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離「白鹿原」的年輕人咋樣了?

2021-02-07 騰訊網

[摘要]逃離不是悲劇,生命不息,逃離不止,「逃離」是有著創造力的人,用生命表演的,華麗麗的行為藝術。

在的年輕人,「出去」和「留下」的,也猶如活在不一樣的次元裡,去了北上廣的,過年回家可能會被催婚催娃,百般不適應;而他的那些留在鄉間過著尋常煙火俗世生活的舊日同窗們,卻蠢蠢欲動想「生活在別處」。

《白鹿原》(影視劇照/圖)

在熱播劇《白鹿原》中,白鹿原上的年輕人們紛紛上線,故事開始變得更加精彩,白靈、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鵬、鹿兆海、黑娃,每個人的命運都徐徐展開,除了孝文和孝武,其它的年輕人都先後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逃離白鹿原。

「逃離」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年輕人的生命主題,和白鹿原上的年輕人不同的是,現代社會為「逃離」提供了種種便捷。

誰都能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自己厭煩了的地方逃到別人呆夠了的地方去,從小城鎮逃往北上廣,從大城市逃到小島上去發呆曬太陽。人人都能啟動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從自己受不了的人身邊逃跑到別人膩味了的人那裡去,好像只要起心動念,就能「飛越瘋人院」,從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黑娃穿過滾滾的金色麥浪奔向遠方的圖景,與現代的年輕人乘著飛機去國離鄉的情緒何其相似,新鮮的生活撲面而來,金燦燦的未來盡在掌握。白靈背著行囊大闊步走出白鹿原的背影,和古時候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遊俠們的心勁也異曲同工。看到這裡,竟然有種張愛玲小說裡「30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之感,故事的主人公,換了一茬又一茬,就像白鹿原上的麥子,割了一茬又一茬,而故事的套路沒變。

眼下,正值畢業季,留下還是離開,也會成為每個年輕人都會面臨的人生考題,不管是留下的,還是離開的,都會有故事或事故發生。

回到《白鹿原》,西安城被圍的時候,鹿兆鵬回到白鹿原當校長,白孝文心裡一萬個不願,各種嫉妒、不甘、氣場不和,而鹿兆鵬對於白孝文的攻擊、非難完全顧不上,他心裡雜草叢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糟心:他的同事們在城裡浴血奮戰,他自己離婚未遂,天天被老爹和爺爺逼著跟媳婦同房,而新婚燕爾的白孝文則被奶奶勸說「悠著點,別把身子骨折騰壞了」……這可能就是典型的「出去」和「留下」之人的反差。

現在的年輕人,「出去」和「留下」的,也猶如活在不一樣的次元裡,去了北上廣的,過年回家可能會被催婚催娃,百般不適應;而他的那些留在鄉間過著尋常煙火俗世生活的舊日同窗們,卻蠢蠢欲動想「生活在別處」。

2013年諾獎得主艾麗絲·門羅的小說《逃離》中,出逃少婦卡拉「心裡埋藏著一個幾乎總是對她有吸引力的潛意識,一個永遠深藏著的誘惑。」她從父母身邊逃離到丈夫那裡,從丈夫身邊再次逃離,最後她回到婚姻裡,學會了控制、隱忍,「對於埋在心裡的那個刺痛她已經能夠習慣了。」在《白鹿原》裡,黑娃從白鹿原上的長工變成了關中某村的長工,最後又回到白鹿原,那根階層之刺還是扎得他坐臥不寧,他繼續逃離,可是在哪裡都是另一種囚禁。

而白靈,表面上一直在逃離,實際上一直被囚禁,從裹小腳裡逃離,被囚禁在族人的指指點點裡,從白鹿原逃離,被囚禁在被包圍了的西安城裡,從西安城逃離,被囚禁在陌生的土地裡……通過白靈和黑娃不斷逃離,卻越逃離被繩索綁得越緊,最後交出了生命,作者點出逃離的後果是:逃離不過是另一種囚禁。

《白鹿原》(影視劇照/圖)

然而,再平凡的人也有英雄夢想,這個夢想也許是遠方,也許是愛情,總之和平常人生迥然相異的一場歷險。

即便是生活平庸乏味的白孝文也有他的逃離之夢,因為沒能進城讀書,沒有見更大的世面,沒有讓他揚眉吐氣的事業,成為了這個鄉村年輕人心裡永遠的恨憾。活在父親白稼軒陰影裡的生活讓他窒息,他選擇了逃到情人田曉娥那裡去。白孝文這個不甘平庸的男人,既然不能選擇遠方,試圖從二流的生活中逃離的方式就只有類似於私奔的鬼混,何況作為一場私奔的元素都齊備了,一個勾搭他「學壞」的女主角,一個敵人——他嚴苛古板的父親;一個明確的目的地——忘卻世事的溫柔鄉,一種「以為墮落是在飛翔」的快感……這種心理不過是庸人的避難所,人想改變自己太難,改變別人更難,於是只好在改變男女關係上折騰。從貌似不斷的被人擁抱被人爭奪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確認自己的價值。

相形之下,鹿兆鵬的「逃離」的級別要高些,他的逃離姿勢有點像高更或切·格瓦拉。

高更曾經是堂堂巴黎證券公司的CEO,他跑到荒涼的布列塔尼,從巴拿馬運河的工地流浪到阿爾小城,最後到南太平洋小島當了野蠻人……反映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裡,以高更為原型的證券交易所股票經濟人離家出走後,他妻子的好奇幾乎壓倒了怨憤,隨之而來的N多種猜測是:他和小三私奔了?他去會網友了?當她知道她丈夫去學畫畫了差點被驚倒:第一反應就是懇求知情人千萬別把這個見不得人的真相擴散,她寧願讓輿論以為她丈夫和酒吧女鬼混去了,都不願讓上流社會嚼舌他年近不惑還做什麼流浪畫家去了。

前者說明他只是偶爾發瘋「犯了個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兒」,而後者說明她瘋了:怎麼找了如此不成器的腦殘丈夫——放棄百萬年薪的中產身份去流浪?這和鹿兆鵬的逃離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棄舒適生活和俗世利益,追求人生價值的最大程度地實現,追求生命綻放得更加絢爛……被他的父母、爺爺乃至白鹿原上全族人所不理解,他到底在折騰個啥?

《月亮與六便士》的結局是,高更以為自己逃往極樂島就能追求到絕對自由、與大自然相契、變成高貴的野蠻人、生活在未曾墮落天真無垢的人群中。可是,當他到達那極樂島的彼岸,真的融入了土著生活,發現那原始的魔力慢慢的褪去,野蠻人也變成了一個糟糕的存在,一項可怕的生活規則,野蠻人的社會教條一樣狹隘可憎。高更終於發現他關於野蠻人想像的全部意義在於他壓根當不成野蠻人。

而陳忠實先生的原著《白鹿原》的高明之處也在這裡,鹿兆鵬沒有衣錦還鄉,後來不知所終……令人想到切·格瓦拉的命運,格瓦拉一生中有著四種形象:年輕時是一位像凱魯亞克一樣的反叛者,成年在遊歷後決定成為一名醫生,結果後來在機緣巧合下變成了一名國際主義戰士,直至走上無法回頭的路,最後發現「他的國不在這個世界上」 ,他傳奇的一生充滿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激情,幾十年來,格瓦拉那幅20世紀最有名的肖像,那蒼茫又清澈的眼神,猶如一道炫目的霹靂和閃電,凝視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成長,這是一個充滿火熱生命能量的人該有的結局:通過不斷地追求詩和遠方來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曾經來過,永遠不被庸常生活所同化、收編、招安。

從這個意義上講,逃離不是悲劇,生命不息,逃離不止,「逃離」是有著創造力的人,用生命表演的,華麗麗的行為藝術。(文/肖遙)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白鹿原》:印象深刻的是些鬼怪情節,是為了暢銷還是有地方色彩
    看完陳忠實的這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還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裡面的幾個鬼怪故事,主線劇情反而忘得差不多,白嘉軒的七婚,小娥的鎮鬼塔,朱先生的葬禮,還有那段白鹿家族的求雨儀式。雖說故事情節比較吸引人,看得也還算舒服,但偶爾會懷疑是不是看錯書了,是不是拿了街邊地攤那些專講獵奇故事的雜誌。
  • 電影《白鹿原》:是世態炎涼,還是人性的弱點?
    傳說中白鹿庇佑的白鹿原上,世代居住著同根家族白、鹿兩姓子孫。時代變遷,清朝覆滅,民國建立。現任族長白嘉軒(張豐毅 飾)之子白孝文(成泰燊 飾)、鄉約鹿子霖(吳剛 飾)之子鹿兆鵬(郭濤 飾)與白家長工鹿三之子黑娃(段奕宏 飾)情同手足,成年後各赴前程。
  • 年輕人為什麼都逃離朋友圈
    但我似乎不能把這種內容發到朋友圈,太喪、太頹,缺乏年輕人的氣息。我深深地意識到,原來年輕人的氣息也是有標準的:除了4分鐘必須跑完一公裡、永遠不能比上司早下班,至少還應該包括沒有喪和頹的權利吧,即使是偶爾的。朋友圈已經被潛規則了,朋友圈裡沒有朋友,或者,朋友已經變成了關係負債,因為關係鏈沉澱得越來越複雜。
  • 《白鹿原》到底講了什麼,讓我們對它的生死如此執念
    蘆葦:《白鹿原》最大的改編難點是它的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小說不是一個現成的電影劇本的結構。小說中也有大量的性描寫,對那些東西我們要做出判斷,到底你的取向是什麼,必須要做一個篩選,做一個電影畫面的處理。騰訊文化:小說的思想傾向上也有一些曖昧不明的地方,也會是一個把控的難點?蘆葦:這個我倒沒有感覺到。
  • 被禁又復播的《白鹿原》, 為何搶佔各大娛樂熱點?
    而就在前不久,受到廣泛期待的新劇版《白鹿原》也是不出意外地來到了觀眾面前。只不過...它播了一集就被下架停播了。關於為什麼會被停播,大家都進行了合理的猜測,有些人覺得原因在於《白鹿原》故事本身有不少「不可描述」的內容;也有很多人把此事和「達康書記」的大熱聯繫在了一起。達康書記說:「GDP的事,這鍋我不背!」
  • 看完《白鹿原》那些所謂的「吸眼球」的場面是為了情節所推動的
    》參選茅盾文學獎時引發了評委間的爭議,有的專家從身體描寫的角度否定了《白鹿原》。他們認為《白鹿原》和《廢都》的作者更像是商戰的高手,他們將嚴肅文學做擋箭牌,用以遮護地攤文學所充斥的低俗內容。所以《白鹿原》和《廢都》都是因為一些獵奇的思維引發的轟動,是誘發讀者產生性幻想的轟動,這樣的轟動並不代表文學的轟動。但也有專家認為,《白鹿原》能夠大膽觸及這種不可碰撞的層面,將嚴酷、冷峻的身體描寫真實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又到年關,多是離別。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線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臺灣,一直是香港人移民的熱門選擇。香港人移民臺灣的熱潮有幾個階段,一個是80年代末,那一年移民臺灣的香港人達到歷史高峰,3000多人。
  • 鹿兆海:白鹿原上最明亮的少年
    電視劇《白鹿原》的播出不僅是陳忠實老先生的畢生心願,也是一代人的期盼。關於《白鹿原》其實有很多想說的地方,但這個點並不好切入,所以這第一篇文章,我還是避開歷史的風起雲湧、白鹿兩家的風雲變幻、田小娥的悲慘命運、鹿兆鵬的理想信念、黑娃的反抗覺醒等熱點,我只想談談鹿兆海,一個戲份不多的配角,卻是白鹿原上最明亮的少年。
  • 電影《白鹿原》將重拍
    了解一個全新的 白鹿原 昨日採訪著名編劇蘆葦獲悉,《白鹿原》原著作者陳忠實在臨終前兩個月最後一次授權,將《白鹿原》電影的改編權交由麥丹影視負責。目前,該項目已經籌備一年,蘆葦表示:想拍心目中的《白鹿原》。  陳忠實離世前兩個月授權  談及《白鹿原》的電影翻拍,可謂一波三折。
  • 《白鹿原》田小娥的悲劇,或許是對一段封建禮教的諷刺
    只是在和鹿子霖狼狽為奸的時候,她依然保留著一絲廉恥之心,那就是想掩蓋她和鹿子霖的那些苟且之事。直到,白嘉軒第一次在祠堂用宗族禮法懲罰了她,她才徹底淪落。她有很多時候都能「做個好人」,但是她卻自己沒有給自己機會。我們不能用道德聖人的眼光要求田小娥,因為在性和肉體有時候是她在那個時代生存不得不使用的工具,但是也不能認同她因為被人利用,被宗法懲處,就去用卑劣的手段「反抗」。
  • 2012影版《白鹿原》,上映2周打敗外片而後撲街,只因讀者不買帳
    王全安執導的《白鹿原》在此初映,立即獲得國內外影評者的一致好評。張雨綺也被隆重介紹為王太太,鮮花鋪滿紅毯。陳忠實觀看了這場220分鐘無刪減版《白鹿原》,只說了4個字「震撼感人」。如同《白鹿原》裡的虛構情節,現實中的「白嘉軒」帶頭執著荊條,抽向了「田小娥」,並攜裹了鹿子霖、鹿三、白孝文們一齊上陣。《白鹿原》裡的田小娥選擇了反抗,不惜放棄唯一的、女人最珍貴的資本,也要把白鹿原的男人拉著一起陪葬。
  • 如何看待電影版《白鹿原》黑娃的人物形象
    淺談如何看待電影版《白鹿原》黑娃的人物形象  張延兵電影版《白鹿原》中有三個青年受人關注
  • 陳忠實去世 情色是《白鹿原》的封面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成名著作,小說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但可能更多人是從電影知道《白鹿原》。2012年9月,電影《白鹿原》公映,這是《白鹿原》第一次以電影的形態出現。該片導演王全安談到陳忠實說:「陳忠實最大的睿智,他知道你要衝這個來,如果給你講一個《道德經》,你能翻開這本書嗎?
  • 《白鹿原》收官在即 精良品質敲響國劇強音
    近日,該劇播出漸進尾聲,白靈(孫銥飾)和鹿兆海(鄧倫飾)的犧牲成為了亂世下的又一次陣痛,這兩個滿含希望和未來的年輕人的離去引人無奈而又潸然。 一連兩個鮮活生命逝去引發無數觀眾扼腕嘆息,戰火的無情和冷兵器的碰撞讓兩個年輕人的隕落更顯殘酷。
  • 年輕人為何「逃離支付寶」?關閉花唄借唄後,生活都輕鬆了
    數位化時代,已經讓不少年輕人感受不到「金錢流失」的心疼。對於手機上金錢數字的流失,已經呈現出一種麻木的心態。網際網路時代給大家帶來了不少便利,可是也讓不少年輕人感到惶恐。花唄和借唄在年輕人中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信貸軟體」。至今為止使用支付寶的人在全國達到了10億人左右,在支付領域還有誰能跟支付寶抗衡嗎?沒有!那麼能給年輕人帶來那麼多「快樂」的支付寶,為何年輕人要逃離它呢?
  • 《白鹿原》為什麼難被改編?
    小說《白鹿原》以驚世駭俗的一句話開場,註定了它的不平凡。果然,在其後的20年裡,《白鹿原》為作者陳忠實贏得了包括茅獎在內的無數榮譽,成了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座豐碑。然而,文本上的汪洋恣肆,落實到影像上就是另一回事了。自從1997年身為陝西人的張藝謀有意將《白鹿原》改編為電影開始,15年間,電影版《白鹿原》像燙手山芋一樣在幾位導演間傳來傳去,直到今年才與觀眾見面。
  • 《白鹿原》收官在即 兆鵬白靈兆海痛別摯愛
    《白鹿原》收官在即 兆鵬白靈兆海痛別摯愛時間:2017-06-19 21:5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鹿原》收官在即兆鵬白靈兆海痛別摯愛 當前國產劇市場風起雲湧、新作頻出,品質二字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從業者的不懈追求。
  • 提前返鄉的年輕人現在過得咋樣?聽說正忍受4種煎熬,你有嗎?
    提前返鄉的年輕人現在過得咋樣?聽說正忍受4種煎熬,你有嗎?2月5號就是除夕,現在距離春節只有10天的時間,春運的大潮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對於漂泊在外的農民和年輕人來說,能夠提前返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很多人翹首以盼,拼命搶票都回不去。
  • 陳忠實:一曲《白鹿原》點燃文學星火
    陳忠實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曾獲得茅盾文學獎,其代表作《白鹿原》,同時也是陳忠實先生的成名之作,這部小說被公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小說創作領域最重要的一部小說,《白鹿原》也被教育界指定認為是當代大學生必讀小說之一。《白鹿原》何以被指定為當代大學生必讀小說之一呢?
  • 電視劇《白鹿原》和它背後的男人們
    《白鹿原》的錄音師延軍也和張嘉譯合作二十多年了。前年聚會時,延軍對張嘉譯說:「小童,你讓我覺得特別認你這朋友的一點是,你這二十多年就沒變過。」張嘉譯很高興,覺得這個評價太好了。而李小飈評價,張嘉譯身上有點江湖義氣。他尤其印象深刻,張嘉譯記得李小飈帶的場工的名字,有時多年不見,還問那誰誰咋樣了。張嘉譯2000年離開西安,去北京闖蕩,那年他已經3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