暗。
全篇故事,沒有言明任何一個事物是正確或者錯誤的,這部電影的意圖不在於教育也不在於批判,而是在尋求一種共鳴,並寄希望我們自身給出一種正確答案。
最後用歌詞來結尾
究竟流下了多少次淚水
究竟體會了多少次痛楚
無言之中編織的詩篇
記憶中沉睡的心之共鳴
蒼空與地平線
荒野上綻放的希望之花
所承受的萬般艱辛
都是喚醒意志的堅強
待遠古吹拂而來的風
輕輕推動後背之時
向充滿未知的世界
起身遠行吧
It’s so far away
我想去描繪
這無盡故事的序章
即便彷徨在黑暗中
這願望也能抱住光芒
跨越時間從這兒開始
緊系一份憐愛
向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