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sel
校對:LITCAVE工作室
配圖:Unsplash
書名:《祈念守護人》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0
作者:[日] 東野圭吾
譯者:宋剛
如果說當今世界誰可以算得上日本推理小說界的活化石,那非東野圭吾莫屬。從上個世紀的時候,他就開始創作的推理小說,而如今到了花甲之年,他依舊還在寫,而且依舊高產。
不光光他創作欲不減,他的作品熱度亦不減,基本上書商都認為東野圭吾便是小說市場的常青樹。
然而從《白夜行》(1999)到《嫌疑人X獻身》(2005),從《偵探伽利略》(1998)到《秘密》(1998),再到《解憂雜貨店》(2012)。閱讀東野圭吾像極了一趟過山車,每當讀者覺得東野圭吾的創作落入低谷和俗套的時候,他總能出人意料地創作出一部精品,不僅讓人耳目一新,更將讀者推向閱讀的高潮。
但是無論給予東野圭吾怎樣的特權,我們都很難給當下這本中日同時出版的《祈念守護人》一個很高的評價。
為什麼?從劇情看這是一個充滿溫情又帶點奇幻色彩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個二十多歲且生活過得一團糟的玲鬥,因為一次報複式的盜竊導致自己身陷囹圄,卻被神秘人斥巨資相救,而代價就是要守護一棵神木。
而傳言只要向這棵神木祈念,願望就會實現。
小說的關係網其實也很簡單,出資救下玲鬥的神秘人算得上是他的姨媽,因為玲鬥的爺爺是再婚了才生下了玲鬥的母親的,而玲鬥的母親又因為生活拮据而且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不得不淪落夜總會。
母親死後,玲鬥生活便更加拮据,大學沒上就輟學打工了,只能到處碰壁,直到玲鬥的奶奶向亡夫與前妻所生的女兒柳澤千舟求助。
所以小說成了一個商場女精英與窮外甥的成長溫情故事,而這一切都圍繞著這棵神楠展開,其實噱頭說是許願,不過就是寄念,也就是每個月的新月日人們可以去大樹裡面寄託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而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則可以在滿月的時候去大樹裡面接收。
所以這部小說這無非是新瓶裝舊酒,簡易版的《解憂雜貨店》罷了。
除了因為選擇不同而命運不同的兄弟倆,被家族企業漸漸漠視而踢出局的千舟,小說裡基本上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故事人物,更別說值得深挖的故事情節,純粹就成了一個主線故事套一個副線故事的溫情奇幻小說,無論是從創意上還是說從劇情架構上都沒有十分出彩的地方,甚至連以上這兩個故事都寫得很平庸。
不過我們平心而論,閱讀東野圭吾似乎是城市讀者最不容易出錯的選擇,畢竟基本內容還是有的,文筆也不至於很差,至少故事串聯起來還一個閉環。這是職業小說家作品的優點。
但畢竟程式化的量產只需要抓住「溫情故事」+「奇幻謎團」兩大要素再輔之以合適的敘述和人物對話,一本無功無過的小說便就此誕生了,這樣的創作比起費心費力地突破自己的來得更容易些,甚至在收益方面也更保險一點,只不過會讓我們覺得有些可惜。
雖說東野圭吾憑藉著這套方法成就了現在的自己,但作為讀者,我們肯定是期望他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而不是故步自封,因此每當看到他如此的作品總是感覺有些惋惜,畢竟如今的東野圭吾不需要出書來緩解經濟壓力或者博取市場的注意力。
當然有些讀者也會說溫情小說並不一定代表平庸,確實如此,溫情的小說因為常常過於煽情反而影響專業讀者對於小說的評價,但是溫情絕對不是平庸的代名詞,比如東野圭吾之前的《新參者》(講述外來人口的溫情故事)、《嫌疑人X的獻身》(為愛獻身的X)、《白夜行》(混雜著贖罪和愛情的富戶之子),這些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那是因為除了單純的情緒被巧妙地架構表達了出來,切口很小力量噴薄很足便能讓人覺得小說呈現的情感回味悠長。
就好比巖井俊二的《情書》,一個細節,一張借書卡上的畫像,便足以讓人潸然落下淚來,令人感動、哀嘆又倍感遺憾。《白夜行》最後,桐原身份被發現後為了保護雪穗而用剪刀自殺,而那個時候雪穗沿扶梯上樓,背影宛若白色的影子,但是她卻一次都沒有回頭。這樣的細節出人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說正是這樣的故事一次次打動著我們,讓在城市中繁忙的人們願意停下腳步花寶貴的時間去閱讀。
而從原先的本格推理到之後的社會情感,東野圭吾著實帶給我們許多感動和刺激體驗。而且作為一個職業小說家,為了保證自己的創作效率,東野圭吾也確實需要用一套程式化的方式來創作以此保證效率和作品產出,但是商品和類型化的運作不代表它就可以創作出好的作品。
倘若不是有了《白夜行》、《新參者》、《嫌疑人X的獻身》這些作品,東野圭吾也不會成為現在的東野圭吾。
雖然現在因為東野圭吾這個名字而買書的人有許多,可再如此下去, 未來還會有多少人奔著東野圭吾的名字去買書,我們不得而知。
倘若他的作品只剩下了簡單的溫情和簡略的人物架構,我自然是不再會去看他的作品了。畢竟在城市生活的我們有著太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了,並沒有必要把時間花在這些量產的商品文學上。
對這本新書或者東野圭吾最近的作品,你們是怎麼看的?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