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深夜食堂》黃小廚為顧客「獻」上了一桶老壇酸菜牛肉麵,我差點把我的外賣給噴了出來,浪費了一餐晚飯錢。
我是沒有想到,曾經的泡麵巨頭,既然已經允許自己的產品打出這種水準的廣告了,真是世風日下。
但與此同時,我也陷入了不解:已經忘記從何時開始,泡麵慢慢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如不是這個充滿槽點的劇情,我甚至都不會發現它竟然存在。
曾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的「超級網紅」,到底怎麼了?
泡麵的產生
泡麵作為一代「時代巨星」,他的過去必然是充滿故事的。
在中國西漢時期,「方便麵」已經出現了。在公元前205年,韓信在黃河邊率軍進攻河東西魏王魏豹時,為了解決軍糧問題而發明的踅面。
這種面由蕎麥粉和麥粉製成的,將這兩種麵粉製成的糊攤平煮八成熟後切條,只需要熱水泡軟就可食用。這也是很符合我們現在食品提倡的「非油炸」健康理念了。
而與我們傳統意義相接近的泡麵,出現在清朝。清代書畫家伊秉綬在家設宴招待賓客為母親祝壽。由於客人眾多,家裡的廚子忙得手手忙腳亂,不慎將其店面下入了沸騰的油鍋中。無奈之下只能將面撈出輔以高湯上桌。結果賓客吃後交口稱讚。這面於是就以「伊面」「伊府麵」為名傳承了下來。
近代,讓「伊面」變成現代快捷食品的,是日清的創立者——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出生於中國臺灣,日籍華裔。他在吃了臺灣的「意面」後,發現日本的拉麵店總是「跑長龍」,於是致力於發明方便型拉麵。但現實無奈,獲得的成果總是不如意。
終於有一天,他通過夫人炸的天婦羅得到了啟示,發現了拉麵油炸有的特性,製造出了現在的方便麵。
泡麵的興衰
泡麵在中國一經問世,便受到了老中青的追捧。新奇、高效的用餐方式,無疑讓它成為了外出為夢想努力、以疲於準備口糧的人的一個安慰劑、強心劑。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的泡麵營業額持續增長。到了2013年,我國的銷售總量已經達到了462.2億包了。
但是,於2014年開始,我國的泡麵市場開始出現滑坡。雖然仍為世界泡麵消費主力軍,但於2016年,泡麵銷量已經跌至385.2億包。
為什麼會在那個時期產生這樣的局面呢?
在之前,我國的兩大泡麵巨頭——康師傅和統一正在沉迷於爭奪市場的對手戲。這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外賣崛起了。
就如,賈伯斯的蘋果手機。稱霸手機行業意料之中,還順道讓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遭了罪。
蘋果手機成功將整個電子行業的標杆給拉升了。
外賣的崛起,也是這個道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我們兩大泡麵「龍頭」——康師傅、統一為例子,在他們「稱王稱霸」、追求效率的時期,忙於工作生活的人難以做出更高效的用餐選擇,在順從著產品做出選擇。
就算他們不推出新的口味,消費者依然買單。因為消費者別無選擇。
而外賣的出現,帶來了以更健康、多樣的選擇,便捷、方便的運輸模式。消費者有了做出更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去思考是否要做出選擇。
些許的回暖
市場經濟是無情的、殘酷的。度過「寒冬」,泡麵產業必須要力求轉型。
於是各個泡麵公司為了貼近消費者,不斷投入研發和推出新產品。終於2017年小幅上升至389.7億元。而在2019年挺回400億大關。
泡麵,已經不像我們當初的看到的那樣,清一色的老壇酸菜紅燒牛肉,讓人望而生畏。如五穀道場、湯達人等一款款的新式泡麵快速問世。泡麵所要面對的也不僅僅是曾經的快速安全這兩種指標,向著健康美味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