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個小男孩出生了。
小時候的他想去看電影,家裡沒有太多的錢,自己就選擇在早上去看電影,
而且基本上看的都是動作片,警察片和警匪片。
80年代中學畢業後加入亞洲電視的前身麗的電視臺,
可以說小時候的這些經歷奠定他今後執導的電影風格和類型。
一開始就是從助理導演做起,第一部作品是《大內群英》。
1982年成為了杜琪峯導演的助理編導,曾參與拍攝《雪山飛狐》(1985)、《倚天屠龍記》(1986)等電視劇。
1987年,杜琪峯導演覺得他可以自己出去闖蕩世界,就介紹他去當電影《呷醋大丈夫》的執行導演,這就成為他進入電影圈的首部作品,
這部電影由黃百鳴導演,黃百鳴、鍾楚紅主演。
1988年,陳木勝又幫黃百鳴監製的《殺之戀》擔任執行導演,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梁普智,主演則是哥哥張國榮和鍾楚紅。
1989年陳木勝拍了一部電視劇集叫《法律情》,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執導作品。
1990年代,他遊走在電影與電視圈,為亞洲電視拍攝《皇家檔案》《中華英雄》等劇集,當中以與甄子丹先後合作的《洪熙官》(1994)、《精武門》(1995)的功夫電視劇最為知名。
1990年的《天若有情》,是杜琪峯、林嶺東等弟子紀念王天林榮休之作,講述一名古惑仔與千金小姐的故事。
該片在票房與口碑上均不俗,成為熱愛港產片的70、80後的集體回憶,也奠定了陳木勝港式動作類型片的模式。
《天若有情》這部電影當時候非常火,直接火到海外,特別是在韓國,當時韓國演藝圈裡的藝人也以此片模仿。
這部電影由劉德華與吳倩蓮主演,劉德華也因出演此部電影而令到自身添加了不少色彩,當時候劉德華的名氣也更上了一層樓。
同時也讓吳孟達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儘管達叔入圍了五次金像獎,但只有這次得獎了。
1993年,港片的最黃金年份,陳木勝一口氣拍出兩部電影。
一部是《天若有情》的續集《天長地久》,不過劉德華換成了當時正當紅的郭富城,開啟了陳木勝和郭富城的多次合作大幕。
1996年,35歲的陳木勝導演了《衝鋒隊之怒火街頭》,這部電影堪稱港片動作片之巔峰,被稱為最好的陳木勝電影。
《衝鋒隊之怒火街頭》陣容包括劉青雲、陳小春、李綺虹、于榮光、吳鎮宇等,也是很鼎盛了。
劉青雲憑藉此片入圍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1998年與成龍合作聯合導演《我是誰》,該片票房表現不俗,同時也獲得金像獎5項提名。
1999年,成龍牽頭拍攝了陳木勝導演的《特警新人類》,這部電影集結接近千禧年時香港的新新人類演員,包括謝霆鋒、 馮德倫、李燦森 、吳彥祖、尹子維等,這些人之後也成為香港電影的男演員的標杆。
因為《特警新人類》很受到歡迎,2000年陳木勝快馬加鞭拍了《特警新人類2:機動任務》,由爆紅的陳冠希配上馮德倫和李燦森,全都是當時香港的型男。
之後陳木勝更多的工作是去做監製和製片人。
2003年回歸影壇,拍攝了動作片《雙雄》,演員陣容包括黎明、鄭伊健、林嘉欣 、徐靜蕾、吳鎮宇等。
2004年,陳木勝再次和成龍合作,導演電影《新警察故事》,演員除了成龍外,還包括謝霆鋒、楊採妮、蔡卓妍、吳彥祖、安志傑、尹子維和王傑等。
這部電影讓謝霆鋒拿到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2005年,陳木勝自己製作和導演了動作大片《三岔口》,演員包括吳彥祖、郭富城 、鄭伊健、 羅嘉良、李心潔和寧靜等。
這部電影讓郭富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金馬獎影帝
2006年,陳木勝和成龍又做了一部喜劇片《寶貝計劃》。
《寶貝計劃》的明星包括成龍、古天樂、許冠文、蔡卓妍、高圓圓、陳寶國等。
2007年,陳木勝拍了《男兒本色》,演員都是他的老搭檔,比如謝霆鋒、 餘文樂和安志傑,還包括了當時仍在香港發展的吳京。
吳京還憑藉這部電影,被提名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2008年,陳木勝拍了《保持通話》,全明星陣容包括古天樂、徐熙媛、張家輝、 劉燁、 樊少皇、龔蓓苾、張兆輝等。
2010年陳木勝拍出了《全城戒備》,主演依然是御用的郭富城,陣容還包括舒淇 、鄒兆龍 、張靜初和吳京。
從那之後,陳木勝的導演作品慢慢變少,兩三年才出一部,但依然有節奏地在拍片。
2011年他繼續和成龍合作《新少林寺》,謝霆鋒入圍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2013年陳木勝導演的《掃毒》,在內地取得了2.4億的票房成績。這部電影由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領銜,內地女演員袁泉擔任女主角。
這部電影讓古天樂入圍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並讓劉青雲同時入圍金馬和金像獎影帝。
這之後陳木勝就休息了比較久的時間,一直到2016年他才推出了導演作品《危城》,
依然是他最為信任的劉青雲、古天樂、吳京的班底,加上彭于晏。
這些幾十年來,陳木勝導演合作的每一個男演員都是被觀眾稱之為「男神」的人。
作為香港導演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陳木勝在電影創作上始終堅持拍攝動作片。
靠著審時度勢的務實精神,「陳木勝」這三個字一步步成為香港動作片的一個品牌。
「燃」、「硬」、「豪氣沖天」,這些都是在陳木勝導演的動作電影中一直跟隨他的顯著標籤。
儘管每部作品在選材和切入角度上都有所不同,但陳木勝總能找到方法,將精彩絕倫的打鬥設計放入電影中。
像《衝鋒隊之怒火街頭》,陳木勝非常成功地將動作場面和人物刻畫相結合。在飛機艙內打鬥的動作場面,槍戰戲高潮迭起。
通過幾個警察隨時準備為公義、為維護法律秩序犧牲自己故事傳遞出一種毫不誇大的血性精神。
並在這些打鬥中揉進有關情和義的感情元素,從而調動起觀眾心中的一腔熱情,給觀眾留下一個個難忘的經典瞬間。
陳木勝是最典型不過的港片導演,生長於電視臺、見證港片潮起潮落。
多年前他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最希望能夠恢復那個最光華的時代」,
隨著他的逝世,恐怕再也看不到那個最光華的時代了。
願您在另外一個地方可以再重啟另外一個光華的電影時代!!!
最後希望陳木勝最後一部作品是《怒火》可以早點上映,再起港片的光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