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國慶檔中成績墊底的,竟然是成龍。
自從院線開始有序恢復之後,一些春節檔轉戰國慶檔的風聲便甚囂塵上。
然而第一個宣布定檔的竟然是成龍的《急先鋒》。
7月16日,在同期電影還在做數據推算的躊躇之時,《急先鋒》就率先表態發布海報:急先鋒!待出發!。
這不僅讓影迷翹首期盼,也讓被疫情重創的院線吃了一顆定心丸。
而後不久,《急先鋒》便馬不停蹄的宣布定檔,於9月30號上映,也就是國慶節的前一天。
《急先鋒》之後,《姜子牙》《奪冠》也悉數宣布回歸,並且又有群星璀璨的《我和我的家鄉》天降神兵,在丟失春節檔之後,國慶檔成了今年第一個也是目前最肥沃的檔期。
然而《急先鋒》的上映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
《急先鋒》率先定檔於9月30號,提前一天上映本來是想佔一天的便宜,結果《奪冠》在後續中突然提檔《急先鋒》之前,在9月25號上映。
這個舉動讓《奪冠》一個人就吃了整整5天的大盤紅利,等到《急先鋒》上映首日,《奪冠》已經累計了2.3億的票房。
這也讓《急先鋒》的一天空閒變得捉襟見肘,首映當天只拿到了5735萬票房,第二天正式開始國慶假期之後就立即被《家鄉》《姜子牙》扎落馬下,位居後位。
說實話《奪冠》的評分並不高,陳可辛刪除了大量的戲份,讓這部電影更像是記錄三場關鍵賽事的紀錄片,也因此在這五天中並沒有大爆。
而上線後就拔得頭籌的《姜子牙》也同樣陷入了畫面與劇情此長彼消的尷尬,深陷劇情低幼的爭議。
然而三部春節檔轉戰國慶檔的電影,再加上《我和我的家鄉》在內,四部新片中成龍的《急先鋒》竟然是最墊底的那一位。
上映當天沒有破億,而後立即被其他電影擠在身後。
到10月2號甚至連上映已經8天的《奪冠》都沒有打贏,排在國慶檔上映四部新片裡最後一名。
而現在,彭昱暢與劉昊然的新作《一點就到家》也把成龍擠出一個身位,上映8天累計僅2.07億票房。
與同期雙雙破10億的《家鄉》《姜子牙》天差地別,就連《奪冠》都拿到5.96億,幾乎是《急先鋒》的三倍。
在國慶檔一部成龍的電影被如此碾壓,毋庸置疑。
「這幾年啊,凡是成龍的片,肯定撲街!」——《神探蒲松齡》網友影評。
成龍的降溫,是從2012年的《12生肖》開始的,
那一年,成龍與唐季禮合作拍攝《12生肖》,以新時代的特工題材包裹住國家文物的精神內核,雖然對比去年的《大兵小將》力道尚淺,但勝在幽默與動作並駕齊驅,上映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拿到了8.81億的票房,豆瓣6.7分。
在拍攝期間,成龍從山上滾下,連翻了52個跟頭,腰被突起的巖石狠狠的撞擊,癱軟在地上好久。
成龍曾說過:拍攝《12生肖》時,我有想過跳進火山口死掉,那才是一種漂亮的收尾。
這句話雖然有些悲觀,但同樣也表露出那一年58歲成龍的窘境——
殺青後,成龍說:以後再也不拍大型功夫片。
當時,很多媒體捕風捉影,稱《12生肖》將是成龍的最後一部電影,成龍也馬上和李連杰一樣安享晚年。
但後來我們看到,成龍依然奔波在片場一線,不但沒有退出影壇,反而產量逐增。
只不過,質量大不如從前。
這幾年除了《英倫對決》這部劍走偏鋒的舶來品之外,成龍的電影無不陷入粗製濫造的囹圄,甚至沒有一部電影超過6分及格線。
而且,隨著龍叔的年事漸長,他的電影套路也越發明顯:
自己負責掛名,動作戲和話題熱度則交給小鮮肉。
這幾年《功夫瑜伽》《鐵道飛虎》《機器之血》無不例外均是這種流水線產品,而票房也隨著口碑江河日下,《鐵道飛虎》6.99億,《機器之血》3億。
唯一大勝的《功夫瑜伽》純屬是沾了《大鬧天竺》《伏妖篇》等電影的便宜,同期對手裡沒有一個能打的。
去年年初成龍的新作《神探蒲松齡》,因其分裂的故事線和魔改的劇情,上映後引起一片譁然,龍叔經歷了真正的口碑危機,在遍地是黃金的春節檔,這部電影竟然只收穫了1.6億便灰溜溜的退場。
而後一部《龍牌之謎》成龍開局就下線,更是被冠上了「詐騙」的惡名,票房更是只有2082萬。
不管是帶上小鮮肉一起闖關,還是與其他主演並駕齊驅,亦或是走個開場就下線,成龍在電影中的戲份佔比越來越少。
甚至說這幾年真正成龍主演的電影,其實根本就沒有。
「老」《急先鋒》
4.9分,這是龍叔新作的評分。
其中2.8萬人參與打分,其中打出一二星差評的佔到了52.1%,也就是足足有14500多人認為本片是爛作。
但,成龍這一次又是延續了《神探蒲松齡》中的魔改亂燉,還是秉持了《龍牌之謎》的「敲詐欺騙」?
沒有,都沒有。
對於《急先鋒》這部電影,此前我已經寫過相關的影評,該電影對我而言最大的感觸便是:這是一個原汁原味的成龍式電影,龍氏風格中不可或缺的「雜耍」「滑稽」「場景輪換」等主要元素在本片中均有呈現。
而《急先鋒》對於國慶檔而言,其實是佔優勢的,他既沒有沉重的歷史背景,也沒有令人吃力的人文情懷,他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成龍味兒電影,一部爽片。
電影輾轉全球各地,飆車槍戰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航母戰鬥機都被搬上熒幕。
足以見兩個字:態度。
在連續兩次票房失敗之後,成龍找來了老搭檔唐季禮,這也是二人第九次合作,勢要扳回成龍的頹勢。
「成龍」這兩個字,曾是「雙周一成」中的「成」字,是亞洲不折不扣的票房保證,而與唐季禮合作的《紅番區》更是開闢了成龍票房霸主的新紀元,不僅在一塊錢一張票的1995年在內地斬獲3500萬票房,還讓中國院線開天闢地誕生出「賀歲片」這個新名詞。
他曾是票房霸主,而這次再度聯合,更像是那個問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老,是真的老了。
電影中有一場戲幾乎是成龍對影迷的回答。
他與楊洋在商場中追逐反派,看到反派就在樓下,年輕的楊洋縱身一躍就跳到一樓,反觀成龍剛要提提褲子,就被旁邊的保安攔下:那邊有樓梯!
成龍沒有片刻猶豫,轉身就跑向了樓梯。
這是一個包袱,同樣也透露著歲月的無奈。
這部電影裡暴露的和此前同樣的問題一樣:成龍不僅不打了,就連戲份都很少。
片中,成龍飾演的是急先鋒的老大唐煥庭,論地位或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論劇本卻根本算不上是一個主角。
雖然他縱橫捭闔、坐持大局,然而作為一部動作片,楊洋與艾倫則承擔了更多的戲份,成龍所做的更多的是故事的銜接與收尾,動作戲都少之又少。
更像一個工具人。
這也引申出《急先鋒》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成龍在敷衍觀眾,而是真的打不動了。
而同樣的另一個「老」,則是對於急速成長的觀眾審美,老派港式動作的《急先鋒》已經沒有了吸引力。
電影詼諧幽默,沒有嵌入任何內核的確是它的優勢,但同樣也是它的劣勢。
對於看慣了各項電影節獲獎作品,各種文學改編、精彩的懸疑反轉的觀眾而言,一部徹頭徹尾的爽片似乎太單薄,也太沒有營養了一些。
時代在進步,審美也在提升,唐季禮和成龍依然拿著這種90年代的創作,的確不夠上席。
對我而言,成龍的作品質量一直都不是我所考慮的首要元素。
反正只要他還在拍,我就回去看的。
誰讓他是我的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