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巡迴檢察組》終於大結局,雖然最終的結局意料之中,但這部片子稱得上一部不錯的片子,畢竟作為政法系統反覆教育類電視劇,拍攝水平是有保證的,有意思的是總結了一下劇中十個人的十種人生,給大家分享下:
一,武強,作為劇中最終出現的政法系統的腐敗分子,真正的「甩棍」,在與馮森最終的交談中,透露出忘了初心的原因:因為當初作為駐監檢察官,雖然也秉持著公正執法的初衷,但老監獄長一句:犯人在監獄裡還有個出獄的時間,可我們是無期啊,在第一次因為操作減刑成功後,武強收到了一筆20萬現金的行賄款,從此,他對工作開始睜一眼閉一眼,而他也預料到遲早有一天會東窗事發,所以提前物色了替罪羊熊紹峰。
而武強雖然百般算計,但日子過得並不踏實,如果不是豬隊友冼友文貪戀贓款,挪作他用,可能這位武副檢察長還會在僥倖的日子裡繼續惶恐度日,這下,反倒交出3000萬贓款後,踏實了。
二,冼友文,作為武強的助手,一直以來給同事的印象是,謙虛謹慎,不惹事,熱心腸,老好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充當了武強的走卒,利用職務便利,望風跑腿,但最終因為想給自己40歲的老婆生日時候送一款名包,而動用了贓款,結果因為看到老婆實在享受不了奢侈品帶來的快樂,更心疼15萬的包被狗在地上拖來拖去,而不敢告訴老婆這是真包,那種撕裂感,就像把冼友文自己在地上拖曳一樣,一個人跳進了不屬於自己的圈子,結果就好像毛衣內穿,故作奢華的表象,卻無法讓內心真正的滿足,最終活成了一個傀儡,沒有可以分享快樂的人,永遠是個卑微的人,悲哀。
三,熊紹峰,作為一個公職人員,熱衷個人形象的打造,勢必主職工作會有所影響,而愛慕虛榮也必將給人可乘之機,就像《人民的名義》裡懶政怠政的光明區區長孫連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也沒有大的過錯,對待工作缺乏手段,可以說他被作為陷害對象是當仁不讓的,難怪他自己也會發出感慨:你們這些人太可惡了,合著陷害就摁著我一個人啊?
可以說熊紹峰代表了大多數**人員的狀態,也許這就是普通人的宿命吧!
四,米振東,作為劇中反派頭子的靈魂,既設局陷害別人,更是別人局中的獵物,出身孤兒院,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可以他這類人從小就看慣了別人的白眼,內心是自卑的,所以他很希望有一個精神圖騰,而傳統文化裡的或精華或糟粕的東西很容易就被這種人所接受,而正因為受教育程度和個人狹隘的世界觀,他們對這些東西的理解往往偏頗,往往願意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包括「地下審判」式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一個字「義」,是他安身立命的主題,也是因為一個「義」字,維繫著身邊同樣境遇的人,而恰恰是這近乎武斷,執迷的人生態度,讓很多人沉淪其中,也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這個世界,跟這類人交往,要格外慎重,因為思想不在一個維度,這是最難的。
五,陳明忠,劇中紀委書記張友成的秘書,作為高級領導的生活工作秘書,和領導家庭的關係有時候比和自己家人的關係還要緊密,而更多的領導不為人所知的事情也需要協助處理,這需要極高的情商,極敏捷的洞察力,當然這部電視劇確實有些理想化,現實中能做到這種的,普通小民想都不要想,不過陳明忠作為一個高級領導的下屬,所體現出的對領導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是可圈可點的,能力放一邊,有人說職場的寬度和你的領導有關,和職場的高度,和你與領導的關係有關,這很有道理。分寸,是作為下屬在能力基礎上至關重要的東西。
六,黃玉宏,劇中商界大佬的代表,地產商起家,原本打算靠拉攏政界大佬,以鞏固自己的商業版圖,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帳,於是開啟了局中局,打算把對自己不利的人拉下馬,殊不知,這犯了職場大忌,就是:商不與官鬥。所以他的結局是固定的,沒有任何懸念,無非是他遇到了走正規程序的人,如果真的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無論他的資產多麼雄厚,處理它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總結,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但口號喊得越響,可能心裡越沒底,越是一塵不染可能越是骯髒不堪,老好人往往不是好人,表面光鮮的背後可能都是不堪入目,這個世界總有美好存在,他不分高低貴賤,也並不是一個人會一直保持一種狀態,人是辯證的,這個世界同樣也是辯證的。成年人,對世界要多幾分敬畏,對自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