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幽靈》,導演埃裡克·布雷斯的新作。而他上一部作品《蝴蝶效應》已經是16年前的事了。當初那部《蝴蝶效應》一問世就贏得了影迷的交口稱讚,豆瓣的評分高達8.8分。時隔16年,這位導演帶來的新作《戰爭幽靈》如何呢?可惜的是看來導演埃裡克·布雷斯把所有的智慧都在上一部電影裡用完了,這部《戰爭幽靈》技巧有餘,靈氣不足,勉強算上合格。
看得出來,埃裡克·布雷斯還是花了心思的,本片就是一個混搭電影,戰爭、靈異、驚悚加上科幻,被他巧妙的融合在僅有90分鐘長度的小成本恐怖片中,不但絕無突兀之感,反而各種因素刻畫有力,節奏收放自如,劇本創意也稱得上優秀。
印象裡,上一部出色的混搭恐怖片還是12年的《林中小屋》。那部片子一出現就技驚四座,片中的反轉、隱喻像是打開了一扇窗子:恐怖片原來還能這麼拍!但今天不談這個,只談談與之類似的《戰爭幽靈》。
重新整理時間線,整部電影的情節是這樣:美軍5人小隊在阿富汗執行撤離保護內線任務失敗。內線一家被殺,母親自殺式炸彈襲擊使得5人全部身受重傷,母親臨死前下了一個詛咒,即片中反覆出現的神秘詞彙「Vetrulek」。隨後,5人被送到一個神秘的實驗室進行康復治療,5人進入夢境,背景為二戰。結果本該是良性的電腦模擬夢境裡出現了鬼魂,並且與之前阿富汗發生的現實產生種種聯繫。5人小隊在夢境中的二戰,陷入了死路,走了一圈又一圈,最終還是回到了鬧鬼的城堡。
按照醫生的話,這個良性的實驗的本來面目應該是這樣的:
二戰戰場,5人小隊炸毀納粹吉普、給難民幫助、在城堡交接駐守。然後受到了法國貴族家庭一家四口的熱情款待——對應接應阿富汗內線一家。有一天,他們收到電報稱一股數十人的德軍部隊馬上要到達此處——對應ISIS部隊,然後夢境走向有不同的走向,5人可能躲在城堡的某處,坐看一家四口被納粹盤問、虐殺——對應小隊躲在牆後看阿富汗一家被殺;當然,夢境中有另一個選擇,為了保護這一家人而與納粹開戰。事實上,這才是實驗裡正確的選擇,電影裡有一個細節,狙擊手提議撤離城堡,而隊長堅持要駐守,卻說不出理由,可見系統在他們潛意識裡施加影響。
如果沒有鬼魂,這套系統可以重現當時的情景,小隊可以再一次面臨抉擇——挺身而出或見死不救。而眾人在夢境中為保護法國貴族一家人而與納粹拼了個你死我活,全部犧牲後從夢境醒來,重返現實,心中的負罪感可能會有所減輕。
但是阿富汗母親的詛咒真是太厲害了,一直糾纏著他們,並且隨著他們開始實驗性治療,也進入了他們的夢境,並且在夢境中改變了電腦程式,試圖將5人一直留在夢境裡。即使他們在夢境中死去,在現實裡也會同樣死去。
而隊長卻因為不可知的原因從夢境中醒來卻沒有在現實中死去。本來他可以康復並活下去,但是他選擇了繼續進入夢境去試圖拯救自己的戰友。於是夢境開始了第二輪循環,而電影到此結束,留下了一個懸念。
但是我認為,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從夢境醒來。他們實際上成為了實驗室裡的植物人。因為隊長在再次進入夢境時,護士說:你的記憶將被清除。這說明隊長再次進入夢境,也不會記起自己為什麼進入夢境,他們的狀態和第一次進入夢境是一樣的。還有一個細節,第一次夢境裡隊長醒來時,往左右看了看,你會發現他的左右各睡著二個人,一共5個人;但是第二次隊長在夢境裡醒來時,他左邊有二個人,而右邊只有一個人。那個缺失的人,就是已經在現實裡死去的布奇.馬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