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賣卵,男孩賣腎,年齡最小14歲:拿命換錢,卻不忍罵孩子虛榮

2020-12-20 尹建莉父母學堂

「冰涼的鋼針,手臂般長,刺穿陰道、卵巢。先是像平常打針那樣刺痛一下,之後是墜脹疼,不知被取走多少個卵子,疼得汗浸透了衣背。」

女大學生曉雯淪落至此,只因當初花7000元買了部蘋果手機,陷入網貸泥潭……

12月30日下午,人民網發文《聚焦「校園貸」之一:捐卵還貸》,報導了女大學生曉雯、趙萌(均為化名)的真實遭遇,使得#女大學生捐卵還貸#在2019年尾登上熱搜。

網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發表大量評論,指摘當事女孩的消費觀念和能力、品德,認為她們不自愛、虛榮,且缺乏常識性的經驗、判斷。

國家明令禁止卵子買賣。

地下取卵手術可能導致感染、不孕甚至死亡。卵子賣給不同的人,生出來的男孩女孩再相遇,會增加近親結婚機率。且捐卵者未經遺傳病篩查,還可能擴大遺傳病的遺傳範圍。

業已成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孩,會做出傷自己身、傷父母心、違背法律又貽害他人的選擇——為什麼?

僵局

2016年12月底,大二學生曉雯丟了手機,隨後花7000元買了部蘋果。

曉雯家庭條件不錯,父母每月會給她兩三千元生活費。大學期間,曉雯也利用專業技能做著兼職,有一定收入。

但一次性消費7000元買手機,加上談戀愛花銷增大,讓她開始在錢上周轉不開。

由於家教嚴,她沒敢將自己的需求和困難告訴父母。

曉雯嘗試了「專注於年輕人分期購物」的某APP,第一次借款2000元。之後在不同網貸平臺頻繁借款,拆東牆補西牆,直到所有平臺都借不出錢。

另一位叫趙萌的女孩,走過和曉雯類似的借貸之路,緣起是大一時為減肥想辦張1000元的健身卡。

女孩們起初想像分期還款壓力並不大,深陷其中才發現這些網貸平臺放的是「高利貸」,加的是「砍頭息」。

當債臺高築且再貸不出錢來時,擺在她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向父母坦白;二是拖延時間,用各種方式賺錢翻身。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後者,不到萬不得已不願向父母求助。

除了賣卵,曉雯還去醫院給新藥做試藥,換取報酬;去夜總會面試找工作;甚至打了裸條——用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代替借條。如果違約,放貸人會以公開裸照相要挾。

最多時,曉雯欠了5萬多元貸款,至今還有1萬多元沒有還清。裸照攥在別人手裡,就像定時炸彈。賣卵、試藥的身體傷害,更是巨大隱患。

2018年初,趙萌每天要還貸近1萬元。臨近還款日,催債電話簡訊不斷,心驚肉跳。

找黑中介賣卵,因身體不好,體檢沒有通過。逾期還不上錢,被軟禁在放貸公司一夜。

2019年9月,趙萌欠款加利息累計到30多萬,放貸人逼出其父母聯繫方式。父母趕到,先對女兒進行打罵,爾後還清了貸款。

曉雯、趙萌不是個例。

近年來,媒體屢屢報導少女為錢賣卵造成傷病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見諸報導的賣卵少女,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

女孩賣卵,男孩賣腎。

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聞名全國的賣腎買手機男孩。他後來怎麼樣了呢?

2011年,17歲高中生小王在湖南郴州通過黑中介賣掉了自己一個腎,獲得2.2萬元錢,隨後買了iphone4和ipad2。

一段時間後被診斷為腎功能缺損,構成三級傷殘,後半生都要臥床,生活不能自理。

小王的媽媽歐女士與兒子同住一個屋簷下,卻在事前完全不知情。事後才對黑中介提出索賠。

庭審期間,歐女士對記者說,小王是家中獨子,家裡條件說不上非常好,但還過得去。「我兒子不是為了買蘋果手機才去賣腎的,他是擔心拿了這兩萬元不知道怎麼跟家裡交代,才買了手機和平板帶回家。」

無論怎麼解釋,我們都能看到孩子懼怕父母,極盡手段對父母隱藏真實的自己。

上述案例有著顯著的共性:

孩子出了事,家長既心痛又憤怒。

孩子致傷致殘的,家長要追責黑中介、無良商家;造成經濟損失的,對孩子實施打罵、懲罰——怎麼都免不了像廣大網友第一反應一樣,指責孩子虛榮、不自愛、傻……

商家和教唆者黑心,孩子無知、不爭氣——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嗎?

案例中的家長們似乎都選擇性忽視了事情的另一部分真相,那就是:孩子有什麼願望時不敢和家長說,陷入騙局甚至有生命危險時,還極力隱瞞父母,不願向父母求助。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想必打小他們對父母提出一些物質需求時,就被父母冠以「虛榮」「貪婪」「奢侈」「浪費」等罪名。

在長期生活中,父母給孩子留下了嚴厲、固執、難以傾聽和理解他們的印象。

親子之間可以敞開心扉交流的通路早就關閉了。

推想至生活其他方面:孩子多玩一會兒、少學一會兒就說他懶;作業不會、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他笨;起床、刷牙不準時就說他習慣差、不自律;對異性夥伴感興趣就說他不純潔、學壞……都是多麼常見。

給孩子貼標籤、判罪是容易的,然後呢?

等孩子大一些,真做了傻事、錯事甚至要命的事,再給孩子判罪一次——都怨他不聽話、不成器,然後呢?

子身上的問題半點沒有消滅,親子關係也破壞掉了

這本不是父母的初衷啊!

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活得昂揚、向上、有尊嚴、有出息?可如果父母永遠當高高在上的法官,孩子便只能當抬不起頭的罪犯。

這僵局,怎麼破?

破局

尹建莉老師在2020年新年獻詞《尹建莉:新的一年,讓「真實的自我」向「定義的自我」靠攏》中寫:

有一對事業成功的父母,為他們不成器的兒子來找我,概括他們的陳述主要是這幾條:

1、我們無條件愛孩子。

2、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問題。

3、我們作為榜樣沒問題。

4、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沒有自控力,一點不上進。

我問這對夫妻:

1、既然無條件愛孩子,怎麼就向孩子要求自控力呢?這不是條件嗎?

2、既然你們的教育沒問題,說明是孩子天性不行,而天性來自遺傳,孩子遺傳了誰呢?誰該為遺傳負責呢?

3、如果遺傳不能怪父母,那就只好怪老天爺了,老天爺設計的東西,小孩子自己能改變嗎?你們要他比老天爺還厲害嗎?

如果這對夫妻踏實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誠實地面對自己,他們就能發現這幾條陳述裡必定有謊言,如果他們做不到對自己誠實,就永遠解決不了面臨的問題。

同理,就上文少男少女變賣身體器官換錢的事說:

孩子為什麼表現出虛榮、不自愛?

因為他們不以真實的自己為榮,不愛真實的自己,覺得只有虛假的自己才能被愛、被接納。

人為什麼不以真實的自己為榮,不能愛真實的自己?

因為真實的自己未被養育者認可、接納過啊!

上述案例中的父母有無條件愛孩子、俯下身去真的傾聽理解孩子嗎?如果有,怎麼會給孩子貼標籤、粗暴打罵?

父母們願意嘗試接納真實的孩子嗎?還是只能接受一個理想化的、規規矩矩的孩子?

如果說能接納真實的孩子,那麼,小時候,他買過一支棒棒糖還要買、有了一個文具盒還想要;長大點,他想要一張有點貴的健身卡、一個蘋果手機,父母立刻覺得不應該,給孩子扣貪婪、虛榮、浪費的帽子,又怎麼解釋呢?

突破教育僵局,無疑需要家長放下權威姿態,誠實反觀自身。

一些有學習意識的家長已經在轉變觀念,嘗試這麼做。

理解萬歲

人們調侃伴侶關係時常說:「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其實,與花錢相關的消費觀念之爭,也常是當下親子關係衝突的焦點。

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要考慮將其奉為美德的時代背景。

絕大多數百姓家庭過過窮苦日子,那時,節儉生,浪費死。因此,一動錢,就容易喚起人們血液深處的生存焦慮。

2020年,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消費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如今,一家人出去,人均一兩百吃一頓飯很常見了吧?許多家庭還在投入巨資買房買車。但我們也得承認,普通中國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仍集中在吃和住這兩項剛需。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曾幾何時,人們覺得一頓飯吃掉成百上千不可想像,現在卻覺得平平常常;那麼不遠的將來,人們也一定會覺得,穿件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衣服、用個幾千元的手機是自然的,不必在心裡苛責自己。

一個月花多少錢算節儉,花多少錢算浪費?沒有永恆不變的標準。

我們可以誠實地去面對自己內心深處對生存的恐懼和焦慮,學著理解自己、體恤自己,而不必將自己對高品質物質生活的喜愛、追求當成是罪。

當我們理解了自己、寬容了自己,也便能理解孩子、寬容孩子。

社會向前發展,必然包含消費觀念迭代,而青少年常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

近期發布的大學生超前消費調查顯示,近九成大學生用過分期付款。超前消費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

有意思的是,這當中,又有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

可以明顯看到當代青少年在消費上的矛盾心態——一邊花著錢,一邊覺得不該花。

孩子們心裡的擰巴是怎麼來的呢?一定和家長的灌輸、和節儉的傳統觀念分不開。

父母口中寅吃卯糧、貪得無厭的孩子,其實花錢花得也不痛快!也在面對欲望和道德評判的交戰!

說到底,承認、重視自己的需求,不給人性慾望定罪,仍是上下幾代中國人共同的功課。

僵化地秉持著節儉度過一生,可能很「正確」,但一定不舒服。

而且,恰恰是從小一表達需求就被打壓、批判,內心充滿委屈感、匱乏感的人,會更容易逮住機會就吃撐花超,然後自責自恨——如此惡性循環。

需求被肯定、被看見、被同理的孩子不會委屈;被父母儘量滿足過的孩子不會匱乏。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物質,才更容易做到量力而行,讓自己既舒服又滿足。

兒童時期儘量滿足孩子,不完全取決於經濟條件,主要還取決於家長的思維、意識。

▲孩子玩具很多還要買買買,咋辦?

(學堂官方dou音號:yinjianli)

我們看到,選擇賣卵、賣腎的孩子,並不都出身於赤貧家庭,許多家庭條件小康。

富裕家庭的父母也常斥責孩子表達的需求、欲望;平民家庭的父母也能夠做到對孩子表達理解、認同。

《走出劇情》一書作者、心理學者李雪說:

能滿足孩子的,儘量滿足。滿足不了,或者不想滿足,可以拒絕,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擊孩子虛榮、自私、不懂事。

教育在眼前的一點一滴中發生,卻會在經歷漫長的時間後才能看到真正的收效。

攻擊、斥責孩子的需求,可能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變得聽話,藏起父母不願接納的言行表達,後患呢?就是本文中那些真實案例所現:

孩子關閉了和父母的溝通渠道,不再將父母當成可信賴的人;一遇外部陷阱就掉進去,搭進他自己的健康幸福,父母也逃不脫要為曾經在教育上的失誤買單。

重生

尹老師在《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失敗》一文中寫道:

首先,生活總有種種矛盾出現,如果父母從來沒錯,犯錯的就只能是孩子。一個孩子經常領略自己的失敗和窩囊,他會慢慢地形成一個穩定的認識:自己不行。其次,父母永遠沒有錯,孩子就看不到認錯的榜樣。雖然他經常被要求認錯,而他學到的正是「我從來沒有錯」,漸漸養成愛自己的想法超過愛一切的固執習慣。第三,永遠正確的家長總是不停地給孩子各種建議和要求,孩子沒有思考的機會,嘗試精神和判斷力一點點萎縮,慢慢變成一個成年的幼兒,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樹站立。——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失敗》

在培養孩子消費觀上也如是。

父母佔據永遠正確的位置,抱著僵化觀念不放,在錢上對孩子管控得很嚴,孩子便難以接納自己的需求,產生高自我價值感,學會自尊自愛;同時,也沒機會練習獨立選擇和判斷,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如果父母選擇節儉過一生,無可厚非——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但不要將此當成絕對真理去限制孩子吧。

孩子是另一個人,屬於未來。

2019年初出現過一個熱門話題:你會給孩子買40元一斤的草莓嗎?

有些家長覺得奢侈、貴。

其實,如果真的買不起一斤,買二兩滿足一下孩子,讓孩子嘗一嘗行不行?(相關閱讀:《「我會給孩子買40元一斤的草莓」 生活中的小決定為什麼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喜歡高品質的東西,保持高品位的眼光,才會去追求高品質的人生啊!

這不正是父母希望孩子具備的志存高遠嗎?

▲孩子要啥給啥,長大就毀了?

(學堂官方dou音號:yinjianli)

突破「永遠正確」的權威感,將教育目光放長遠,虛心學習更為靈活無害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走出自身舒適區的最勇敢嘗試。

2020,成為學習型父母,為勇敢的你加油!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

相關焦點

  • 媒體評「兼職賣卵2-8萬」:別讓以命換錢黑產伸向女大學生
    來源:紅星新聞相關新聞:高校女廁裡的「賣卵兼職」廣告:出價與身高長相學歷掛鈎原標題:媒體評「兼職賣卵2-8萬」:別讓以命換錢黑產伸向女大學生「兼職,2-8萬,不耽誤學習,無色情」「8-12天,賺1-5萬」……據媒體報導,近日多所高校學生反映,學校女廁所門背後經常出現這類打著「高薪兼職」旗號實則為有償賣卵的廣告。有償捐卵廣告,圖據健康時報「你的一顆腎,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手機,二選一你選哪一個?」2012年,17歲的安徽少年選了後者,然而這一決定卻令其悔恨終生。
  • 為買新款蘋果手機,20歲女孩地下診所賣卵,報酬僅1萬
    這張B超的主人是一位20歲的年輕女性,胡醫生記得剛見到她時,她呼吸很痛苦,整個肚子發脹好像足月的孕婦。「她的肚子是短短幾天內像打氣球一樣被『打』到這麼大,可想而知有多痛苦。」胡醫生覺得這個情況跟試管嬰兒的病情非常相似,但剛開始問診時女子不願透露病史,最終經過醫生多次勸導,女子才說出實情:她是在賣卵。
  • 拒絕「拿命換錢」!
    是遭遇逆境勇於奮起,是經歷不平敢於鬥爭,是堅守初心永不放棄……奮鬥可以有很多定義,但絕不是「拿命換錢」。2020年12月29日凌晨,該女員工在下班路上猝死,年僅22歲。4日,記者獲悉,該女員工2019年7月入職。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不幸離世。
  • 女大學生為買「蘋果」而賣卵,肚大如球抽出十幾斤水,險些喪命!
    一說到買蘋果手機,相信不少人還記得「賣腎買蘋果」這個梗。小編在此提醒,請只把賣腎買蘋果當成一個段子,千萬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同伴,別打歪主意,更別把歪主意打在自己身上!經過與對方溝通,得知所謂的「捐卵」對身體沒有傷害,只需每天打促排針,半月後取出卵子就可以賺到一兩萬元。面對金錢的誘惑,女孩答應了。隨後她到一家指定的小診所開始了「捐卵」流程,而後得到了10000元報酬,也終於買到了她期盼已久的蘋果手機。
  • 17歲少女賣卵不孕險喪命,只為給男友換個蘋果x
    最近,「17歲女孩賣卵,僅7000元人民幣,針管吸卵痛哭在手術臺」的新聞刷屏網絡,讓黑市卵子交易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光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觸目驚心的報導吧。"23歲的女子賣卵還債致病,不育"「14歲女孩被騙賣卵,地下代孕85萬包黑鏈」"17歲少女賣卵終生不育,23歲女孩賣卵死了!"除了法規許可的情況下,黑市還以「兼職」、「志願者」等名義,誘騙無知的年輕女性出賣卵子,包括許多未成年女性。
  • 「兼職賣卵2-8萬」不要讓以錢換命的黑產品延伸到女大學生身上
    有償捐卵廣告 圖據健康時報「你的一顆腎,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手機,二選一你選哪一個?」2012年,17歲的安徽少年選了後者,然而這一決定卻令其悔恨終生。相似的是,卵子買賣的黑手伸向了大學,盯上了想賺快錢的女孩們。
  • 18歲女大學生15萬「賣卵」,自認為找到了生財之道
    「裸貸」、「以性換租」等等,今日一則18歲女大學生以15萬元價格賣卵的事,又一次震驚了廣大網友,而且這個女大學生還把賣卵當成自己另類的生財之道。小林就想著靠捷徑來賺取金錢以滿足自己的花銷,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賣卵可以換錢的廣告,並且還是高額的交易,小林不免為之心動。於是聯繫中介決定出賣自己的卵子,在其年輕、漂亮和名校背景下,中介答應可以出15萬的補償金。看著巨額的回報,小林爽快答應了中介的要求,請假前往另一個城市住了半個月,連續注射了12天的排卵針。
  • 拼多多事件再引熱議:世上沒有哪份工作,值得你拿命換錢!
    凌晨1點30分,年僅23歲的拼多多女孩張某霏,花名「潤肺」,在新疆凌晨2點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經搶救6個小時,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這個很漂亮,唱歌很好聽的花季女孩,生前最後一條籤名赫然寫著: 「我為多多守邊疆」。 這句充滿情感和鬥志的話,在「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拿命換錢」的冷血回復下,顯得格外悽涼、諷刺。
  • 努力工作是我們的選擇,但拿命換錢不應該是打工人的常態
    前言:拼多多23歲員工加班到凌晨一點半猝死,996再次成為網際網路人無法迴避的問題。拼多多的知乎官號對此事評論稱:底層人民哪個不是拿命換錢?所以,拿命換錢=拼命=不追求安逸=努力?其實,就現實而言,這個時代也確實是一個拼命的時代。
  • 網傳某多多員工加班猝死,官方帳號回復:底層哪一個不是拿命換錢
    某多多某乎官方帳號回覆你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你的職工,為了你的事業,連命都搭進去了,在你眼裡,他成了「底層的人民」!一句話暴露的是某多多官方帳號運營者對普通人的蔑視、歧視:你們是打工的,你們處於「底層」,你們都是拿命換錢。換言之,對應的是他們處於上層,所以就高高在上,用「底層」人的命換錢?我不知道某多多會不會站出來,說帳號被盜,抑或帳號言論僅僅代表運營者本人,與公司或者平臺無關等等。但就是這一句話,已經讓人出離憤怒了。
  • 拼多多女孩,凌晨1點慘死街頭:拿命換錢,就是一場騙局!
    一位年僅23歲的女孩,突然捂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隨後昏厥倒地猝死,便再也沒有醒來。據悉,這是拼多多旗下的一名員工——小張(化名)。但這個很快就被刪除的冷漠回應,令人更為激憤:「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
  • 當年「賣腎」換蘋果手機的高中生,現狀如何?人和身體都「廢了」
    等我賣個腎。」每當新一代蘋果手機問世,「賣腎買蘋果手機」就成了人們互相調侃的口頭禪。殊不知,在這個玩笑的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真實的「賣腎」換蘋果手機的悲哀故事,這也是蘋果手機被稱為「腎機」的緣由。一次機緣巧合,他在網上看到「賣腎換錢」的廣告,就這樣上了黑心中介的「賊船」,被他們誘騙說:只需要一個腎也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 17歲少女賣卵終身不孕,23歲女生賣卵差點喪命!看完毛骨悚然……
    這種渣男活該被罵死,但在這件事情裡,最令兔姐感到心疼的是女生的無知——為了買iPhoneX竟然去賣卵子!傷害自己的身體去獲得錢財,討男友歡心,這種行為簡直太傻了!姑娘,人一定要自愛,然後才能被人所愛啊!
  • 鳳言鋒語|因「拿命換錢」被噴慘的企業主,挺冤的
    疫情的多點散發,再次敲響嚴防嚴控的警鐘;與此同時,一位23歲女員工的凌晨猝死,在輿論場掀起軒然大波,一時間,"資本萬惡論"甚囂塵上,再次將企業主與"打工人"的分歧博弈推到了臺前。 現象揭露本質,說到底,這是一個利益分配不公的極端事件。至於公平的秤砣偏向哪一端,雙方都各有陳詞。
  • 一顆卵子1萬元,轉手到黑市就能賣10萬,為何總有女孩賣卵上癮?
    有些人可能會問,男人可以這麼做,女人可以捐卵嗎?回答是肯定的,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們常常會看到牆上和燈柱上貼著買雞蛋的廣告,說一個雞蛋可以賺一萬元。在「低付出高回報」面前,不少女生會為之心動。近來,才21歲的小女孩小娟動了賣卵子的念頭,她想用這個辦法還清信用卡,買個喜歡的包和手機。
  • 996之殤:三億人都在選擇拼多多,拼多多卻用員工「拿命換錢」
    拼多多在1月4日證實,該公司一位23歲的女性員工在2020年12月29日工作到凌晨之後,在回家的路上猝死。拼多多也許無法理解,一位員工的猝死,為何會引起網上如此巨大的聲討浪潮。畢竟僅僅只是心源性猝死,單在中國,每年就會發生超過50萬起,不僅僅是網際網路公司,在各行各業都有。
  • 上海10歲男孩誘騙5歲女童舔自己下體,其母:都是女孩自願!
    今天的熱門上,出現了建議將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4歲的詞條。正當網友們對刑責年齡和最近幾起令人憎惡的事件進行討論時。又一則令人恐懼的新聞被網友爆出:一名10歲男孩,在上海的書店中誘騙一名5歲女童舔其下體,強脫女孩內褲。女童的家長找上來時,男孩的母親卻振振有詞:女孩是自願的!
  • 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雙方父母同意:養育女兒,請務必給她這三個底線教育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結婚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男孩 18 歲,上高中;女孩 14 歲,上初中。14 歲的媽媽驚喜地等待著自己的寶貝出生;15 歲的女孩曬出了自己剛出生8天的寶寶;14 歲的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自拍視頻炫耀;
  • 25歲知名女星跨年夜暴死,自拍視頻預言詭異結局:打工人,千萬別拿命來換錢
    因失眠而服用太多安定藥物的她,「我的身體年齡是39歲」。不止如此,她甚至還曾因抑鬱症和狂燥症,而試過因吃安眠藥被醫院洗胃;為了藝考,曾吃過50種減肥藥來保持身材,結果嚴重便秘……看起來又美又強的「小魔仙」,現實生活也和普通人一樣不容易。
  • 14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男孩被免除刑事責任,父母卻拒絕執行賠償
    誰家的孩子都是一塊寶,哪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成長。一旦孩子遭遇哪怕一點傷害,父母的心靈也將受到沉重打擊。根據某媒體報導,遼寧大連14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的案子,殺人男孩家屬拒絕執行法院判定的賠償金額,後其房屋被司法拍賣兩次均流拍,而進入公開變賣的程序。據悉,在2019年10月20日,大連10歲女童淇淇在放學回家後失聯,後被發現在小區內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