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鮑勃的「接地氣」的煩惱,明顯地拉開了與其他超級英雄的距離。影片不但摒棄了傳統的個人英雄主義,更讓觀眾發現,超級英雄也生活在成人世界的現實中,也會有自己的煩惱和無奈,這種人設直接擊中成年觀眾的心坎,產生極大的認同感,在令人捧腹的笑料中感受到生活氣息濃鬱的親切與真實。布拉德·伯德的反套路創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以家庭定位的合家歡角度
布拉德·伯德並不滿足於簡單吐槽超級英雄的困境和窘態,而是先破後立地建設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領域就是超級英雄家庭。家庭生活不僅將超級英雄的中年危機放大,而且也將各家庭成員的情感與糾葛戲劇性地嫁接到冒險之中,使整個故事凝聚在合家歡的情感主題之上。
從超人到蝙蝠俠,從美國隊長到金剛狼,大部分超級英雄都是戰鬥獨狼,為戰勝強大敵人,他們可以組成正義者聯盟或者復仇者聯盟,但他們在生活上確是冷清而孤獨的。背負偉大使命的超級英雄比常人更難適應普通的家庭生活,家人將成為他們的最大軟肋。超級英雄面臨各種各樣的世界危機和可怕對手,家人永遠是其情感的聚焦點,同樣也是反派要挾超級英雄的最合適的人質,超級英雄為防止反派傷害自己所愛的人,大部分超級英雄都因偉大使命只能選擇遠離家庭,犧牲個人的家庭生活,更談不上大張旗鼓地去展現家庭的家長裡短。這就是超級英雄的戲劇張力所在,超級英雄越是極力保護家人越容易受到反派的攻擊。
布拉德·伯德反其道行之,表現超級英雄的中年困境。他將動畫電影的合家歡定位與超級英雄的家庭困境緊密結合,形成了全新的故事基調與觀眾定位。在第一部《超人總動員》中,超能先生鮑勃面對家庭的困境更多的是產生了自我價值的迷失。而到了第二部《超人總動員2》則設置了鮑勃失業成為「家庭煮夫」之後,他面臨的更多始料未及的家庭瑣事。他要照顧熊孩子、幫兒子趕家庭作業、幫青春叛逆期的女兒善後感情糾葛,家庭故事變得更加日常更加具有深度。與普通家庭不同,鮑勃的這一群熊孩子更讓人頭疼的是,他們也擁有著超過常人的超能力,導致超能先生的家庭生活充滿了更加極致、誇張的矛盾,場面更具喜劇感,細節的描寫和演繹則更具有動畫藝術的想像質感。
超級英雄電影發展到今天,故事與基調已經變得多元化,既可以有《蝙蝠俠之黑暗騎士》的暗黑深沉,可以有《守望者》的晦澀憂傷,可以以《死侍》的暴力賤萌,可以是《金剛狼3》的悲壯傷感,也可以有《鋼鐵俠》霸道總裁救世界,即便有涉及到家庭劇情的《神奇四俠》對家庭的展現也基本是一筆帶過。但像《超人總動員》那樣將家庭生活作為超級英雄主要情節和核心矛盾、將合家歡作為基調的案例,則十分少見。不僅如此,布拉德·伯德還在兩部《超人總動員》電影高潮中特意展現了超級英雄全家老少共赴戰場、同仇敵愾的畫面,將超級英雄的合家歡定位演繹得妙趣橫生,與眾不同。
以家庭為主的合家歡定位,既是皮克斯動畫電影一貫以來老少鹹宜的觀眾定位,同時也是導演布拉德·伯德對故事風格定位的選擇,影片將超級英雄正邪對立與家庭化恰如其分的結合,一方面與其他打打殺殺的超級英雄電影拉開差距,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家庭觀眾觀影需求。影片最終票房口碑獲得雙豐收,其成功很大程度得益於布拉德·伯德的合家歡定位。
(三)從動畫演繹的角度
從事動畫創作以來,布拉德·伯德的電影從來不缺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從11歲時就開始畫動畫,小小年紀就被迪斯尼的傳奇動畫大師米爾特·卡爾收為徒弟,在迪斯尼工作多年,導演了《辛普森一家》等熱門電視動畫作品。《超人總動員》和《料理鼠王》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更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布拉德·伯德在動畫造詣的獨特之處。
超級英雄的故事無疑為布拉德·伯德提供了一個發揮其動畫表現力的絕佳題材。在《超人總動員》中,布拉德·伯德在反諷超級英雄電影之外,更是在故事演繹中特別強調了童心與情感,將動畫創意和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獨特的動畫思維反過來也使超級英雄電影有了突破和創新。
美國的超級英雄的動畫版和真人版並不少見,以DC和漫威為例,他們的超級英雄很早就進行漫畫改編動畫電影電視,故事情節基本與漫畫內容一致,注重漫畫風格在動畫影片中的再現,改編觀念較為傳統,即便是樂高版「蝙蝠俠」「超人」系列,依然遵從原有超級英雄的設定進行衍生。但《超人總動員》系列卻與這些改編的動畫電影不同,它原創性地塑造出了有別於之前的另類超級英雄,而且沒有原著束縛下,影片可以將大刀闊斧地將動畫的表現力和特點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一方面,在《超人總動員》之前,皮克斯動畫還從來沒有製作過完全以人類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超人總動員》是開天闢地的第一部,而且還選擇了超級英雄這樣的硬骨頭,而且布拉德·伯德擅長傳統二維動畫創作,注重藝術風格和動畫表演設計,所以在他的堅持下,影片擁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人類角色的製作上嘗試許多大膽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比其他三維影片更接近2D風格。影片的電腦動畫技術在展現人物畫面的真實性上下足功夫,將動畫人物的表情會表現得更誇張有趣,整部影片動作設計並不需要完全模擬現實人物的一板一眼,反過來將動作彈性這一動畫特色演繹得更淋漓盡致。
動畫藝術具有假定性的想像空間,任何天馬行空的創意在動畫世界會變成最具特色的表現力,影片中「超能力」被動畫誇張化了,而最「集大成」的莫過於小嬰兒小傑,他的超能力種類繁多形式多變,涵蓋了分身、怪獸化、火焰化、變形、懸浮、穿牆、鋼鐵化、高空噴射、鐳射眼等等十多種,匪夷所思的設計讓觀眾忍俊不禁,成為影片的喜劇擔當。可以說,這在超級英雄電影中是絕無僅有的案例,布拉德·伯德無疑將動畫的表現力做到了極致。
華麗精巧設計的動作段落是布拉德·伯德擅長的領域,也是其能夠在真人電影一展拳腳的重要原因。他的影片將各類打鬥橋段都做到在真人影片中動畫設計的精彩華麗,特別是鏡頭調度與剪輯節奏極大地發揮了動畫創作的優點,其飛揚的想像力結合真人電影中的航拍、俯衝和急速拉升鏡頭、多廣角鏡頭,節奏之快、場面之大、動作段落層出不窮。
超級英雄電影依然屬於冒險動作類型,因此,布拉德·伯德在《超人總動員》中依然保留了超級英雄應有的動作驚險特點,並使充滿想像力的動作段落成為《超人總動員》系列中最出彩的部分。在第一部《超人總動員》中,阿飛躲避飛輪的追逐戰堪稱影片最精彩的動作段落之一。《超人總動員2》創作時,布拉德·伯德已經經歷了真人電影《碟中諜4》的洗禮,在設置動作段落上顯得更加大膽,動作橋段的運用更加注重奇觀感與驚險感, 以女超人追高鐵救人的動作設計是影片最膾炙人口的段落,充分發揮了動畫的特長,能在特定的空間中與動作設計巧妙結合,調度複雜卻一氣呵成,不僅酣暢淋漓而且節奏快。動畫表現力極大提高了電影的觀賞性。因此,《超人總動員》在皮克斯動畫電影當中也可以說是動作段落設計最為複雜最具特色的一個系列,精彩紛呈的動作場面既突顯了動畫感又保留了緊張刺激,令人嘆為觀止。
(四)從時代感的角度
跟其他動畫導演不同,布拉德·伯德的導演作品都很注重影片的特定時代感。從1999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動畫電影《鐵巨人》開始,就已經體現出其在時代感刻畫上的特徵。《鐵巨人》所處的美蘇爭霸的時代不僅僅是一個背景,更重要的是,影片勾畫了一個真實的具有壓迫感的冷戰世界,描繪美國大眾缺乏安全感和緊張情緒是導致險些釀成悲劇的重要原因。「鐵巨人」降臨時正是美俄競相發展武器與航天科技來獲得優勢的時代,充滿時代烙印的矛盾衝突劍拔弩張,使觀眾擁有一種切膚之痛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