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高全憑勤磨礪,藝強俱從巧中來。他手握七寸焊槍,造就產品過硬品質,憑藉高超技藝,在毫釐之間攻克諸多難題。
徐工鏟運事業部結構分廠焊工劉亮
一張憨厚笑臉,身著藍色工裝,一腔赤誠,執著堅守,用質樸匠心展露對焊接技術的追求,他就是徐工第三屆董事長質量貢獻獎獲得者劉亮。
鏖戰5天 啃下「硬骨頭」
今年9月,營銷團隊籤下5臺LW900KN大噸位裝載機,外加5個加大鏟鬥的訂單。由於客戶生產作業急需,要求儘快提車,事業部按照客戶要求倒排了生產計劃,並逐項分解到各環節。
當看到鏟鬥焊接只有5天時,工段長心裡都打起了鼓:加大鬥為非常規產品,無固定工裝、體積大、焊縫多、加工難,自動化焊達率僅20%,人工通焊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任務異常艱巨。
為此,分廠成立了專項攻關小組,分廠班子掛圖作戰全力協調物料、設備等資源;工藝人員負責優化編程,製作簡易工裝,提高自動化焊達率;抽調技術過硬、思想過硬的焊工,協同作業。焊接技師劉亮憑藉對焊接技術的鑽研,以及對焊接變形、焊縫質量的嚴格把關,被推選為焊接小組組長。
「在此之前,我也沒帶過團隊,壓力很大。」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劉亮依然歷歷在目。焊接團隊開了一個現場討論會,對於關鍵環節、關鍵焊縫、變形控制、質量要求,像過篩子一樣細細地梳理了一遍,並做了詳細的分工,劉亮主動承擔了焊接量最大、要求最高的鬥壁板的焊接工序。
焊接團隊進行的現場討論會
「9月的天太熱了,身上的衣服就沒幹過。我就準備一盆水,實在難受,就用毛巾擦擦。」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生產任務保質保量圓滿完成,按時間節點轉入了下道工序。
正在進行焊接工作的劉亮
破解焊接難題 效率提升60%
愛鑽研、熱衷於動手實踐是劉亮身上最為明顯的標籤。
2019年,XC740滑移裝載機研發升級,鉸接體內部結構更加複雜,對焊接技術和質量要求極高。「由於施焊不便,極易產生氣孔或未焊透。」產品試製中,劉亮變換多個焊接位置和角度,終究還是沒能解決焊接缺陷的產生。
「在保證性能的基礎上,是否可以將預留焊縫縮短?並且改成段焊,降低缺陷產生的風險。」劉亮的提議,得到了工藝人員的認可。
工作中的劉亮
工作中的劉亮
焊接缺陷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焊接效率提升依舊是個瓶頸。油箱腹板與箱體之間的夾角為30°,現有氣保焊槍圓形套筒無法有效滿足焊接需求,只能採取焊條焊接,清理保護殘渣時間長,對油箱內部清潔度造成了影響。
「圓形套筒伸不進去,那我就試試扁狀的是不是可行。」劉亮將廢舊焊接套筒製作成扁狀,找來廢舊鋼板,一遍遍模擬焊接,從最初保護氣體風量大、保護不充分出現氣孔,到焊接電壓、電流不匹配造成焊接缺陷,終於找出了最為適合的焊接參數。將此方法運用到鉸接體總成焊接工藝中,焊接效率提升60%。
言傳身教 實戰練兵促提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特種焊接線承接的多為新產品和變形產品,種類多、任務大、要求嚴,這就對每一名焊工提出了鑽研技術、精於技術的要求。
今年上半年,兩名新同事加入了劉亮團隊,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他們的焊接水平,劉亮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還為他們制定了學習方案。休息時和下班後,經常看到的便是劉亮蹲在結構件旁給學員講解圖紙,傳授焊接知識的一番景象。
劉亮給學員講解圖紙,傳授焊接知識
劉亮給學員講解圖紙,傳授焊接知識
「我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們多學、多看、多練。」劉亮找來切割邊角鋼板,一遍遍示範著各類焊縫、焊接角度以及焊接參數的選擇,一條一條焊縫的去指導和分析缺陷出現的原因和規避方法。
為了提升學員的積極性以及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劉亮採取了「實戰練兵」的辦法。學員從最初擔心猶豫不敢施焊,到圓滿完成焊接任務信心倍增,他們逐漸成為了班組的骨幹力量,並取得了焊接高級工證書。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劉亮十年堅守和奮鬥的寫照,他常說,「我不是聰明的那一類的人,但是我堅信勤動腦、勤動手,堅持不懈,總會有收穫。」正是有成千上萬個像劉亮一樣的徐工人,堅守在平凡崗位上,才堅定了徐工「珠峰登頂」的不平凡信念和全球領先的不平凡業績。
(來源於徐工裝載機械)
責任編輯:Zishuai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繫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