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芙蓉鎮》改編自善寫湖南風情的作家古華的同名小說,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處於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時代背景之下,改編成電影由謝晉執導,阿城和謝晉擔任編劇,劉曉慶、姜文、鄭在石和張光北主演。這部電影至今在豆瓣上仍獲得9.2的高分,保持著極大的熱度和持續受到觀眾的歡迎。
《芙蓉鎮》講述了文革時期在湘桂粵交界之處的芙蓉鎮以一個賣女豆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為中心的故事,通過胡玉音以及她周圍的男人們的急劇變化展現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艱難困苦和堅韌不拔,對於當時撥亂反正、解放思想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堅持了黨的文藝方針。
『性的悄然運作』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芙蓉鎮》通過「性」來悄然進行著情節的更迭。電影開頭便表現了好吃懶做的土改根子王秋赦對胡玉音美貌的垂涎,以及胡玉音和因為時代原因拋棄她的黎滿庚似是而非的行為舉止,胡玉音作為米豆腐的老闆娘,又因為美貌被稱為豆腐西施,總是免不了要和各色人等開些玩笑話。
電影中大反派是負責四清運動的李國香,她對南下老幹部谷燕山和胡玉音的關係發起質疑,卻沒想到谷燕山在參加革命戰爭中受了傷,導致了身體殘缺,從而打破了李國香的惡毒猜想。但是谷燕山身體的殘缺讓觀眾震驚,更加了解了那個時代背景,通過性的缺席推進了電影。
在文革運動中,掌握權力的王秋赦和李國香的結合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他們一個是之前好吃懶做,生活處於極大的困苦之中,一個是一心投身於當時的革命運動中,掌握權力身心都已經扭曲了的所謂幹部。電影通過他們二人喝酒吃肉,隨著電影鏡頭的不斷拉近,二人的關係也不斷拉近,最後熄了燈。這樣的結合讓人匪夷所思。
當然最受關注的是電影中姜文和劉曉慶的情感的發展。姜文飾演的秦書田是當時的五類分子,寫得一手好字,是個知識分子;劉曉慶則飾演豆腐西施胡玉音。胡玉音的丈夫桂桂因為想殺害李國香死了,之後就被劃為「新富農」,和五類分子一起掃大街。每日清晨二人就拿起掃帚從街道的兩邊相向掃街。秦書田一直對胡玉音以禮相待,照顧有加,中間胡玉音得了重病,新富農沒有人靠近,也是秦書田照顧的她。手裡的竹掃帚,街上的青石板,每日清晨的聚集讓二人產生了情感。
電影中描述二人情感的發展的鏡頭很多,這是電影的高潮。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這個電影拍攝,姜文和劉曉慶在現實生活中也產生了戀情,謝晉也成為了姜文的恩師。
從影片情節發展的角度來看,胡玉音和黎滿庚,以及和丈夫桂桂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情節發展,更加豐富了胡玉音這樣一個勤勞堅韌的漂亮女性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境遇。
『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表現』
秦書田、胡玉音以及谷燕山三個主角的刻畫最讓人受到觸動,電影也通過他們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的遭遇和應對表現了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念和取向。
秦書田是一直處於社會階級的弱勢地位,是反革命的五類分子,從各種運動到文革,都受到專政和歧視的,但是他卻一直保持樂觀的心態,都不是保持,就是很自然的樂觀心態,無論是寫宣傳標語還是掃大街,即使是在門口貼白對聯,他都沒有怨意,反而是很認真地去做好這些事情。
谷燕山是黨的幹部,是經歷過戰爭磨練和考驗的中國共產黨員,在運動中被誤會,文革中也一直堅持正確的態度,影片中他剛正不阿,批評李國香和王秋赦,也直接指出徘徊猶豫的黎滿庚的錯誤,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胡玉音的關鍵時刻出手幫助,做秦書田和胡玉音的證婚人,幫助胡玉音生下秦書田的孩子。
胡玉音則是中國價值觀對女性的取向。她勤勞勇敢,善於交際,堅韌不拔。通過和桂桂的省吃儉用,勤勞致富,住進了新屋,遭遇時代洪流之後在秦書田谷燕山的幫助之下一直堅強的活著,即使是像狗一樣。在平反之後,國家退回她的新屋和存款的時候,她撕心裂肺地喊著還她的男人,也讓我們深刻理解了這位女性的艱辛。
秦書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取向,谷燕山是對「士」的價值追求,而胡玉音則是對新時期女性的樹立。
《芙蓉鎮》作為新時期的電影,身處複雜的充滿活力的社會背景之下,堅持了黨的文藝方針,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在藝術層面和受眾層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她藝術生命如此長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