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春運,是全球最大的人口遷徙,也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道風景。
從每年農曆臘月十五起,到次年正月廿五這段時間,人口流動都達到了驚人的30多億人次。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在春節前返家的農民工直到最近才返工,反映在數據上的,就是返工潮似乎沒有往年那般集中。
回顧12年前的春運,剛好也是鼠年,一場雪災導致湖南段線路停電,火車無法正常運行,廣州火車站總滯留人數超過了50萬人。
導演範立欣和攝影師孫少光也在這50萬人中,他們用紀錄片《歸途列車》記錄下這段寶貴的影像。
這部紀錄片在國際上獲獎累累,其中就包括了最有份量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長篇獎。
亦曾獲得《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的年度紀錄片大獎。
《紐約時報》曾評價它是2010年聖丹斯電影節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歸途列車》的拍攝始於2006年,範立欣那時候還是央視的記者,他和哥哥範立明、攝影師孫少光一起組建了一支拍攝團隊,用籌集到的15萬元資金開始了這一拍攝項目。
經過調研,範立欣選擇了有著十幾年打工史的一個五口之家作為拍攝對象。
在這一家人中,民工張昌華和他的妻子陳素琴是家裡的頂梁柱,夫婦倆跟隨進城打工潮,從四川農村輾轉來到廣州打工。
家裡的兩個孩子大女兒張琴和小兒子張洋,則由他們的外婆唐庭歲帶大。
在三年拍攝期間,範立欣和攝影師孫少光兩人,與張昌華一家一起經歷過三年春運。曾五次往返於廣東和四川之間進行拍攝,也跟隨張琴一起去過深圳。
特別是2008年那場受到雪災影響的春運,他們和農民工一直被困在廣州火車站,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直到近一周之後才等到了歸途的火車。
農民工的艱辛被鏡頭記錄了下來,令人為之震撼。
而範立欣想要展示的不僅如此,還有農民工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張昌華一家人,正是千千萬萬農民工家庭的一個縮影。
張昌華的四川老家,與廣州相距2100公裡,相當於皮哥跑上50個馬拉松。
他們兩夫妻之所以跑這麼遠去廣州打工,因為在廣州的工廠裡兩人每月一共能夠掙到5000元,按照十年前的物價水平,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每月領到工資,他們都將其中的大部分寄回家。
因為忙於工作,在這齣外打工的16年中,兩人都甚少回家,每年待在家裡的時間也不過那麼幾天。含辛茹苦,就是為了家中的兩個孩子能夠有出息。
然而長期與兩個孩子缺少接觸和溝通,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亦難免越來越疏遠。
小兒子張洋還好,漸漸到了青春期的女兒張琴卻明顯越來越叛逆。
在她的眼裡,父母親只會嘮叨要用功讀書的那一套,根本就沒關心過他們的生活。
而當他們苦口婆心訴說著自己打工的艱辛時,在張琴聽來都已經麻木。
張琴在家裡很懂事,放學之後會幫外婆做農活,在家裡也會幫忙做家務。
但是和所有在這個年齡的小孩一樣,她靜不下心來讀書,嫌棄農村的一草一木,一心只想和父母一樣,到城裡去看看。
終於在鄰居朋友的慫恿下,張琴中途輟學到了廣東新塘市,在一個製衣廠裡打工。
每天流水線上辛苦的工作,讓張琴意識到,打工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一切都覺得不習慣。
但是,帶著一種倔強,她自我安慰道:「自由就是快樂。」
得知張琴輟學出來打工,母親素琴坐不住了,他們就算再辛苦,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女兒放棄學業,因為放棄學業,就是放棄了一家人的想像,也意味著認命。
夫妻倆整夜睡不好覺,第二天張昌華決定一個人過去看女兒,想勸她回心轉意。
然而在見面之後,張昌華很快便意識到,根本勸不動。
終於又到了年底,夫妻倆打定主意,跟女兒一起回家過年後,便一定要把她留在家裡。
噹噹經歷重重波折終於回到家裡後,父女倆卻因為累積多年的怨恨而動起手來。
張琴面對著拍攝鏡頭大聲喊道:「這就是真實的!你們不是想要真實的嗎?」借著火氣,她將壓抑在內心已久的委屈傾瀉出來,而在一旁的張昌華卻氣得手腳發抖。
性格內向的他之前從未打過女兒,而鬧這一場亦令家庭的裂縫進一步擴大。
終於在春節過後,張琴沒有聽從父母的勸說留在鄉下復讀,而是選擇了南下深圳,在一家夜店裡當了服務員。
雖然仍然幹的是體力勞動的工作,在燈紅酒綠的夜店裡,面對著紙醉金迷的酒客,耳濡目染之下,張琴卻慢慢墜落。
另一邊,張昌華卻被女兒氣得大病了一場。
眼見家裡的兒子張洋也到了升上初中的年齡,夫妻倆不願意看到這個兒子重蹈他姐姐的覆轍,又是早早就輟學。再三考慮之下,決定讓素琴回家照顧孩子。
張昌華把妻子送到火車站,目遠著她離去,滿臉的心事,從此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就要落到他一個人的身上。
張昌華一家人的命運,正是這個社會進城務工者們命運的一個縮影。
他們通常都不得不住在擁擠的工棚或廉租房裡,生活條件惡劣。
密集型的工作模式,亦註定他們很少能有自由的空間,工作時間長,每月休息不到幾天。
而很多在別的城市打工的人,他們能夠享受到的社會保障及教育資源也很少,根本沒有條件將小孩帶在自己的身邊。
紀錄片只是將這些問題直白的表露出來,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渲染和誇大,以真實來打動人心。
因此我們看了之後,才會被片中的故事深深打動,並引起對這個社會深層的思考。
導演範立欣有一雙清澈的眼睛,皮哥從中似乎窺見洞察天地的力量,以及悲天憫人的心。
我想,一位拿鏡頭記錄現實的導演,其背後的功德,應該比拍攝那些爛俗電影的導演要高出很多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