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經紀人:我們熟悉的世界將不復存在,「新冠危機」後藝術...

2020-12-28 澎湃新聞

原創 Thomas Stauffer 雅昌藝術網

作者:Thomas Stauffer, 瑞士蘇黎世 Gerber Stauffer Fine Arts 合伙人,

(圖片提供:Thomas Stauffer)

這篇文章的標題源自美國搖滾樂隊R.E.M於1987年發行的專輯中的一首歌。這首歌的全名是「 我們熟悉的世界將不復存在(但我無所畏懼)」,我認為,鑑於我們正經歷的前所未有的可怕處境,這首歌的題目相當貼切。從長遠來看,這場災難可能會解放和變革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

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全球經濟正處於衰退之中,這可能是西方有史以來在沒有戰爭影響的情況下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專家甚至更進一步預測,我們將目睹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與「新冠病毒」大流行相比,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9/11事件的慘痛經歷和2008年雷曼兄弟銀行(Lehman Brothers)的倒閉,可能遠不如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局面更有戲劇性。除了要經歷痛苦而漫長的經濟逆轉期,我們都將面臨一個有許多限制的新世界:保持社交距離,各種旅行限制,許多國家的航空公司停飛或破產,甚至導致當地機場不能再繼續運行。在「新冠」之後,我們可能進入一個全新的『去全球化』時期,共同面臨諸多未知的後果。

「新冠」危機對藝術界有什麼影響?

前景黯淡:據著名藝術品經紀人及畫廊主多米尼克·萊維(Dominique Lévy)稱,畫廊的藝術品銷售額下降了約90%。即使可能略有偏差,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上周,一位來自紐約的著名收藏家在電話中告訴我:「這場災難將使許多畫廊倒閉。」

由於疫情,幾乎全球所有的博物館和畫廊都被迫對公眾臨時關閉,何時再次開放還不確定。所以很有可能一些藝術專業群體因為經濟原因無法維持經營而完全消失。中小型畫廊本來就已經很難生存,許多將永遠關閉。一些所謂的「年輕超級明星」藝術家的代理畫廊手中的收藏等待名單一夜之間消失不見,從一畫難求變成有現貨可供挑選。

畫廊通常有巨額的運營成本,不但展覽場地租金昂貴,工作人員的薪水也不菲。如果人們不能現場品鑑藝術品,藏家不能來買作品,他們怎麼可能照常支付房租和員工的工資?據我們了解,目前畫廊的普遍單幅作品交易價格區間為數千美元至十萬美元之間。如今,即使是國際最大的畫廊,超過20萬美元的交易也被視為「可觀的」交易。

毫無疑問,像高古軒(Gagosian),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卓納(David Zwirner)這樣的大型畫廊以及市場穩健的藍籌「明星」藝術家們當然會在這場疫情中倖免於難。儘管其中一些畫廊已經因為藝術行業面臨的現實困境而不得不解僱一些員工或者大幅減少員工薪酬,但這些畫廊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危機。總體來說,疫情會導致超級畫廊與其他中小型畫廊的差距越來越大。對不太知名的畫廊及藝術家來說,獲得經濟可行並有效的市場機遇將越來越難。

藝術行業面臨巨大損失,程度取決於這場全球性的健康危機會持續多久。但那些最敏捷的應對危機、最開放的面對變化的畫廊、藝術家及全球藝術生態的參與者,將給受創的行業帶來希望。創造力將成為決定性的生存特質,幸運的是,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

2019年,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Thomas Erben藝廊展位現場,圖片:巴塞爾藝術展

藝術博覽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目前全球有大小藝博會300餘個。伴隨疫情爆發,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和 Frieze 都取消了原定5月份在紐約舉辦的藝博會,歐洲許多小型藝博會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全球當代藝博會之首:瑞士的巴塞爾藝博會,將毫無疑問地進行下去。其他的藝博會品牌如 TEFAF 、Frieze(至少Frieze Masters)也會繼續下去。因為短時間內國際收藏家群體應該不願冒著長途旅行的風險參觀國外的藝博會,這給區域性定位良好的較小型藝術博覽會帶來更多機遇,如馬德裡的Arco藝博會、上海的西岸藝博會和 ART021 都會在「新冠」後繼續順利開展,甚至會變得更強更好。

目前,世界正處於強制冬眠狀態。大部分地區的藝術品線下市場活動計劃於今年9月恢復,瑞士巴塞爾藝博會也從每年的6月推遲到9月,目前9月的日程表已堆滿了遍布世界各地的雙年展、拍賣會和藝博會。然而,如果西方主要國家不能學習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迅速控制住疫情,所有這些活動都有可能被取消,因而今年也許不會再舉行任何藝術展、大型拍賣會或雙年展。所以未來的數周或數月將決定之後藝術市場的走向。

2019年紐約蘇富比春拍現場(圖片由蘇富比提供)

拍賣行將如何應對這場深刻的全球危機,以及危機過後他們的前景如何?

儘管全球各主要拍賣行被目前的疫情嚴重挫傷,但他們應該能夠在疫情穩定後迅速恢復業務。他們的部分業務已經通過在線拍賣實現了數位化,這一轉變的商業意義在當下更加突出。但是,如果沒有拍賣現場的所有參與者營造的激動人心的氣氛,高額價值的拍賣還能存在嗎?線上拍賣無法取代現場拍賣,很難想像未來短時間內,在看不到實物的情況下,收藏家們會願意支付成百上千萬美元從網上競拍或購買陌生的藝術品。

拍賣行應對當下疫情另一個直接的反應是,把較高價值的交易業務重點放在了私人洽購的銷售上。原定於5月在紐約舉行的一系列重要現場拍賣要麼被推遲到6月,要麼完全取消。而那些原計劃在拍賣會上送拍的藝術品很多被轉送到拍賣行的私洽部門。然而,私洽交易是相對於公開拍賣更耗時的業務,這意味著拍賣行永遠無法通過增加私洽交易的收入來彌補其主營拍賣業務遭受的損失。對大多數拍賣行而言,短期和中期的銷售策略是私人洽購和在線拍賣的結合。

以全新面貌登場的MoMA

旅行限制或旅行焦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致使我們無法輕鬆地去觀看國際藝術展覽,因此藝術展覽形式將轉向數位化或區域性活動。

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虛擬博物館和畫廊展覽。大多數畫廊、藝術博覽會和博物館已經在爭先恐後地開發在線展覽平臺。尤其是畫廊,他們正在為開發線上展廳投入巨資。收藏家們將在網上競購他們想要的藝術品,並在Instagram上觀看他們最喜歡的策展人和畫廊主的現場對話。任何一名收藏家、藝術愛好者和美術館愛好者,都將可以通過自己的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暢遊藝術世界。比如嘗試通過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的工具訪問紐約的MoMA。雖然這些數字體驗的嘗試還沒有形成標準,但顯然,這將改變我們在國際視覺文化和交流的新模式中體驗藝術的方式。

即使上述有些描述表明當前國際藝術市場的現狀相當嚴峻,但總體而言,我非常肯定,藝術品市場將從低谷中走出來,甚至比以前更加繁榮強勁,呈現新的方式和布局。

病毒不會消除我們對藝術和文化的好奇心。當我們回顧2008/09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以及隨後的全球金融危機時,藝術品市場迅速復甦,2011年拍賣和私人洽購的頂級藝術品價格就再次飆升。

是的,世界正處於封鎖之中,但從積極的一面看,我們可以騰出時間,被迫重新思考我們每個人作為全球社群中一份子的未來。現在的時間應用於設想,而不是浪費在絕望。「新冠危機」將如何改變我們這個社會?這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從中更多的體會深思、謙遜、敏感、體恤他人的美好品質。我相信,藝術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Thomas Stauffer,蘇黎世,2020年4月29日

作者簡介:

託馬斯·斯託弗(瑞士) (Thomas Stauffer)

瑞士格斯藝術收藏創始合伙人,資深藝術收藏家,自十六歲起便開始他的私人藝術收藏。憑藉近三十年豐厚的個人收藏經驗,及對國際藝術市場行情的準確判斷,遍布全球的人脈網絡和低調嚴謹的行為方式,使他成為業內廣受尊重的一級專家,分別為來自歐洲,北美及南美洲的重要私人藏家、基金會和公共藝術機構在全球範圍內搜尋稀缺珍貴的藝術作品,尤其擅長從非公開的私人收藏中搜尋藝術精品。

瑞士格斯藝術收藏的辦公及私人展示空間位於瑞士蘇黎世市中心,是一家專注西方現代,戰後和國際當代大師作品的頂級藝術私洽和顧問機構。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為重要個人和機構收藏提供從單件作品甄選到整體收藏管理的全面專業服務,自主或代理客戶購買和銷售從19世紀末到現在的重要作品。機構客戶包括歐洲著名基金會,國家級美術館和國際企業藝術收藏。受邀為數家世界頂級私人銀行和家族辦公室客戶提供專業藝術收藏及投資諮詢服務。

原標題:《西方藝術經紀人Thomas Stauffer:我們熟悉的世界將不復存在,「新冠危機」後藝術行業將大不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藝術 · 觀點 | 藝術經紀人時代(上)
    眾所周知,經紀人是順應某個行業的市場興起而產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起伏變化已經歷數十載,大眾藝術消費的需求來臨已經讓一些畫廊主和古董商逐漸轉變為藝術品經紀人的角色。柯桐枝作品:《花好百合》68x68cm 2012年 紙本國畫 在西方,藝術品經紀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 什麼是藝術經紀人?藝術經紀人到底是做什麼的
    2、藝術經紀人是為藝術品(書畫、雕塑等)充當經紀人。  並擁有一定的藝術批評能力,並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操作結合起來。2、優秀的道德信譽和自覺的法制觀念  善言談而不吹噓,促成交而不乞求,重友誼而不偏袒,講法律而不徇情等。
  • 2021藝術北京將分春秋兩季舉辦 首創藝術經紀人博覽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12月16日,「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開幕暨2021藝術北京發布會在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在活動現場,藝術北京博覽會創始人董夢陽介紹了藝術北京新的團隊架構,並表示2021年藝術北京將分別在春季和秋季呈現兩種不同形式的博覽會:2021藝術北京將於「五一」期間如約而至,而標榜國內首創以藝術經紀人為參展主體的全新藝博會將於2021年秋季開幕。
  • 藝術經紀人的重要性
    一個演員從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身後必有經紀人或經紀公司運作,他們的合作關係很簡單,我把你捧紅,你的出場費高了,我拿到的就多,演員名利雙收,經紀公司還能樹立一個良好的口碑,或者說品牌。演員跟經紀人分工也很明確,經紀人負責給演員找戲,聯繫劇組,爭取好的角色,談報酬,還要給演員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甚至演員結婚生子的私人生活,也要由經紀人對外公布。
  • 蕃茄田藝術「雲端」教育年會:我們的世界一塊造!
    2020年的蕃茄田藝術面對新冠疫情的考驗,再一次展示出創新教育領軍者的社會責任心,不僅全程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還聯合社會力量盡力投身和支持防疫工作與公益事業,獲得行業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也因此被央廣網授予蕃茄田藝術
  •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在許多中國年輕藝術家那裡,後現代主義被演繹為潑皮無賴式的玩世不恭、社會責任感的喪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體現在畫面上往往是可口可樂商標和京劇戲裝人像的簡單拼湊。儘管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但西方後現代藝術在我國仍鮮有介紹,它的本真面目國人大都不諳其詳。毫無疑問,這是造成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和詮釋彼此矛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的歲末年初我們不期獲得了一個親眼目睹西方後現代藝術的機會。
  • 西方藝術的十五種藝術流派
    相信大家對藝術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總有一些藝術是超出了我們理解 現實主義 realism
  • 西方行為藝術淪為邪魔外道,行為藝術容易走火入魔
    西方行為藝術淪為邪魔外道行為藝術容易走火入魔世界上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就是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一直以來都受到「行為藝術」界的頂禮膜拜。
  • 禪宗與西方當代藝術
    對於悟性不夠的人來說,虛擬的世界莫要踏入的太深,否則你就是真正的「出家人」了。自慧能開始,禪宗即佛+道,省去了很多形式化,而且儘量不使用文字記載,這符合慧能文盲卻心中有佛的特點。怎麼樣算是入禪了?我曾經嘗試入門學習過。不過原因不是因為我需要這樣虛擬的精神世界,而是對好奇於佛與道結合的禪宗思想。所以看了一些關於禪宗的書籍,儘管禪宗文卷無數,其實真要弄懂什麼是禪宗,最好的做法就是行動勝於閱卷。
  • 香港藝術館以新面貌演繹多元的藝術世界
    遷往現址20多年後,於2015年8月關閉,進行擴建及翻新工程。此次大變身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增加展覽空間,從而優化藝術館的策展及藝術推廣策略,為觀眾提供更多元化的博物館體驗。全新的新翼設有9米高的別館展廳,專門展示巨型當代藝術品,經擴建的頂層另有兩個樓底特高的展廳,可提供更大空間展出委約和借展藝術品。
  • 當世界重啟時,藝術博物館還會存在嗎?
    「我們很快就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市曾經是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現在還是一個文化中心,擁有多個藝術畫廊,包括卡內基藝術博物館。攝影:EMILIANO GRANADO,REDUX第二天,匹茲堡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都關閉了。
  • 西方古代藝術概念中的智識傳統
    一 古希臘時期的技藝:作為專業知識的智識傳統  論及西方的古代藝術概念及其理論傳統,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是我們首先需要攀登的兩座思想高峰。從傳統的模仿自然到新晉的想像力、創造力、趣味、情感等新概念、新範疇交織混雜,各色理論皆旨在為藝術設定一個各門類共有的原則和統一基礎,以證明藝術與科學的涇渭之別。但是,過於密集的理論言說也帶來了思想的含混與紛擾。
  • 難民危機時刻,讓人疼痛的戲劇藝術
    有關本屆FIND的主旨,邵賓納劇院的主頁上有這樣緊扣時代政治經濟脈搏的闡釋:今春,戲劇人們從世界各地雲集於此,來邵賓納劇院參加國際新戲劇節FIND,一如既往,卻也超過以往的經驗。此次戲劇人要在舞臺上直面彼此的作品和生活的現實:我們分享的、共有的,已漸漸抵不上那些要將我們分開的力量。在西方社會中,強大的社會張力和政治張力越來越明顯,富有的人和貧窮的人漸行漸遠,愈加疏離。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大話西方藝術史》的作者意公子獨闢蹊徑,採取講故事的方法,為我們普及西方藝術史,令人稱道。而更吸引人的是這些故事的名字。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足夠有趣又吸引眼球的名字。「畫個圈圈詛咒你」,這是什麼梗?這是介紹藝術起源的故事。
  • 藝術北京推出特別展覽「藝術北京·發現」,「藝術北京2021」也將如...
    2020年就是這樣的時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的突然出現和流行,讓很多歷史性的事件接踵而至,使大變局加速演進,改變了甚至加速了某些趨勢的到來,比如世界的虛擬化、全球化遭遇逆流、經濟文化陷入內循環等等,藝術行業當然也在其中。
  • UCCA副館長尤洋:危機當下,藝術何為?
    邱岸雄,《新山海經III》(靜幀),2013-2017,動畫電影,30分鐘 我們的日常生活似乎是平靜普通的,但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讓我們意識到
  • 混進「韓流」的當代藝術?女團Mamamoo的MV中有你熟悉的場景……
    Mamamoo新單曲《HIP》的截圖在一些觀眾看來,韓國女團Mamamoo的最新單曲《HIP》的MV可能很熟悉。
  • 藝術,如何應對災難?
    作為中國全面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幾代人,與父輩們相比,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從未切身感受和經歷過任何大的社會事件或公共危機,對災難的感知、認知和應對經驗幾乎為零。然而,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的當下,每一位有公民意識的人都在開始思考,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我可以為這場疫情做些什麼?事實上,在本輪疫情演變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之前,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危機,早已向我們發出了警示。這些警示,或源於自然,或來自人為。
  • 西方藝術大師 代表作品集合
    人類通過藝術活動,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師的世界,欣賞充滿無窮創造力作品。
  • 重塑我們生活的「審美與價值觀」 讓藝術回歸自然造化的本意
    今年展覽主題「造化」呈現「新冠」疫後「涅槃重生」計劃創辦於2014年的「善意設計場」今年已是第七屆。策展人孔森表示,「善意設計場」不僅是一個探索當代藝術與設計跨界融合的實驗場,同時,也是一座傳播東方哲學思想的美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