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全美超模大賽》第22季在CW電視網首播,評委回歸,賽制恢復。改過去又改回來,《全美超模大賽》到底是在鬧哪樣?
《全美超模大賽》海報(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你曾參加過前16季的《全美超模大賽》(America’s Next Top Model),你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節目主持人,前超級模特Tyra Banks會成為你的偶像、導師以及摯友。你會和其他參賽選手(一般是12-15位女孩)一起住在一個幾乎連一道門都沒有的敞開式房屋裡,每天的生活被閃光燈和奢華但又荒誕的事情充斥著。
在前16季裡,評委團由一位專業攝影師,一位前超級模特,以及一位著名的歌劇女演員組成,他們將仔細地審視你及你的照片,用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標準考量你每周在挑戰賽中的表現。然後,由Tyra逐個宣布每位選手的比賽結果,是繼續角逐比賽,還是捲鋪蓋回家。
但是,此後的《全美超模大賽》完全變了摸樣。自16季之後,就再也沒有一季稱得上「正常」。每一季的《全美超模大賽》都設有不同的主題(「英國入侵」「學院風」),所以,這項比賽不僅僅是要選出最佳模特,而是要選出能夠善於抓住某一種風格的模特。另外,戲劇性一直是《全美超模大賽》的一個重要屬性並被無限放大。評委結構也變得更加透明,評委打分就像是奧運會上評委為花樣滑冰運動員打分。更糟糕的是,在過去幾季裡,節目邀請粉絲通過社交平臺(如Facebook等)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硬照,進而決定冠軍的歸屬。
簡而言之,《全美超模大賽》已經從一個專業的模特比賽轉變為一場品牌盛會,即從一個可以為獲勝選手提供職業保障的簡單競賽,轉變成一項獲勝選手有可能成為網絡名人的比賽。獎項方面,仍然包括與某機構籤訂模特職業合同(第22季,籤約機構為NEXT Model Management),以及與時尚雜誌的合作協議(現在為Nylon,而非Vogue Italia)。現在的《全美超模大賽》是一場品牌大戰。一方面,節目的變化反映了模特行業實際發生的轉變,越活躍的人,粉絲群越廣泛。但另一方面,這也讓《全美超模大賽》與之前苦苦經營的一個有趣、獨立、夢幻的世界逐漸脫離。
然而,在最新一季中,節目請回了J. Alexander,由 Tyra Banks、Kelly Cutrone和 J. Alexander 組成評委組,攝影師Yu Tsai仍然擔任創意總監。另外,社交平臺打分系統也被刪除。
儘管曾「面目全非」,《全美超模大賽》的規模仍不容小覷。世界上超過150個國家都在播放這檔節目,並有40檔改編後的本地版在各國播放,如澳大利亞、柬埔寨。2013年,第20季首播後,《Glamour》博客寫手Phoebe Robinson描述《全美超模大賽》為世界末日過後仍然能夠存活下來的節目。也許,《全美超模大賽》已經成為一檔長壽節目,但並非長青。第1-9季,節目的收視人群穩定在500萬人左右,但自那以後便一路下滑。2013年,第20季播出時,收看觀眾只剩下170萬人。
《全美超模大賽》收視下滑剛好與節目結構發生的一些變化同步。自第19季開始,節目陸續辭掉了常駐評委兼導師-攝影師Nigel Barker,攝影導師Jay Manuel以及走臺教練J. Alexander,並以公共關係專家和Twitter上的名人代之。對於這些變化,粉絲紛紛表示遺憾,認為Tyra已經讓這檔節目脫離軌道。2013年,Lucy Stehlik在好萊塢官網上發布一篇文章,寫道:「當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無法挽回收視下滑的頹勢,也許是時候冷靜下來,仔細審視是節目中的哪些基本元素讓節目最初能夠有優異表現。」
在17季-18季期間,《全美超模大賽》流失的觀眾接近100萬人。2012年秋季,第19季播出時,節目重新改版,像《美國偶像》一樣,讓粉絲參與到節目當中。觀眾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對喜歡的照片進行排名,觀眾投票結果佔當周分數的25%。對此,評論家們大失所望,收視率繼續一路下滑。這些改變並不盡如人意,但當《全美超模大賽》戳破「與世隔絕」的泡沫,讓粉絲參與進來的時候,更能反映如今模特行業的現實狀況。
如今在業界活躍的幾位當紅模特,如Karlie Kloss 和Cara Delevigne,已經藉助社交平臺獲取了的極大的關注度,她們從小有名氣一躍成為網絡明星(活躍在社交平臺上,有助於結識Taylor Swift這樣的朋友)。與過去不同,《全美超模大賽》的選手不一定是初入行的新人,Tyra經常會通過博客或者Facebook來挑選參賽選手,網絡曝光有助於選手在節目中的表現。曾兩次參加比賽的Allison Harvard利用她在網絡上的名氣,成功開啟了國際模特職業生涯。曾參加過比賽的Chantelle Brown-Young,因患有白癜風在網絡引起熱議,同樣利用積攢的人氣成功登上國際舞臺。
說來也奇怪,大多時候,國外的改編版更能向模特界輸送專業人才,如Ksenia Kahtovitch 和 Alice Burdeu。《Slate》雜誌的Torie Bosch指出,國外改編版可以說取原版之精華去原版之糟粕,保留了節目內部的張力(戲劇性)、折磨人的怪誕裝扮、以及荒謬的比賽任務,同時去除了評委的扭捏作態、對於Tyra近乎不可理喻的崇拜以及「發生」在參賽選手身上的各種悲情故事。
《全美超模大賽》評委Tyra Banks(圖片來源於網絡)
甚至,相較於當前的版本,美國其他一些節目都可以營造出一個更像樣的模特世界。Barker,前超級模特,後轉型為攝影師,曾參與《全美超模大賽》第18期的錄製,後加入《The Face》出任主持人。《The Face》同樣為比賽性質,三位超級模特各輔導一隊懷有雄心壯志的參賽選手。Baker於2013年接受DuJour採訪時表示,《The Face》更加貼近模特行業,《全美超模大賽》完全是一個瘋狂的世界。
從模特行業的現狀出發,《全美超模大賽》引入社交平臺可能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但是「現實」從來不是這檔節目的關鍵。當完全脫離現實時,Tyra創造的模特世界才獨具吸引力。《全美超模大賽》營造的是一個模特的世界,而非關於現實世界中的模特。每一位參加《全美超模大賽》的人或多或少都是菜鳥級別,Tyra一直引起為傲並耀於人前的就是她如何從一個購物中心發現一顆好苗子,又是如何把一個賣冰淇淋的小弟便成頂級模特。在比賽房間中,牆壁上清一色的是Tyra的各種素描。隨著節目的進行,各季參賽選手的素描也將加入照片牆。《全美超模大賽》完全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節目的勝者不是美國的模特新星,而是《全美超模大賽》的新星。
世上萬物,有規矩才成方圓,即使有些規矩是Tyra臨時編造的。《全美超模大賽》是一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比賽(這也是一種原則吧…)。只要制定一種規則並按照它執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模特在風洞裡上下翻飛,跌坐在風車上,如枝形吊燈一般搖晃地掛在倉庫頂,鬥牛,在棺材裡扭動身體,假扮明星夫妻,身上掛蛇,穿著人類毛髮製成的服裝,打扮成對方…..
《全美超模大賽》硬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真正危及這檔節目的是就這個瘋狂世界正在分崩離析。只要節目繼續按照自己的規則繼續運行,繼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能夠存活下去。《全美超模大賽》的一些變化也證實節目組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第22季中,節目刪除了社交平臺評分系統,粉絲可以繼續評頭論足,但不會再對比賽結果造成任何影響。這是一個好事情。節目越傾向社交媒體,越深入現實,收視成績將越差。如果觀眾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將無法產生移情作用。同樣,對於《全美超模大賽》而言,粉絲參與節目,將粉碎苦苦建立起的令人興奮的夢幻世界。
…………………………………………………………………………
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ContentChina,第一時間掌握全球電視內容資訊。
歡迎投稿:editor@contentchina.net
歡迎交流:CC精英俱樂部QQ群293166852
歡迎關注:微博@ContentChina-電視全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