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蔣欣在自媒體平臺更新了兩張圖片,搭配文字:「想我了嗎?」
不到24小時,閱讀量達到了260萬,點讚1.1萬。
網友評論:「看了好久沒認出來,不看名字還以為是同名同姓,看了歷史記錄才知道,原來是我認識的蔣欣。」
回首她的成名之路,卻是與旁人的成名之路千差萬別。
8歲因出演《墜子皇后》初入演藝圈,成為當地有名的「河南童星」;17歲舉家北上,成為眾多北漂族之一;20歲為父母買房,成功在北京紮根;28歲依靠《甄嬛傳》的華妃一角紅遍大江南北。
蔣欣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對自己的那股狠勁。
她常年駐紮劇組,就連春節都在工作;為了演好華妃的角色,在發燒的狀態下,仍然堅持要求導演重拍;身為回族人,為了戲劇效果逼真,強迫自己吃下豬肉……
看了她的經歷,真想感嘆一聲:原來成功的女人,都是被「狠」出來的。
蔣欣的成功,有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天賦,但更多的原因來自於她背後的努力。
三歲時,母親帶她坐上了從新疆到蘭州的火車。她卻獨自一人串門去了其他車廂。
由於喜歡表演,回到座位上的時候,衣服裡面裝滿了叔叔阿姨給的零食。
會演戲的孩子容易找,但是能完全照著本子出演的孩子,卻是萬中無一。
8歲那年,她被推薦出演了《墜子皇后》,這次她冠上了「河南童星」之名。
演戲這個小小的願望,就在此時紮根在她的心裡。
為了使自己有更為系統的學習,她決定參加了中戲的藝考,最後卻與心儀的院校失之交臂。
從來都不願北漂的蔣欣,第一次鼓起勇氣告訴父母,她想一個人上北京搞事業。
當時她的父母還沒有退休,聽到蔣欣的話之後,便驚訝的目瞪口呆。
不久,她的父母便決定支持女兒的選擇,他們放下了手頭的一切事物,與蔣欣在北京租了一個九十平的房子,陪著她一起打拼。
中專學歷,身材微胖,不是科班出身的蔣欣,在這個大城市中四處飄蕩著。
她也曾有過一段時期的迷茫與困惑,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無戲可拍,天天抱著資料去各大劇組試鏡。
她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角色,便是《天龍八部》的木婉清一角。
她本來就有恐高症,有一場戲需要她站在懸崖頂上,有一個特寫鏡頭要攝影機圍著她360度旋轉。
這時,突然刮來了一陣大風,將她頭上的機器吹掉。
恐高加上風大,使得她開始重心不穩。於是,一部分工作人員搶救機器,另一個人將她從懸崖上拉回。
木婉清成就了不一樣的蔣欣,她也因此為自己的演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夢想不難,難的是還在花季年齡的她,不僅要把吃苦當作習以為常,還要為了夢想不斷地倒逼自己成長。
改變蔣欣的第二個角色,便是《甄嬛傳》的華妃一角。
在劇組籌備之初,這部戲的名字叫做《後宮》。
當時蔣欣看過一部分原著小說,本來就特別喜歡華妃一角。
有一次化妝師提起了這部戲招募演員,她就隨口開玩笑地說了一句:「華妃是我演的。」
沒想到心想事成,她得到了試鏡的機會。然而,她要試鏡的角色卻不是華妃,而是曹貴人。
在與「華妃」的扮演者搭戲的時候,她總覺得對方的表演不對。
於是,她親自找到導演鄭曉龍,希望自己可以飾演華妃的角色。
誰知還沒開始嘗試,她就遭到了導演的拒絕。再三請求之後,鄭導給了蔣欣三分鐘時間試鏡。誰知蔣欣把華妃那種跋扈的模樣演的入木三分。
製作組當天就定下了她的戲份。
華妃得來不易,她也不想輕易糟踐了她。
有一次她感冒發燒,吃了退燒藥又匆匆趕赴片場。
她的頭腦開始不清晰,逐漸記不住臺詞了。明明平時一次就能過的戲,她卻偏偏NG了5次。
最後一條,導演通過了。但是她卻跑了出去,一個人躲在花園裡面哭著。
鄭導尾隨了出去,她卻什麼都不說,還是一個勁兒的哭著。
哭完之後,找到導演要求再重拍一次。
網友總是會說:「蔣欣之後,再無華妃。」
蔣欣塑造了華妃,華妃也變相的成就了蔣欣。
圈內好友韓紅曾說:「她是拼命三郎,而不是拼命三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自己越狠,人才能離開生活的舒適圈,從而進入到深度工作的狀態。這樣的人,往往能讓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加出彩。
世界上從來沒有懷才不遇的說法,成人世界最殘酷的生存法則便是:「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這一點在娛樂圈則顯得更為殘酷。
蔣欣本就是回族人,然而在拍攝《天龍八部》的時候,劇組工作人員不知道她是回族人,於是準備上了一盤紅燒肉。
導演怒斥道具組,如果此時下山又要來回折騰四個小時。
本是新人,又不願耽誤拍攝進度,蔣欣最終還是選擇了吃下豬肉。更為戲劇性的是,她不僅要守著信仰,還要在鏡頭面前表現出飢餓的狀態。
這場戲終於拍完了,蔣欣卻忍不住地開始嘔吐,並且還連帶喝了好幾瓶水。
戲劇效果雖然完美,但卻沒人注意到她委屈的眼淚。
做演員最忌諱的便是戲路單一,無法突破。
雖說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訓練,這一直是蔣欣的一個心結,但是她卻以非科班的演技,不斷地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從《天龍八部》的木婉清,到《甄嬛傳》的華妃,到《花千骨》痴情專一的墮仙紫薰,再到《歡樂頌》的樊勝美。
每一次突破,都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戲路。
吳秀波曾對汪涵說過:「蔣欣是那種會為了演戲,砸骨賣血的人。」
她對自己的狠勁,也來源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休息時,她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睡覺上,甚至最長可以睡到17個小時;休息夠了,卻又閒不住,逼迫自己繼續在片場奔波;旁人在片場休息,她卻在研讀劇本,分析角色的人物性格。
如今,她已然成了家喻戶曉,人見人愛的女星。如果做不到對自己發狠,何來他人人前的尊重?
戲外的蔣欣淡泊名利,絲毫不像樊勝美一樣,想要嫁個金龜婿一勞永逸。
人人都規勸蔣欣,要學著跟導演和製片人拉好關係。但是她卻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從來不會主動找導演交換聯繫方式。
這也是她連續十年默默無聞的主要原因。
除了工作,她還有生活。
曾經她二話不說,就毅然參與了韓紅的百人援助團。
百人援青,百人援貴,百人援甘……
她放下了公眾人物的光環,一頭扎進了又苦又累的支援團。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她就在抗疫的關鍵時期,再一次加入了韓紅的愛心團隊,調動一切關係購買口罩,用於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
那個時候,正值口罩的緊缺時期。
人人都在家中躲避疫情,她卻四處奔走,儼然成為了團隊的口罩識別「小專家」。
她將自己的狠勁用於了公益事業,捐錢出力,不怕苦,不怕累,更不畏險。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周國平曾說過的一個觀點:一個人在自己強大之後,他便有了責任去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
蔣欣便是如此:為了夢想倒逼自己成長,不怕苦不怕累的演好生命中的每一個鏡頭;當自己有了足夠的財力與精力之後,便開始親歷親為,加入到了公益活動之中。
試問:這樣的演員,你不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