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該如何讀書,大師們的建議從來就莫衷一是。
喜歡撲蝴蝶的納博科夫說:「樂趣在細節裡。」鍾愛冥想和直覺的華茲華斯可能就不同意,他曾聳人聽聞地說:「拆解就是謀殺。」
如果要同時承認兩位說得都在理,我們的結論只能是——細讀或許會謀殺文本,但樂趣正在血腥的切割中。這句看似矛盾的扯淡,其實正應驗了那句民諺「Devil is in the detail」,只不過那「魔鬼」遠比大家想像的要真實。
作家託馬斯·品欽害怕的「魔鬼」是什麼呢?我們跟隨但漢松老師的文字來尋找。
《萬有引力之虹》是託馬斯·品欽在三十七歲那年獻給大學同窗摯友理察·法裡納的,這位才華橫溢的搖滾歌手曾熱心於反政府的學生運動,最後蹊蹺地死於一次摩託車事故。品欽似乎沒有理由不懷疑自己會成為中情局製造的下一起車禍(或者「被自殺」?)的對象,他於是消失到如此徹底,以至於近四十多年來,沒有一張品欽的照片流傳於世。甚至當有好事者去康奈爾的年級名冊上查訪舊檔案時,竟然發現惟獨品欽的那頁上照片不翼而飛了。
品欽對於秘密警察的杯弓蛇影,通過某英國出版商七十年代的回憶文章也可見一斑。當時他正好在大英博物館附近租了房子(之前人們懷疑品欽可能隱居在墨西哥或加州),原本約好了要和出版商一起吃飯,結果突然人去樓空。後來才知道,蘭登出版社寄給他寫評論的一本書被美國政府查禁了,他於是「像個偏執狂一樣逃跑了,唯恐警察找上門。」
品欽害怕的「魔鬼」是什麼呢?《萬有引力之虹》第二部分的題記是這樣一句古怪但真實的玩笑:「你將會和好萊塢最高大、最黝黑的男主角一起演戲。」向女明星菲伊·雷說這話的,是美國編劇梅裡安·庫柏。菲伊本能地想到了克拉克·蓋博,最後才驚訝地發現,那個會為她站在帝國大廈上打飛機的情郎,其實是一隻從南太平洋虜獲的超級黑猩猩。品欽這部二戰題材的小說既然以尋找神秘的V2火箭為主線,隱射一下《金剛》裡的反現代性主題,照說也合情合理。但如果你有像劉心武考證秦可卿神秘家世的精神頭,就會發現投到品欽門下當個「索隱」派有多麼好玩而且驚悚。「金剛」是在一個叫「骷髏島」的地方被發現的,而德國納粹當年研製V2火箭的波羅的海城市叫「佩內明德」,它的地圖竟然正好酷似人的頭骨側臉!德國人剛開始研製火箭時並不知道這會是下半世紀最佳的大殺器,想必也不會煞費苦心看完1933年的《金剛》後再特意挑一個像骷髏的島。可轉念一想,如果這不是歷史和虛構的巧合,那又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此時仍然沒有覺得頭皮發麻,不妨繼續讀下去。品欽很快就會告訴你,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上空騰起蘑菇雲、幾十萬人同時殞命的那天,正好是天主教的重要日子「變容節」(transfiguration)。在這一天,耶穌向門徒們最後一次顯現,然後幻化成強光和雲彩;而小說主人公斯洛索普也戲仿那位「人之子」,在這天離奇地從山頂上消解掉肉身,隨風而去。如果你內心的無神論信仰依舊堅挺,並沒有因為小說所強調的日期重疊而讀出歷史中耐人尋味的冥冥天命,那麼品欽對火箭之隱喻能力的闡釋,足以讓我們感覺到啟示錄的寒意。
關於《萬有引力之虹》和《神曲》的相似,可以考究之處頗多,我只追溯一點,即兩部作品的寓言性。《圍城》裡曾說,真理總是赤裸裸的;西方文學傳統的認知正好相反,真理不僅總穿著衣服,還裹了好幾層;因為只有這樣,先知才能把登徒子和善男信女區分開來,否則對神諭豈不是大大的褻瀆。相信「太初有言」的強力詩人們不僅自居為立法者,多半都還有彌賽亞的心跡,所以他們的詩行裡藏裹著神性的真言,凡夫俗子斷然是不能一眼看透的。若想透過言義二分的寓言親睹真理的胴體,讀者就要像中世紀的僧侶們一樣孜孜不倦於注經絕學,然後才能剝絲抽繭地理解言中真意。但丁寫完《神曲》後,就頗擔心人們的智識是否足以參透自己的心血,於是特意寫信給朋友,稟告自己的詩作有著《聖經》一般的四層意義結構,就好比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這不僅譬喻了後來耶穌作為人子的犧牲,還透露了靈魂的歸宿和宇宙的圖景。和但丁一樣,品欽運用了寓言文體對深層意義的遮蔽,來賦予讀者以不同方式穿透文本的可能。於是,你可以把《萬有引力之虹》讀成一個變態下作的二戰間諜故事,也能夠把斯洛索普的神跡看作對耶穌進行滑稽模仿的偽經,或者再進一步地揣摩到品欽基於兩種文化之對立之上的超越性神思。
事實上,當代學院派的注經家很喜歡品欽這樣的寓言式寫作,據我所知,單是給《萬有引力之虹》做逐頁註疏的導讀就出了四五本,不僅厚達四五百頁,有的還修訂再版多次,在美國靠研究品欽的這部小說拿到博士學位或終身教職的更是大有人在。
唯獨遭罪的,是那些把此書買來當小說看的普通讀者。對那些習慣了在星巴克、飛機場、地鐵站進行閱讀活動的人們來說,翻開這本被推薦為上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之一的作品無啻於經歷夢魘。我相當懷疑《萬有引力之虹》的幾百萬冊銷路最後都去了哪,至少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的某位顧問在1974年堅決反對授予此書年度小說獎時,坦承自己很努力地幾次試圖讀下去,最後也只看完了三分之一。難道傑作果真是那些大家都想讀,卻沒人能看完的書?
按照一些品欽研究者的意見,要想很好地理解這部小說在說些什麼,你需要在精通英文的基礎上熟悉相當程度的德文和法文,甚至還要會一些俄語和南非荷蘭語;你需要廣泛地涉獵各種門類的知識概念,最好能通吃掉巴甫洛夫心理學、統計學、材料學、控制論、空氣動力學、宗教學、音樂學、歷史學、《易經》、佔星術等。品欽最讓人抓狂的是,他從來不是在簡單的層次上運用這些文學或非文學素材,他也不會在敘事中稍緩片刻地給你解釋某個掌故,或進行一下科普。品欽更不認為自己作品的晦澀是個缺點,因為不忍卒讀是讀者自己的原罪嘛。於是,如果想讀透這部百科全書式小說,我們自己就首先必須修煉成一部百科全書。
這顯然一種新型的作者—讀者契約。如果想從品欽的語言謎障中突圍,就意味著你理想狀態下必須這樣讀書:危襟正坐在書桌前,案頭擺滿了諸如《韋氏大辭典》《美國軍隊俚語辭典》《德英字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世界地圖集》《V2火箭發展史》《巴甫諾夫條件反射學》等參考書,檯燈下的小說被翻得捲起了角,書頁間夾滿了字條,空白處標有各種符號和註解,旁邊的3 x 5寸卡片紙記著各種需要去圖書館進一步翻查的生僻知識點,牆上畫著小說人物關係表和閱讀進度安排,最後鋼筆旁還擺著一杯黑咖啡和兩粒安眠藥。
我知道,這種自我施虐式的文學閱讀,並不符合小說興起的初衷。品欽給我們安排的是一個「生存者」遊戲,你要獨立地抵抗他文本的施咒在充滿幻聽和幻視的荒野中前進。如果你不夠頑強的神經崩潰了,就會被開除出這個遊戲,當然也許你會順便詛咒這個該死的老湯姆不過是故弄玄虛;可如果你偏執地不放過小說中任何可疑的線索,用偵探式的耐心與之鏖戰,品欽會給予讀者大大的獎勵,讓你知道他的把戲固然玄之又玄,可是絕不虛妄。
文字來源:
魔鬼在歷史的細節裡:讀託馬斯·品欽
《萬有引力之虹》的愛與怕 | 但漢松
託馬斯·品欽系列
(《萬有引力之虹》《致命尖端》)
反思技術與人的處境
深刻定義我們的時代並預言未來
品欽代表作(全新修訂)+最新作品(品欽親審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