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上它,70-200秒變微距鏡頭,戰鬥力翻倍!

2021-03-06 狼族視覺

70-200mm是一隻戰鬥力最強的變焦牛頭,很多人都有。但大家平常只用於中長焦。你有沒有想過把它變成超強的微距鏡頭?甚至超過1:1的放大比,可能嗎?當然可能。

你只需要裝上它

↓↓

近攝鏡?效果會如何?

下面就來看它的具體表現吧!

1.對焦距離與成像效果

佳能70-200mm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1.2m。這個距離即使把對象拉到200mm端,也拍不了微距。

裝上近攝鏡後,70-200的最近對焦距離為20cm,在這個最近對焦距離,你還可以把焦段拉到200mm,效果會如何?看看下面的測試。

不裝近攝鏡,70-200最近對焦距離拍攝的效果。

裝近攝鏡,70-200鏡頭,70mm端最近對焦距離拍攝的效果。從這個成像效果來看,無論是中心還是邊緣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拉到200mm端,拍攝的效果,F5.6光圈,可以看到,畫面銳度有所降低,景深變淺(紙幣不平整,不在一個平面上,有虛化)。但畫質還是可以接受的。

這張是使用專業微距鏡頭,騰龍90微距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拍攝效果。與專業的微距鏡頭相比,畫面的清晰度和銳度明顯好於近攝鏡的效果。但在放大比上,70-200mm加上近攝鏡的明顯佔優勢(變焦鏡頭越長放大比就越大)。

2.焦外效果與焦內效果

這次對比沒有原廠的微距鏡頭,只有一隻騰龍90mm微距鏡頭,關於這支鏡頭我在《聊一隻價格便宜,但能給你驚喜的鏡頭》文章中做過詳細介紹。

騰龍90mm作為一隻專業的微距鏡頭,在畫質上的表現可以媲美原廠鏡頭,但這支鏡頭的焦外效果(微距的焦外效果非常重要)不太令人滿意。如果70-200mm當微距鏡頭用,焦外效果會如何?

這張就是70-200mm加近攝鏡拍攝的效果,先不看成像效果如何,從焦外光斑來看,可以用驚豔來形容。光斑很圓,色彩濃鬱,很夢幻。

這是騰龍90拍攝的效果,焦外光斑能數出鏡頭的葉片(8片),光斑不圓潤,沒有色彩變化,就是一個白色。

使用近攝鏡的70-200mm(左),騰龍90(右)

放大對比,在焦外效果上,使用近攝鏡的70-200mm太迷人,有油畫的質感和色彩效果,而騰龍90就顯單薄了許多,數碼味明顯。

焦內成像加了近攝鏡的70-200mm與微距差距就有了明顯的變化,成像銳度降低,光圈越大,焦段越長,效果越差。理想光圈在f5.6~f14之間。如果不比較,畫質還是容易接受的。特別整體的色彩效果明顯好很多。

專業微距鏡頭在微距清晰的呈現效果上比較明顯,成像銳利。

使用近攝鏡的70-200mm(左),騰龍90(右)

焦內成像的精度在邊緣輪廓上,使用近攝鏡的70-200mm邊緣模糊,輪廓不分明,專業微距鏡頭則輪廓分明,成像銳利。

3.不同近攝鏡之間的巨大差異

對於近攝鏡,在很多人的口碑中並不好。原因在於都上過當,吃過虧(包括老狼自己)。

對於近攝鏡的投入,大部分人的心態是,買一個來試試,花錢不多,一般都在100元左右。那麼100內的近攝鏡效果如何呢?這次我們選擇了一款網上評價還不錯的產品。

看評論還不錯(不要相信淘寶的評論),價格也便宜,90元的產品,買一個來試試效果差距有多大?

左邊這個就是90元的產品,右邊這個是上面介紹的750元的產品。從產品外形上已經體現它們的巨大差距了,左邊這個就是一個放大鏡。


高端近攝鏡在做工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

裝上90元的近攝鏡拍攝測試,最近對焦距離居然只有7cm。70-200居然可以這麼近距離拍攝。拍攝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這就是拍攝效果,除了中心成像清晰外,邊緣就成了動態的虛幻效果了。

這兩張微距對焦我也是盡力了,或許這種近攝鏡根本不適合70-200mm這樣的長焦鏡頭,在50mm這樣的定焦鏡頭可能效果會好很多(只有一個77mm的鏡片,其他鏡頭沒有測試)。但從這兩張效果來看,即使有改善,也好不到那裡去。

估計很多人對這樣的近攝鏡使用過一次就不會再相信近攝鏡了。還是老老實實買微距鏡頭。

總結:近攝鏡能否代替微距鏡頭?

通過這次實際的體驗來說,拿到的這款產品,大大超過了我對近攝鏡的認知。好的產品,的確是有很出色的表現。但這裡的出色並不能說,它就能代替微距鏡頭。

在成像的銳利上,近攝鏡永遠無法與專業的微距鏡頭抗衡(這是由鏡頭結構決定了的)。但要說這款近攝鏡在70-200上的表現,真可以用驚豔來形容,尤其是焦外效果和色彩。

如果你是很糾結成像畫質,那麼專業的微距鏡頭不可少,在微距上差一點,那也是巨大的。如果你不是很糾結差那麼一點,那麼這款近攝鏡的表現會讓你很驚訝。另外,這款近攝鏡可以配合微距鏡頭一起使用(放大倍率更大)。

以前我一直琢磨下面這樣的照片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這樣的光斑效果應該不是微距鏡頭拍的,更像普通鏡頭加近攝鏡拍出的效果。通過試用我似乎找到了思路,在後期我還會繼續測試,有新的玩法會告訴大家。


超長焦鏡頭加近攝鏡,除了微距,還有更多新的玩法。

關於本次評測的近攝鏡資料

本次我們選擇的這款應該是近攝鏡中偏高端的產品了,個人的觀點是,對攝影器材上的投入要麼不買,要麼就買一款讓自己放心,用得順心的產品。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在攝影器材中的差距。

現在購買可以享受全網最低價

原價:750元 

狼族活動價:699元(限時折扣)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連結

購買前你要知道的

1.關於對焦。使用近攝鏡,相機不能自動對焦,必須手動對焦。首先要找到清晰焦點範圍內,才能使用。這款近攝鏡最近對焦距離是20~25cm(我對70-200mm的測試)。

對於微距拍攝來說,一般都是手動對焦更為精確,需要注意的是,光圈不能太大(F5.6以上為宜,特殊創作除外)。建議使用三腳架拍攝,如果要手持,ISO可以開高,保證快門速度。

2.什麼鏡頭可以使用近攝鏡?


只要你的卡口適合,什麼鏡頭都可以使用。但效果好的建議中長焦鏡頭,比如下面的鏡頭。

有人會問:我買一個鏡片可否用在其它鏡頭上?購買這款產品附送兩個轉接環,67mm轉77mm;72mm轉77mm,還有52mm轉77mm。看你其它鏡頭的口徑是多少,購買時寫明就可以了。這款濾鏡沒有更大的口徑,比如82mm。最大的就是77mm。

3.這款近攝鏡的優勢是什麼?

下面見產品的說明吧,在實際的使用中,這款濾鏡的確有它的過人之處。尤其是邊緣成像與色差控制得很好。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把普通鏡頭變微距鏡頭,微距鏡頭變成超微距,真的可以嗎?
    近攝鏡很簡單,就是在鏡頭前安裝一個類似放大鏡的效果,來實現放大的效果。對近攝圈來說,它是裝在鏡頭後面,位於鏡頭和相機機身之間的墊片,目的是改變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從而實現放大效果。詳細介紹參見:《裝上它,70-200秒變微距鏡頭,戰鬥力翻倍!》。而近攝圈的放大倍率就顯得有點複雜。首先放大倍率和使用接圈的數量與長度有關。
  • 【徵途攝影】-耐司(NiSi)近攝鏡微距放大鏡:52/55/58/62/67/72/77mm
    愛好風光攝影的攝友外出拍攝一般都會帶上一支長焦鏡頭再配備一隻近攝鏡長焦鏡頭秒變微距鏡頭可以輕鬆切換兩種拍攝模式。近攝鏡便是必不可少的攝影器材,裝在口袋或者背包裡,隨時可以安裝在鏡頭上拍攝微距題材。有這個近攝鏡,在家裡簡單搭建場景就能輕鬆拍攝微距大片。除了70-200mm,還有18—105mm,100—400mm等鏡頭,只要這支鏡頭所包含的焦距在70mm到300mm之間,無論是定焦或變焦鏡頭都可以使用近攝鏡。
  • 看到Z 24-70mm F2.8 S 我才知道尼康不是壞而是很壞
    從全新搭建的鏡頭系統看,大差不差。為什麼這麼說?從各家推出的無反大三元鏡頭來看,都和過往在單反系統上推出的,有很大的不同。金圈反正是沒了,就看有沒有它了。靠近鏡頭卡口的位置,還配備了一個可自定義的控制環,用戶可以直接對各種功能進行控制,比如光圈,這可比用波輪方便多了。
  • 70-200戰鬥力最強!有它,你拍攝會更輕鬆
    70-200是一隻比較特殊的鏡頭,鏡頭太長。在使用過程中,大多數人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1.拿取鏡頭麻煩,雙肩包需要取下來打開攝影包,效率很低。2.每次都需要把鏡頭卸下與機身分開裝。鏡頭和機身容易進灰。3.雙肩攝影包比較重,加上70-200的重量,背負的重量增加。
  • 一隻接近完美的鏡頭,70-200你會怎麼用?
    帶著使命感的主力鏡頭70-200mm這個焦段的鏡頭一出世就帶著使命感。各家鏡頭廠商上在它上面也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寄予厚望。結果也是從未讓人失望過。有它在手,你對拍攝的控制信心十足。無論是畫質、反應、還有對抗惡劣的環境,它都能出色的表現。
  • 手機秒變單反:MOMAX發布X-LENS HD無畸變廣角+微距鏡頭套裝
    香港時尚數碼品牌摩米士(MOMAX)的外置鏡頭在手機拍照愛好者圈中小有名氣,此前就推出有多款鏡頭套裝,最近它又發布了一款新品:MOMAX
  • 探尋爆款微距鏡頭的魅力——70mm F2.8 DG MACRO | Art
    而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新入手的這支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的使用感受。70mm 微距並不是一支開天闢地的新規格,適馬在十好幾年前就有了。正常來講微距鏡頭在膠片相機年代,根據工作距離(從被攝體到鏡頭前端的距離)的要求通常分成 50(60)mm、100(105)mm、180(200)mm 三大規格。
  • 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從字面意思理解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即使是沒有使用過微距鏡頭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微距鏡頭是拍攝什麼的,它是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那麼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 微距防抖小鏡皇 佳能24-70mm f4 IS鏡頭評測
    北京時間2012年11月6日,佳能公司正式發布了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和佳能EF 35mm f/2 IS USM兩款鏡頭。其中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的發布正好彌補了佳能「小三元」中的空缺,和佳能EF 17-40mm f/4L USM以及佳能 EF 70-200MM f/4L USM共同組成了「小三元」組合。今天我們天極網的評測室拿到了這款「小鏡皇」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鏡頭,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份詳盡的評測報告。
  • 手機黨必備,精品微距鏡頭推薦
    >夏日很適合拍攝微距,手機就可以手機鏡頭微距太多,10x、15x、24x怎麼選?,18x可以把微距拍攝非常清晰,對焦有一定難度,適合微距愛好者。狼族向大家推薦的這款多功能讀卡器卡盒,不僅可以為存儲卡提供最佳的保護(防摔、防水、防塵、防火),同時它還可以作為高速數據傳輸設備,將你存儲卡當中的照片直接傳送到手機/電腦上,隨時與朋友分享,發送朋友圈!
  • 手機上的微距之王,100mm微距鏡頭
    並且手機鏡頭最好能與拍攝主體在同一平行面。注意:在進行俯拍時,儘量通過改變身體位置來避免影子映在被攝主體上。第三步:用好光線由於在進行微距攝影時,鏡頭與被攝主體距離很近,這會導致進光量減少,而手機的傳感器很小,在弱光環境下照片容易出現噪點,進而影響畫質。
  • 手機微距鏡頭有暗角?你確定你的鏡頭裝對了嗎?
    最近用手機外掛鏡頭拍攝微距的一些同學在反映一個問題,微距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有暗角!拍照有暗角這個肯定有問題啊!
  • 為何需要一支70-200?它能拍什麼?
    各家鏡頭廠商上在它上面也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寄予厚望。結果也是從未讓人失望過。有它在手,你對拍攝的控制信心十足。無論是畫質、反應、還有對抗惡劣的環境,它都能出色的表現。如果你要玩焦外效果,70-200還有一種玩法,就是在UV鏡上貼一枚一元的硬幣,可以拍出折返的焦外圈圈效果。詳細介紹見:一枚硬幣讓你的鏡頭價值翻倍!這樣圈圈效果超棒!
  • 人生第一支微距鏡頭怎麼選?老蛙百微不會讓你失望
    ,但是它作為旅遊記錄是真的方便,畢竟一支鏡頭就代替了24-70和70-200兩支重量可怕的鏡頭。而畫質竟然也沒有想像中不堪,陽光頭嘛主要是弱光能力不行,只要光線充足,素質跟頂級鏡頭的差距也沒有大到哪裡去,相比畫質更重要的是構圖和布光。後來借過朋友的2470GM和騰龍2875做對比,感覺也就,還好。。如果一張照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邊角畫質和虛化質量,那這張照片一定是——樣片。所以也提醒攝影初學者在自己財力和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追求頂級器材。
  • 【佳能攝影】微距那些事 如何用微距鏡頭探索微觀世界的魅力
    微距攝影簡而言之就是三點:1、會把物體拍的很大;2、會進行近距離的拍攝;3、把物體放大化拍攝的意義在於更好的刻畫物體的細節。·微距攝影的應用方向有哪些?  微距攝影的一大應用方向便在產品攝影上。在產品拍攝中,我們需要更好的展現產品的細節,這時候微距鏡頭所具有的微距拍攝功能就能很好的達到這一效果。
  • 關於騰龍微距鏡頭
    影片融合了微距攝影技術,展現了常被人們忽略的另一個世界,昆蟲、草葉、水滴是片中的主角,法國人的細膩與浪漫藉由這些小精靈在一個不一樣的舞臺上展現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雖然種種限制讓人不能隨時飛到壯美河山前拍攝,但不論家中或是戶外,俯身下來,稍微用心就能發現屬於微距的另外一片天地。而使用專用的微距鏡頭,可以心無旁騖地得到不錯的效果。
  • 大師之選 佳能EF 70-200mm F2.8鏡頭解析
    為 了消除色差,佳能不惜工本在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鏡頭上使用了昂貴的螢石鏡片,這種鏡片具有非常優秀的消色差性能, 可以大幅度的優化照片邊緣效果。目前在單眼相機鏡頭上使用螢石鏡片的只有佳能,因其描寫的細膩性和高對比度,得到了全世界攝影師的高度讚賞。
  • 兩個關於微距鏡頭的最大誤解
    這個鏡頭的放大倍率至少達到了5:1那麼微距鏡頭是不是只能用來拍微距呢?當然不是。誠然,由於微距鏡頭的特殊構造,它在拍攝一般目標時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一般鏡頭,存在一定缺陷,但它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微距鏡頭的成像質量高,明暗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的表現力強。只要用恰當的手法,它也能拍攝其它題材,例如,人像。
  • 小小大世界-淺談微距鏡頭
    我們聊過了35mm、50mm和85mm,焦距繼續增加後來到了長焦,長焦作為鏡頭而言的功能性相對較單一。而其中,有一種特殊鏡頭,由於它獨特的放大功能,被稱為微距鏡頭。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微距鏡頭的那些事。微距鏡頭之所以被稱為微距鏡頭,是因為這類鏡頭往往有著比常規鏡頭更短的對焦距離,從而能讓主體在畫面中呈現地非常大,讓觀眾感覺靠的非常近。同時為了保證在離拍攝對象有一定距離並且沒有明顯的透視,微距鏡頭往往是中長焦,各家的微距鏡頭一般在70mm到105mm之間。以上兩個因素保證了微距鏡頭能拍出人眼難以得見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