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下課文《月是故鄉明》中,感受季羨林老先生生命中飄蕩的鄉愁

2020-12-28 小學語文學習

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月亮。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了中國人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這篇文章就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三篇課文——《月是故鄉明》。

了解作者,感知往事和經歷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羨林。他是我國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史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德國十年,歷經千難萬阻輾轉瑞士回到祖國。回國以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下叩頭,然後捧起一把土,親吻了一下說:「我的祖國,我終於回來了。」

我們可以結合對於作者的介紹,在這篇文章中找一找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抒發了哪些內心感受?

外國的月亮:在這期間,我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無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

北京燕園的月亮:我現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誇大一點兒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數頃,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故鄉的月亮: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在這一本分的學習,我們一定要和學生強調作者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凸顯出來,故鄉的小月亮為什麼那麼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見過的月亮都美妙絕倫,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的,月始終是故鄉的明。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

季羨林走出了魯西北那個小村莊,走出了國門,但沒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愛國情結;他走進燕園,走上了大學的講臺,但沒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鄉土情結;他走上了社會的高層,步入了人生的輝煌,但沒有走出那刻骨銘心的平民情結。季羨林爺爺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依然對自己的故鄉念念不忘。

如果大家想更多地了解季羨林老師先生可以閱讀下面這本書:

走進課文,感悟心靈深處的思念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班孩子給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一:

作者寫故鄉的月亮是為了表達思鄉之情,他為何要寫故鄉的水?

其實在文中作者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同學們可以自問中找到這樣的句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總有什麼東西給月亮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

故鄉的水是給故鄉的月亮當陪襯的。作者寫家鄉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為了借物抒情。藉故鄉的月亮,藉故鄉的水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故鄉的一切都是他無法割捨、無法忘掉的。

問題二:

作者為什麼用「小」字來修飾故鄉的月亮?

用「小」字來修飾,使家鄉的月亮顯得更加平凡、更加可愛,並且「我」故意拿故鄉的「小月亮」和異國的那些壯闊的、美妙絕倫的月亮對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加強烈而真摯地表達出作者對故鄉深厚而獨特的情感,故鄉雖然平凡,但故鄉永遠是「我」的最愛。

關注題目,豐富語言的積累

這篇課文的題目取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一句詩。這首詩寫了杜甫兄弟幾人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的月亮,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在這裡老師有必要讓學生思考下為什麼一般寫到月亮的詩句多和思念家鄉有關?

作客他鄉的人,思鄉心切,總想望見家鄉,於是登高遠眺。儘管瞻望不到,但只要距離不是太遠,總還是可以給自己的心情一種安慰。但如果相隔千山萬水呢?

此時的月亮就正好成為遊子故鄉親人之間的中介,大家的視線都在月亮上相交,月亮在人們的心理上縮短了地理上的距離,猶如來自故鄉的鄉人給遊子以特別親切之感一樣。家鄉的親人,是不是此時也和我一樣,欣賞著同一輪明月,在思念著我呢?

這篇文章用「月是故鄉明」這句是做題目的好處,也是同學們需要關注的。課文學完了之後,同學們要聚焦對於題目的理解。

「月是故鄉明」照應題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月亮的無限懷念之情。與開頭相呼應,再次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與嚮往。希望同學們可以透過季羨林先生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筆調,感受到故鄉那溫馨的夜晚、恬淡的明月,那童話般美妙的童年,同時也感受到飄蕩在作者生命中的濃鬱的鄉愁。

相關焦點

  • 「一分鐘學語文」部版五語下《月是故鄉明》思維導圖
    《月是故鄉明》基礎知識字:徘、徊、渺、垠、綴詞:旖旎、恍然大悟、澄澈、樂此不疲作者簡介: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課文解析內容詳解第1段:點題,總領全文第2—4段: 回憶 數星星、抓知了、看月亮、夢月亮、第5—6段:對比 寫出我」對故鄉的愛和思念
  • 學習五下課文《祖父的園子》,感受來自祖父的愛和生命的自由
    五年級下冊第二篇課文《祖父的園子》就是一個小女孩向我們講述的她的童年往事,這個小女孩叫蕭紅。蕭紅為什麼會對祖父的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要想解答這個疑問,我們就需要一起走進她一生魂牽夢縈的園子。走進院子,感受美景(學習1-3自然段)作者記憶中的園子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課文的1~3自然段找到答案。作者在這段對園子的描寫中,不僅寫了好看的,還寫了不好看的,不僅寫了昆蟲的色彩還寫了昆蟲的樣子,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是一個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園子。
  • [郢都故事·中秋特稿] 月是故鄉明
    中華文化是鄉愁的「根」。的確,月是故鄉明!記得去年中秋節前夕,我與著名畫家嚴良文先生、著書法家蕭翰先生一起,以「月是故鄉明」為主題,現場創作了融詩詞、書法、繪畫於一體的詩、書、畫作品。「詠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 一課一練:部編五年級下冊課文3《月是故鄉明》
    襯託—(陪襯)氣派—(氣勢)盼望—(期望)漂泊—(流浪)五、反義詞。孤單—(熱鬧)廣闊—(狹窄)晶瑩—(渾濁)平凡—(偉大)六、用合適的詞語填空。(圓而粗)的柱子 (成群)的知了 (無邊無垠)的沙漠(碧波萬頃)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 (絕妙)的風光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到句中的括號裡。
  • 鄉愁三悟——獻給西口故鄉
    鄉愁「三悟」悟的是如何走出鄉愁,如何在鄉愁的重重包圍中找回自由,重獲新生。一、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是文學家蘇軾在經歷了人生低谷後對鄉愁的感悟。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內心的逃避,或是對鄉愁的妥協。實際上,這種態度體現出的是一種淡然與樂觀,是一種柔中帶剛的豁達。
  • 比季羨林小說好看的,是季羨林的日記,女人看了會害羞
    說起近代的文學泰鬥,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魯迅、老舍、巴金以及朱自清等著名的文學偉人,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文學界的另一個泰鬥——季羨林先生。文學界泰鬥季羨林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康莊鎮官莊的一個農民家庭當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12歲的時候便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並且正式進入私塾讀書,在業餘的時間,季羨林開始接觸英文。
  • 內江人自己的故事,央視熱播的《月是故鄉明》你看了嗎——
    內江知名攝影人吳向東說:「劇中的那山那水、那人那物、那村落那小城,都承載著資中人的鄉愁和鄉情。這些從資中農村發展畫卷中拍攝的一幀幀真實畫面,讓我們聞到了資中鄉村的泥土芳香。劇中有我們熟知的資中血橙、鯰魚和羅泉豆腐等馳名特產,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
  •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故鄉是你心靈最後的歸宿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鄉愁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變老是無法擺脫的宿命,年輕的時候仗劍走天涯,嚮往外面的世界,嚮往詩與遠方,抱負滿身,相信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這一階段,只有在受到挫折,才會想起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可是有一天,當鬢染秋霜,漸漸老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葉落歸根的強烈渴望。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三地都是我生活過的地方,與我的生命休戚與共。所以,當我捧讀格兄的大作時,那一幀幀熟悉而又久遠的照片、一張張親切而又陌生的面容、一段段溫馨而又厚重的文字洶湧奔騰而來,迴蕩在我的腦際,激蕩著我的心頭,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同時也彌補了我對故鄉的「短視」而造成的缺憾。
  •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登陸央視電視劇黃金強檔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登陸CCTV-8黃金強檔!《月是故鄉明》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返鄉創業,帶領全村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故事!沈行 飾 倪洪濤他,是張錦繡的丈夫,也是一名力學教授,在一次科研過程中險些喪命
  • 【春節食話】月是故鄉明 胃是故鄉胃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故鄉的食物。能和家人團圓、能在除夕之夜一起吃一頓年夜飯,對很多人來說意義非凡。每當這時方才覺得,月是故鄉明,胃是故鄉胃。在春節到來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經出版社授權,選取了王愷《浪食記》中的兩篇文章,試圖以此對故鄉和食物的關係稍作梳理:一篇講的是故鄉的食物如何跟隨人口流轉,來到許多人拼搏奮鬥的北京;另一篇則關注張愛玲想像中的故鄉美食「粘粘轉」。相比一生漂泊、只能通過文字來想像家鄉安徽小吃的張愛玲,在北京打拼的人們何其幸運。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這是一首溫情之歌,聽著歌曲,便讓人產生了對家鄉的強烈思念之情,這首歌由孟文豪作曲,聯合著名歌手韓磊先生共同打造的一首溫情巨作,「楓橋月/灞橋柳/一聲珍重離家走/跨四海闖五州/長路漫漫難回首」,這首歌意境優美、大氣,韓磊精湛的唱功令許多人折服,韓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讓人為之讚嘆,雖然簡單的幾句詞,卻被韓磊融情於景的演唱發揮的淋漓盡致。
  • 縈繞在歌聲中的濃濃鄉愁!
    這是一首溫情之歌,聽著歌曲,便讓人產生了對家鄉的強烈思念之情,這首歌由孟文豪作曲,聯合著名歌手韓磊先生共同打造的一首溫情巨作,「楓橋月/灞橋柳/一聲珍重離家走/跨四海闖五州/長路漫漫難回首」,這首歌意境優美、大氣,韓磊精湛的唱功令許多人折服,韓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讓人為之讚嘆,雖然簡單的幾句詞,卻被韓磊融情於景的演唱發揮的淋漓盡致。
  • 《月是故鄉明》山東衛視開播!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拳拳赤子心,濃濃故鄉情。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
  • 在內江拍攝的《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登陸央視黃金強檔
    在內江資中取景拍攝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於9月19日晚19:30登陸CCTV-8黃金強檔啦!該劇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返鄉創業,帶領全村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故事!2019年10月18日,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月是故鄉明》在內江市資中縣楊柳灘村揭幕開機,楊柳灘觀光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修建影視基地
  • 《月是故鄉明》山東衛視今晚開播!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聚焦脫貧致富一線展示鄉村建設美麗畫卷電視劇《月是故鄉明
  • 近代名人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季羨林和胡適之的日記有意思
    一、國學大師季羨林。我70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是聖人。這是季羨林老爺子非常坦誠的話。在大眾的印象裡,季羨林老先生是個不苟言笑的老學究,是個治學嚴謹的國學大師。可季羨林老爺子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從他的日記當中,其實我們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 唐詩中的「在路上」:故鄉,像一道傷口丨周末讀詩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天亮之前,他便動身了。牽著馬,夜色般啟程,驛站外的道路還沒睡醒。馬脖子上的鈴鐺,搖出驚心的聲響。故鄉,像一道傷口,又開始作痛。雞聲茅店月,啊,那裡安住著故鄉,而他,正走在板橋上。霜華滿地,板橋上印著人跡。可能是詩人自己的,也可能是他人的,但總是早行人踏過的。清晰的腳印,像生命蓋在黎明的郵戳。作為郵件,他正被命運的信使發往一個陌生的他方。
  • 圖解《月是故鄉明》帶你去看真實農村
    《月是故鄉明》帶你去看真實農村[類型]:劇情|愛情|農村 [導演]:沈行 在電視劇劇情《月是故鄉明》中,這對母女之間的糾葛,緊緊揪著觀眾們的心。他們在張錦繡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在母親對張錦繡的呵護、成全與支持中,看到了天下所有母親對兒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