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在音樂上的天賦和造詣,影響了一個時代,也讓她成為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歌手,而且是金氏世界紀錄唱片銷量最高的粵語女歌手。雖然她漸漸從前臺退去,但她留給時代的情懷永遠值得回味。
王菲在北京就讀小學時,雖然就已被發現擁有音樂天賦,但曾是煤礦文工團女高音的母親認為唱歌並不能許給孩子一個光明的前途,一開始並不同意王菲走上音樂路,母親對她管教非常嚴格,不許她往音樂的道路上走,但這並不妨礙她喜歡唱歌。小學開始,王菲就常常被選為班上的文藝委員,在學校舉辦文藝晚會的時候,她就會帶著同學們排練節目。
王菲第一次公開的音樂活動是參加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兒藝術團。她在讀小學時還曾在在央視的六一晚會上登臺獨唱《小百靈之歌》等歌曲。高中二年級,王菲出版了她的第一張專輯《風從那裡來》。這張專輯雖然是模仿鄧麗君的作品,但「小河已露尖尖角」,她的音樂才華已經初現,並受到了很多行內人的好評。緊接著,她又相繼出版了後續的幾個專輯。
王菲在讀書時,成績就非常好,尤其是語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優異的語文成績賦予她對文字意境的深層領會,也為她的唱歌功底增色不少。
18歲的王菲參加完高考,成績優異的她被廈門大學成功錄取,那個時代,能被重點大學錄取,是多少學子挑燈夜讀、夢寐以求的結果,但就在人生的取捨之際,她果敢地選擇放棄了去大學學習的機會,選擇音樂作為今後的人生路。人生的選擇最關鍵的往往是那幾步。而她堅定聽從內心的的聲音,選擇了音樂之路,音樂也成了她青春的希望。
拒絕入讀大學,王菲選擇跟隨父親移居香港。並拜戴思聰(1940年12月1日- 2010年7月18日)門下學習聲樂。戴思聰是香港著名音樂教育家,在香港被譽為&34;和&34;。戴思聰在流行樂壇具有無法取代的權威和地位,親手培養的樂壇猛將不計其數,從1976年開始第一批的張明敏到謝霆鋒, 戴思聰在香港大約教出了四至五代不同風格的歌手。
然而天后的音樂之路也並非一開始就大道順暢。戴思聰讓王菲參加了當時由唱片公司舉辦的唱歌比賽,但王菲的現場表現並不佳,通過唱歌比賽,戴思聰讓失利的王菲懂得僅會唱歌還不行,還需要賦予唱歌更多的文化意涵。緊接著,王菲發了三張唱片,但是並未引起大的反響,這對王菲來說,是個不小的挫折和打擊。後來,通過不斷的更新定位,重新包裝,王菲終於在第四張唱片中成功翻身,其中,王菲成功的背後,她的老師戴思聰付出了不少心血。
香港給了王菲開拓的視野,充足的成長空間,而王菲給了香港人一種思想和文化層面的反差。她的歌聲中充盈著西洋流行音樂與港式文化的結合,還有北方文化那種喜歡探尋音樂意義的追索。
王菲1989年10月推出首張個人大碟《王靖雯》,銷量突破3萬,獲金唱片。次年,王菲發行第二個人大碟《EVERTHING》,後來又發行《YOU ARE THE ONLYONE》,獲得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女歌手銅獎」。期間,在唱片公司出現問題的時候,王菲也曾短暫赴美學習,時隔一年,在恩師戴思聰幫助下,王菲從美國回來,重新籤約唱片公司。1992年,王菲第四張專輯《Coming Home》,銷量衝破三白金。其中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不僅在香港各大排行榜名列冠軍,還在年終頒獎禮上獲得了多個獎項。從此,這個曾被稱為歌紅人不紅的女藝人,也開始被兩岸三地的音樂迷真正「推崇」 ,開始了她頗為順暢的藝術生涯,也開啟了一個影響頗盛的「王菲時代」。
1993年王菲的粵語專輯《執迷不悔》, 主打歌《執迷不悔》是她首次嘗試歌詞創作,更是她個性的真實寫照,王菲更是因為這張專輯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
這一次我執著面對 任性地沉醉
我並不在乎 這是錯還是對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顧一切
就算是執迷 我也執迷不悔
… …
1994年,王菲的首張國語大碟《迷》,第二周登上臺灣金曲龍虎榜國語銷量榜冠軍,並在前十名停留14周。主打歌《我願意》被眾多歌手翻唱,是被翻唱成最多外國語言的中文歌曲。臺灣累計銷量突破80萬,上半年以45萬的銷量成為女歌手銷量冠軍,亞洲累計銷量突破200萬張。
王菲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胡思亂想》。專輯獲香港唱片銷量榜3周冠軍,並在前十名停留7周,在港銷量累計破三白金15萬張。
1994年她的第二張國語大碟《天空》,唱片推出第二周便登上臺灣金曲龍虎榜國語銷量榜冠軍。在主打歌《天空》中王菲展現了空靈通透的聲線。《天空》在臺灣金曲龍虎榜銷售榜前10名停留23周,臺灣年度銷量近80萬張,臺灣累計銷售點數78660點,臺灣累計銷量衝破100萬,全亞洲累計銷量突破350萬張。
此後的音樂發行均牢牢位居銷售榜首。她的空靈通透的聲線,她的特立獨行的裝束,她的音樂蘊含的意境,讓她成為了無數歌迷心中的傳奇,她的音樂也成了許多行內人的學習對象。
2015年,在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公布的調查中,王菲位列全球最受仰慕的女性第17名。
如今,屬於的她的時代已經漸漸過去,但她卻成為了無數歌迷心裡永不磨滅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