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漢的解封,是這次抗疫戰的一個裡程碑,也說明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疫情總會消失,然而當大家從疫情中全身而退,卻很可能面臨另一個嚴峻問題:找不到工作。
要知道,6月份預計會有874萬高校畢業生進入應聘大軍,再加上各企業節流裁員,小企業倒閉等問題所帶來的工作機會減少,會使得需要找工作的人難上加難。我的創業朋友圈子裡最近幾個月也是哀嚎遍野,很多企業根本撐不到3月底,有幾個創業朋友現在也開始找工作起來。
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反而給了很多人一個安逸的藉口,現在大家的狀態分為兩類:
一類是怨天尤人派。整體在朋友圈和群裡刷疫情消息,哪個企業破產、哪個企業裁員、哪個名人確診,一個不落下,從制度抨擊到個人,似乎已到世界末日。
一類是逆流行動派。要麼趁機閉關學習,要麼開始嘗試斜槓副業或者轉行,比如看到有創業朋友做起了直播,有做項目管理的高管做起了寫稿的副業。
我個人是認同第二類人的,低迷期是最適合學習和尋求新機遇的。學習能讓你積蓄能量,抓住後半年大環境轉好後的紅利,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多去試錯,就很可能發現平常很難發現的新機遇。
而很多人也想做第二類人,卻由於學習力低下和惰性,很難進入自主學習和充電狀態,今天我們就從終結拖延症和如何高效充電兩方面,聊聊如何邁出行動的第一步,把這上半年的絕佳充電時期利用好。
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
廢話不多說,介紹給大家三種經典的戰勝拖延症的方法:
1.認知方法
簡單的說就是:從意識的角度,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症,確定我要改變的決心。
這個方法乍聽特別簡單,但卻很少人能真正做到,很多人看起來常年都在努力的「戰拖」,然而正因為缺少這第一步,導致他們很快就會反覆陷入拖延症。
威廉·克瑙斯在《終結拖延症》中提出一個可操作性很強的「5步改變法」, 即:覺察-行動-調節-接納-自我改變。
舉個例子來闡述「5步改變法」,比如我們改怎麼戰勝晚睡拖延症?
第一步,你要從自我意識中擺脫出來,你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觀察著眼前的車水馬龍,你的晚睡拖延症就像是被打包好放在眼前的一輛計程車內,被你觀察著。你開始真正意識到晚睡對健康和意志力帶來的壞處,你決定改變。
第二步,強迫自己,馬上行動,今晚一回家就洗漱完去床上躺著,手機放客廳。當然對於常年習慣晚睡的人來說,這種行動力很難堅持,這就要說到第三步。
第三步,靈活的調節自己的行動,比如早睡三天後,讓自己「放縱」一次。
第四步,在反覆經歷上一步「調節」的過程中,人很容易陷入自責和失望的情緒中。這正是第4步要做的:認識到拖延症本就是人類的特質之一,原諒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而漸漸擺脫懊悔、焦慮等負面情緒,
第五步,在經歷前4步後,你會慢慢從「戰拖」過程體會出一些小成就、小確幸,從而獲得持久行動的力量。
當然,光靠認知方法是不夠,這就要說到以下另外兩種方法。
2. 情緒方法
情緒方法的核心是讓你建立對不愉快、不容易的事情的忍耐力。
威廉·克瑙斯在《終結拖延症》中用「騎士與馬兒」來闡述了這個方法的精髓,馬兒就是情緒,它靠本能行動,嗅覺靈敏,能快速的對危險進行判斷,並立刻作出趨吉避兇的行動,一旦遇到危險會立刻奔跑離開。而騎士代表理智,他能思考,能在自控下延遲作出反應,甚至做出與本能相反的反應,比如明知危險仍然邁過去。
3. 行為方法
行為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讓你早點行動並堅持到底。這裡有一個秘訣叫:「5分鐘原則」。
「5分鐘原則」是指把那些遲遲拖著未做的、讓你討厭的、讓你懼怕的任務分解成一個個5分鐘的小步驟。當然這裡的「5分鐘」只是虛指,可以根據具體任務來靈活設定時間。
比如,老闆要你交一份不同項目的橫向對比報告,這種工作量巨大且時間暫時不緊急的事情,最易引發拖延。此時你不妨這麼來規劃和開始行動:
第一個5~10分鐘:打開excel表,寫出手上所有項目的項目名,列出需要橫向對比的內容,比如:成本、利潤、進度、需求、線體、認證、場地等,然後把這些內容分別設置為不同子表的標題。
第二個5~10分鐘:概覽以上各子表標題,分別列出每一部分具體需要哪些數據或事實,比如「成本」這個子表,應包括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成本、線體成本、認證成本、運輸成本等。
第三個5~10分鐘:找出上述第二步中所需要的數據有哪些是需要其他部門協助提供的,把需求發給其他部門。
……
依次不斷走下去,直至任務完成。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作為現在最流行的時間管理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只是究竟如何踐行才最有效卻未必人人知道。今天我們從準備階段、執行階段和回顧階段三個階段來詳解番茄工作法。
1.準備階段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列出待辦事項,這個相信很多人都會做,然而番茄工作法的重點是你需要把待辦事項分為:將來要做的事情和今天就要做的事情。番茄工作法要做的只針對今天就要做的事情。番茄工作法之所以要強調把這兩類待辦事項進行區分,是因為只有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高效。
找一個儘量安靜、光線適宜的環境。大腦的天性就是會對噪音和光線等環境做出反應,所以不要試圖對抗大腦的這種天性,在番茄工作時段開始之前,就要儘量為自己創造一個少噪音、光線適宜的環境。
2. 執行階段
在番茄時間內,一定要把所有注意力聚焦於手頭正在做的事情,不受幹擾,進入心流狀態。這裡所說的幹擾包括內部幹擾和外部幹擾。內部幹擾是指自己大腦中時不時冒出來的雜思或者放棄的念頭。外部幹擾指的是比如噪音幹擾、有別的同事突然來找你。
每完成一個番茄時間,一定要休息(比如5分鐘),把番茄時間(比如25分鐘)+休息時間(比如5分鐘)這樣的節奏儘量固定下來,讓大腦形成穩定的節奏感和生物鐘。這不僅僅是因為大腦需要勞逸結合才能持續高效運行,也是因為大腦在休息時間內才能激發更多的創意和靈感,防止你陷入既有思維和細節裡停步不前。在休息時段內切記不要做需要思考或者記憶的事情,要做完全放鬆的事情,比如看看遠方,拉伸拉伸
3. 回顧階段
每天結束時,回顧一下自己早上制定任務時預計的番茄鍾個數,以及完成任務實際所花費的番茄鍾個數。從這種差距中總結歸納和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專注力不夠?還是因為計劃不切實際?然後再在下次制定任務時注意改進。
祝福大家都能夠利用好這上半年的經濟低迷期的充電良機,繼而抓住後半年的復甦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