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彭美琪 編輯鍾十五
JK制服,與漢服、Lolita裙並稱為「破產三姐妹」。作為小眾服飾品類之一,JK制服近年來已然出圈且勢頭迅猛。今年4月,兔縫縫爆款格裙「溫柔一刀」再販,半小時銷售35萬件,總銷售額4000萬以上。
JK制服吸引大批買者湧入外,更讓賣家嗅到了背後的商機,不少Lolita店改做JK制服,大量新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市場卻並沒有因為新玩家的湧入而洗牌。少數頭部大店依然賺得盆滿缽滿,而更多的新店維繫著運營,遊走在虧損、倒閉邊緣,但仍有不少人在聞風進場。
跑贏在工廠
錦鯉的JK制服店,只活了一個夏天。決定閉店的那一天,她在B站發布一條告別視頻。鏡頭前的錦鯉穿著自家店裡售賣的一款制服襯衫,眼圈泛紅。
今年7月,錦鯉註冊了淘寶店,加入JK制服店主的行列。開張以來,店鋪一直遊走在倒閉邊緣。熬了許多個晚上用心挑選面料、把控品質製作的一款制服襯衫,上架一個月後只賣出60件。
其實,開一家JK制服店的籌備工作並不複雜。一條原創格裙,經過設計稿、樣布、樣衣的流程之後,就能進入大貨(批量生產)環節。除了設計稿,所有環節都高度依賴工廠。而工廠是決定店鋪生死的關鍵。
今年2月14日,入坑一年多的黛黛依託自家的服裝廠正式開起了JK制服店。黛黛家的工廠承接服裝加工業務已有10年,這讓黛黛贏在了起跑線。
開店當天,黛黛家上架了第一條格裙,定價69元。這款低於普通價的格裙迅速吸引大批粉絲,僅僅兩天,下定金的訂單量就接近1萬件。黛黛沒有透露自己店裡每條裙子的成本和利潤,只表示,「薄利多銷,先用平價打開市場。」
青島一家JK制服代工廠告訴每日人物,用于格裙的TR面料約為20元/米,格裙代工費約為35元/條,再加上拉鏈、包裝、快遞和店鋪人工費,核算下來,一條裙子的成本約為75元。賣到市面上,單價一般在100-120元之間。
之後,黛黛又推出了兩三款不同花色的格裙,銷量也基本穩定在3000件左右。經營了快九個月,店鋪粉絲已經超過了7萬。黛黛了解到,有很多新店跟風銷售「白菜價」新品,但大都翻車,「他們只是在盲目壓低價格,沒有考慮自身是否有成本優勢。」
現在黛黛家的工廠除了自己的產品,也承接漢服、Lolita裙以及其他JK制服店的代工訂單。這些JK制服的訂製生意有時也反哺著工廠,甚至讓一些小廠起死回生。
2018年秋天,JK制服愛好者北北籌備自己的JK制服店。經父母介紹,北北找到蘇北的一家瀕臨破產的外貿加工廠。外貿生意並不景氣,對方答應從零開始摸索合作。
2019年6月,北北的淘寶店正式開業,推出格裙「向陽花」,根據裙長的差異,預售開團的定金在30-40元不等。裙子上架後,共收到定金7萬元,在當時還不算火爆的JK制服圈裡,「算是一個小萌款(爆款)」。
半年後,北北的店收回了成本。除了在售的30款,每周都會上新。當初一起合作的工廠也活過來了,員工從20多名擴充到100多名,而且開始承接其他店鋪的JK制服訂單。
由於和工廠的過命交情,北北無需排單,只要下單,工廠立馬優先製作,保證了出貨速度。而常備現貨,正是北北家店鋪為圈內人稱道的優點。
而對錦鯉這樣的小新店來說,若無人脈,很難找到靠譜的廠家,甚至有時還會踩坑。
圈內的一些大廠,大多規定布料1000米起訂。要是承接300米左右的小批量訂單,還需加收幾千元的小染缸費。
錦鯉製作襯衫「小葉」時找的是一家知名大廠。但錦鯉拿到貨後,刺繡的線頭全部露在外面,只好一件件修剪乾淨。另一款襯衫「小櫻」,廠家因使用了過長的襯紙來包裝,領子被撐到變形,導致買家紛紛要求退款,這也是錦鯉店內退貨率最高的一款。
而被看好的一款格柄設計稿「日月山川」,被另一個生產格裙的廠家一拖再拖,光樣布就打了20天。好不容易準備開始做大貨、籤合同,錦鯉要求去實地考察和監工,對方卻一直拒絕提供廠址和負責人的聯繫方式。半個多月的交涉後,錦鯉才明白,「廠家」其實是中間商,「日月山川」也隨即「胎死腹中」,這也是錦鯉閉店的直接導火索。
新店突圍
「現在進入市場是很難的。」 北北並不看好那些為夢想而殺入JK制服市場的新店主們。
今年5月,一名店主開業前對國產JK制服店鋪做了市場調研,發現有6000家左右。而在三年前,據JK制服圈著名樹洞博主統計,主營JK制服的店鋪才不到90家。
每日人物藉助淘數據搜索發現,目前主營JK制服的店鋪留存近4000家。在淘數據上30天銷售額前五的店鋪,開店時間大多集中在2012年前後。
比起她開店的時期,北北認為現在JK制服店的競爭要激烈得多。「好多來開店的人是紡織廠、服裝廠廠長,本身就有很多資源;要麼是帶資本入圈,上來就投幾十萬。單純為愛發電,拿什麼和人家比?」
而且先入局者,意味著擁有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力、積累起來的消費者和「入坑必剁」的聲望。知名老店上新,萌款動輒幾千件秒光。拿頭部大店梗豆舉例,店鋪保持著每半月上新一次、每次上新4-9款的頻率,每件裙子的銷量從200到2000不等。按照一件裙子均價108元計算,梗豆每月的銷售額接近百萬。
預售開團是大店們打造出的噱頭之一。相對現貨裙,期貨裙定時開團、以銷定產,工期短則三兩個月,長則一年,能最大限度節省成本和實現飢餓營銷的目的。
這對於知名度不夠的新店來說,除非格裙稿設計非常出彩,否則預售開團很難吸引顧客。JK少女阿臻表示,「都是一百多塊,我寧可多等一兩個月衝大店的萌款,也不會選那些沒名氣的新店。」同樣,大店制定的售完即絕版無補、不接受退換貨等規則,也催生出了代拍和「炒裙」生意。
看似門檻低的JK制服業,馬太效應正在顯露。頭部品牌效應的光環,恰恰是小店的陰影。一家開店8個月的店主對每日人物表示,新店要想「破圈」,概率相當於拯救了銀河系。
但新晉店主藤吉做到了。他打破老店的預售規則,並從新店的「流團魔咒」中突圍出來。
今年剛畢業的藤吉,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兩位被新冠疫情切斷了生意的外貿經銷商,三人合夥開一家原創JK制服店,主打「校供感」風格。這不是藤吉第一次創業,大學期間他就曾和同學做過一年多的原創lo裙生意。
今年5月籌備JK制服店鋪時,藤吉計劃做600條現貨格裙售賣,讓買家第一時間摸到自己的產品。7月17日晚8點,第一款JK格裙「麻谷中」現貨開售。幾乎一瞬間,600件悉數搶光。等8月7日再販預售時,總銷量達到3000件左右。到目前為止,藤吉家推出的三款新品都在二次或三次販售。
「小萌款」背後,是藤吉對格裙質量的重視。為提高格裙TR面料的抗皺性,藤吉帶著技術人員反覆實驗測試,向多家工廠、面料商和業內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取經,最終做出了目前市面上很少見的一款面料。
對於藤吉的現貨操作,北北不建議剛起步的新店效仿。相比現貨,預售更能降低囤貨的風險,賣家根據意向金數量再決定是否要投入大批量生產。萬一銷量撲街,不至於讓前期的成本打了水漂。對無法承受資金鍊斷裂後果的新店來講,這是一條常規卻更為穩妥的道路。
其實藤吉的突圍,遠不止這些。藤吉的兩個外貿經銷商合伙人,在服裝行業圈內混跡多年,擁有自己的工廠、倉庫、辦公室。這不僅省去了額外的加工費和租賃費,還將品控的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這些都是一家小JK制服店無法具備的。
東莞一家JK制服代工廠也證實,新店想成功突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主要在人。「有了人之後,面料便宜,工廠便宜,本身還是個小網紅或者做相關行業的,推廣也方便呢。」
運營的「漩渦」
即使跨過工廠這道門檻,要想將店鋪經營好,店主仍不能掉以輕心。一不留神,它也成為JK制服店難以突圍的短板。
閉店之前,錦鯉就曾總結自己在店鋪的運轉、設計宣傳等方面的薄弱。自己不善言辭,不了解找人推廣、返圖集贊之類的宣傳方法,有時還會把淘寶店的訂單重複發貨。
她甚至不太會寫淘寶的寶貝詳情介紹。產品的亮點和賣點,諸如挑選的面料與舒適度、是挺括還是柔軟、襟線和刺繡工藝......都沒有被展示在頁面中。
曾接觸過淘寶專業運營助理的青島JK制服代工廠工作人員透露,運營有很多講究,小到上架衣服的標題,哪個字排在前面搜索權重會高,都是需要數據分析得來的。即使產品自身質量過硬,能不能賣得出去,也是另外一回事。
JK制服店店主花見認為,整個JK制服圈的「自然流量」都在下降。不同於她兩年前在大學裡開店的時期,現在新店越來越多,各個平臺的轉化率都變差了。「市場還是有的,但很難從大店手裡分到一杯羹。」
2018年暑假,上大三的花見開的JK制服店,主打的第一款毛衣「軟糯糯」因找了圈內很有名氣的模特,宣傳圖「出了圈」,開團時售出800多件。
此後的店鋪運營管理,一直靠自己和拉來的朋友。運維一度成了發展的瓶頸。直到大四,忙於論文和校招,花見才招了第一個兼職員工。2019年夏天,店鋪生意迎來最為紅火的時刻,推出的新品制服外套「莫斯卡託」銷量衝到4000件,其他幾款毛衣銷量也在千位。
如今,花見的店鋪再次陷入到運營的漩渦中。她稱,店鋪要想成功,運營宣傳至少要佔50%,而自己畢業有了工作後,只投入不到20%。
在自己畢業後,花見家幾乎再沒成功推出其他新品。2019年冬天,3款水手服和「軟糯糯」一起上新,但銷量均在個位數,只靠「軟糯糯」撐起了店鋪的營收。今年,推出的新品更是不斷流團。
這點藤吉深有感觸。他認為產品最重要,但推廣更是必不可少。店鋪第一批麻谷中格裙投入的15萬元成本裡,推廣佔到了50%。光是微博投放和淘寶投放這兩項,每周就花費1萬元。「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也得讓人知道有酒。」藤吉透露,目前推廣在其店鋪成本中的比例上升到80%。
而新店站住腳之後,運營方面的投入也在繼續加大。北北在自己就讀的南京學校附近又租了兩間辦公室,招了三名工作人員負責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提升粉絲互動活躍度和品牌知名度。北北還註冊了自己的品牌和商標,開設了JK制服的實體展廳,粉絲能夠預約前來參觀和試穿。
退熱
進入9月,JK制服熱潮正在消退。
黛黛明顯感覺到來自合作商家的訂單數量在下滑。夏天訂單最多時每月有上萬件,現在變成了幾千甚至幾百。有些店家之前寄存在工廠的布料,因湊不夠量無法做大貨,只能積壓。
「有點像我們前兩年主做的漢服,最開始很火,後來熱度一下就降下去了。」黛黛評價道。
廣州一家JK制服代工廠也感受到另一種退潮。該工廠負責人告訴每日人物,從6月開始,開JK制服店的人找他們詢價,多的時候一天達到二三十個,9月開始有所減少。「年齡最小的才12歲,盲目要開的,我基本都勸退。」
北北也觀察到,開JK制服店的低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甚至一些學生看到喜歡的稿子也想要開店。「他們把開店想得過於簡單。沒有社會經驗也沒有資金。」
藤吉告訴每日人物,JK制服市場受季節因素的影響很大。冬季寒冷,格裙的銷量必然會有所下降。不過,他有所準備。目前藤吉的店裡開始上架搭配格裙的加厚衛衣,「麻谷中」也在準備加厚面料款的再販。
但花見熬不過這個嚴冬。她稱,前兩年賺的十幾萬已賠進去,現在快要入不敷出。花見正在考慮閉店或轉讓。手頭的壓貨,如能清完,離場還算體面。
儘管如此,受追捧和賣方的湧入,JK制服市場快速膨脹。微博「JK制服上新」超話內,每天能刷新出上百條新店和新品的圖透。哪怕前路未知,仍有人聞風進場。
就在錦鯉退出JK制服市場之後,溫州的美工設計師小C拿著2萬元進來了。
今年9月,23歲的小C回到溫州老家開了自己的JK制服店。這是與開廠父母協商的結果。他們希望小c能去工廠上班,但她不願意。
小C從與格裙百搭的T恤和衛衣做起。制服店只有小C一人,負責設計、挑選面料、和工廠對接製作、運營淘寶和微博。9月18日,小C在微博中放出八款長袖T恤的宣傳圖。
戰況慘烈。上架近一個月後,八款T恤的定金數量停留在個位,沒有一款成團。之後採用預售形式的「護奶裙」,也只有1件定金下單。
秋季T恤流團後,小C又聯繫工廠趕製了一百多件冬季衛衣現貨,但數據同樣慘澹,只賣出去了三四件。
店鋪的低轉化率讓小C感到費解。上個月花了6000多元購買的微博推廣服務,也不見起色。付出太多,換得不對等的回報,這讓小C筋疲力盡。男友提出了分手,家人也希望她止損。
小C還想再堅持一下。最近,小c聯繫杭州一家銷售「破產三姐妹」的實體店,打算將手頭的囤貨以批發價寄到實體店售賣。她希望借著線下實體店的人流量,提高自家店的曝光度。
在微博「jk制服上新」超話裡,不時有新店湧出,充滿生氣地宣告自己的加入。而就在不遠的網絡那端,錦鯉的B站個性籤名檔已清空,連同那條在9月宣布閉店的視頻。最新的一條動態,是她在10月發布的一部關於抗戰劇的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