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還沉浸在《梨泰院class》的精彩之中。
轉眼一看隔壁《你好,德古拉》真的嚇一跳,兩集的短劇,殺出了豆瓣8.5分的好成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劇名也沒有那麼吸引人,劇情真的有《梨泰院class》精彩嗎?
韓劇《你好,德古拉》官方簡介:講述的是人生中最想迴避的問題和遇到的人的成長故事。
咋一看,是部同性戀話題的片子。
但片中基本沒有兩個女朋友在一起的畫面。
從一開始,女主緊張並焦急的等待著好朋友的簡訊;
到後來,對方提出分手,她心急如焚,來到了對方的家門口,被無情的拒絕了。
最後她的女朋友與她斷清關係,寄回她的私人物品。
在這段感情中,女主失去了八年「戀人」悲痛。情緒演繹的很完美。但是講真的,我沒辦法感同身受。關於「同性」我只能表示尊重。
這部劇吸引我的並不是「同性話題」,而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女主長期服用抑鬱症的藥物,導致抑鬱的除了她不被理解的感情,還有家庭環境對她的傷害。
女主在單親家庭環境下長大,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她的媽媽是個有名的編劇,可以說是個見多識廣知識分子,在她媽媽的眼中,她是個善良聽話的好孩子。為了不讓媽媽傷心難過,她也一直按照媽媽的節奏生活著。
在我覺得,他們母女之間的「德古拉」在於她的爸媽離婚前家庭環境,在於溝通。
還是小朋友的她,爸爸媽媽會爭吵,最後離婚收場。
在這裡有一個小細節。放學回來的小女主,乖巧的吃著飯,爸爸媽媽便在房間吵架,身為有知識的媽媽,肯定也是懂,家庭的不和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於是,媽媽微笑的關上了房門,接著吵……
明明聲音聽得一清二楚,這不是掩耳盜鈴嗎?
能理解,媽媽是為了保護女兒,她愛著她的孩子。
作為家長,當你的婚姻真的出現問題,為什麼不能果斷放棄,折磨自己折磨孩子。不完整的家庭對孩子肯定有影響,但總比每天吵吵鬧鬧的家,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小的多。
一個女人帶著孩子肯定是辛苦的,這些女主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在她們家裡,女主很獨立,很懂事。即便自己已是千瘡百孔。
到中學時,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出現問題時,媽媽選擇了視而不見,並試圖改變自己的女兒,給她安排相親,在媽媽的內心深處,是無法接受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兒。
你們的關係一度惡化到極點。
直到看到女兒對她的學生的教導,她發現,她的女兒是真的善良,懂事。她開始尊重女主,陪在女主的身邊,支持她。
最後的畫面真的很暖心。
一句「媽媽」勝過千言萬語,一個轉身揮手是陪伴,是愛。
在家庭教育中,我覺得「溝通」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做個認真的傾聽者,聽聽孩子的訴說,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釋放內心壓力的機會,讓她健康成長。
就像劇名,當人生中的德古拉出現時,我們要做的是面對,是及時溝通而不是逃避。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精彩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