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相逢於微時的感情:李嘉誠和莊明月、金庸和朱玫

2021-03-01 全職媽媽的故事

虎皮媽/文

來源 | 虎皮媽的夜航船(ID:hupima) 已獲授權

01

昨天在公號「藍小姐和黃小姐」上看了篇《香江舊聞錄》,講李嘉誠背後幾位紅顏的故事。最讓人感嘆的,當然是他和原配莊明月的段落。

李嘉誠一直被稱為「白手起家」,確因出身實在是不高。雖然生於書香門第,祖上也多有功名和官祿,但李家家道中落。到了李嘉誠,12歲便跟家人從廣東逃難到香港。第二年秋天父親病故後,李嘉誠只能輟學,到舅舅莊靜庵的鐘表店裡當學徒。日子過得清苦,但小他4歲的表妹莊月明卻可憐他。教他改掉潮汕口音,努力學做「香港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兩小無猜、情根深種。

莊月明是富家小姐。莊家的中南鐘錶有限公司在當年的香港赫赫有名,莊月明學業順利,先獲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又去日本留學。但難得的是,她對窮表哥的感情,卻從來沒有變化。在李嘉誠創業維艱時,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莊月明和李嘉誠,圖片來自網絡)

但因為兩人門第懸殊,即使李嘉誠變成「塑料花大王」並成功涉足地產業後,莊家仍一直反對兩人婚事。最終的結合,要等到李嘉誠35歲,莊月明31歲。相識相愛20餘載,非你不娶非君不嫁,跨越了重重世俗阻隔,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一出人間佳話。

童話故事講到這裡,便應該欣欣然合上書了。可生活還在繼續。

1990年元旦,56歲的莊月明猝死家中。李家官方宣布是因為心臟病發,但坊間流傳,莊月明乃是服毒自殺。原因,恐怕與李嘉誠和紅顏知己間的感情糾葛脫不了干係。可以佐證這個傳聞的,是次子李澤楷從母親死後便迫不及待從家中搬去酒店,從此後長期和這個首富爸爸形同陌路。

莊明月8歲認識李嘉誠,直至56歲去世。兩人相逢於微時,一步步看著逃難寄居的窮小子,變成了香江傳奇亞洲首富。48載時光裡,前20多年,被世俗阻撓,但心裡是執子之手情比金堅的好時光;後20多年到底過得如何,李太太的心事恐怕外人很難知道了。

錢、地位、孩子,她都有了,但竟剛烈地服毒自盡。旁人不能理解她為什麼會這樣的傻和固執。但她如果不傻不固執,當年便不會一定要嫁那個窮表哥。

02

我去年曾經寫過金庸的感情故事。

人人都知道金庸熱戀長城長公主夏夢。金庸迷說夏夢是他筆下的「小師妹」,那個永遠得不到的心頭硃砂痣。但當年的小編劇並沒有得到女神的垂青,女神和他喝了次咖啡,說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便遠嫁他鄉了。

和金庸攜手於微時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朱玫。

根據百度百科「朱玫」詞條,「金庸草創《明報》,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還曾變賣首飾支撐《明報》。1959年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出生後,正是《明報》草創之際,篳路襤褸,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成為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女記者,夜半渡口留下了他們夫妻的身影,還有一杯咖啡兩個人分享等故事。那確實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相濡以沫的歷史。」她曾是他的趙敏,也是他的任盈盈。


(朱玫和金庸的結婚照,來自網絡)

後來,金庸在餐館遇到比自己年輕27歲的,年僅16歲的女服務生。為了小昭與雙兒,他拋棄了結髮二十多年的朱玫。之後,他們20歲的大兒子自殺。

再之後,「朱玫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後半生,1998年11月8日她病故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六十三歲。替她拿死亡證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竟然是醫院的員工,晚境之悽涼令人唏噓,與金庸晚年的風光更是構成了巨大的反差。」

又說,金庸和朱玫的感情破裂早於結識女服務生。因為朱玫生性剛烈,很能幹,亦很認真固執,兩人常因工作爭執。與金庸離婚後,也完全不接受前夫的資助。

1995年,有人看見朱玫在港島銅鑼灣的街邊賣手袋。金庸得知後表示不至於。他說,「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幫助她,她拒絕,她不願意見我。我叫兒子去照顧她,她也不願意見到,她情願獨立。」

朱玫如果不倔強,她的晚景不會如此悽涼,或許還能在一段婚姻裡苟延殘喘。但朱玫如果不倔強,當年根本不會節衣縮食變賣首飾,用鐵肩擔起和金庸一起創立《明報》的重任。

03

這個年代,談情義變得很可笑。

看看莊月明和朱玫,女權主義也不會勸大家去追求愛情,而是轉頭追求性解放、享用男色、用錢購買服務。無論男女,大家信奉的,無非是錢多些再多些,事業成功些更成功些,不要輸,不要動感情,要贏,要用套路。美女、帥哥、香車、豪宅,我都想要,我也都是可以有。

可是這樣就真的滿足了麼?

金庸晚年接受白巖松採訪,曾說:「我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因為我離過婚,跟我離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裡感覺對不起她,她現在過世了,我很難過。」

莊月明去世多年以後,有記者在李嘉誠書桌上拍到一幅小箋:「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

那個待他情深義重的人故去了,到了晚年,他心裡才有一點點的遺憾和難過。或者是很多很多的遺憾和難過。可這個還重要麼?或許重要,或許不重要。

但在我心裡,比起那些八面玲瓏可以釣上金龜婿的人生贏家,始終還是敬重莊月明和朱玫這樣的女性更多。

她們這一生好不划算。但她們這一生,是有血肉情義的,是閃亮的、是讓人動容的。回想起來讓人悵然,但也隱約感覺,人生這般,好像也並沒有白來。

我只有這一輩子,你也只有這一輩子。除了買賣和計算之外,我們總要留下點東西,大過自己的東西,大過這一生的東西。

還是用我去年文章的結尾結束吧。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則同室,死亦同穴。」最動人的情詩,是寫給戰友的。我們兩人是歲月裡最親密的戰友,一起面對人生的顛倒無常和人性的不堪脆弱,一起經歷爭執、誘惑、挫折、考驗。一生中有無數次機會可以放開對方的手獨自偷生。但竟然都沒有。

原來情深義更深。

只求幸運,找到一個懂得珍惜這般深情的人,而不是只在墓前空悲嘆。

叮噹媽(微信號tongcp),南京大學碩士,曾就職於中山大學,兩度辭職後成為全職媽媽,後考入中山大學攻讀博士、現為國內知名保險經紀公司高級合伙人。如果你對我經歷感興趣,可以戳這裡:《我這10年的折騰》,這是一位既想相夫教女,又想自我實現的MM 的努力。


歡迎參加抱團體檢

相關焦點

  • 1976年,出軌的金庸撕掉離婚書挽留前妻,朱玫卻說:已沒有回頭路
    然而,寫下一番至死不渝的愛情的金庸,在現實生活中卻婚內出軌,辜負與他患難與共的妻子朱玫。他的離婚,讓身邊好友都難以接受,而他本人晚年也多次在節目上表示懺悔和懊惱。金庸熱烈地愛著這位絕不可能愛他的女子,也在努力追逐她的步伐,但他並沒有被盲目的愛情衝昏頭腦。他清楚地知道,兩人都已經各自婚嫁,所以即使是再深的感情,金庸也會將它深埋於心中,絕不逾矩。
  • 金庸的感情生活:三段婚姻和一次沒有成功的暗戀
    金庸在《大公報》《新晚報》時的同事羅孚記得,杜治芬長得美豔動人,被金庸的同事們稱為「杜四娘」。不過,由於金庸工作很忙,他身為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還要做翻譯、記者,忙得連軸轉,沒有時間陪太太。杜治芬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過得很不愉快。幾年後,杜治芬和金庸辦理了離婚手續,她一個人回了內地。金庸第一段婚姻悄然結束。
  • 朱玫:陪伴金庸23年,63歲去世,替她拿死亡證明的是醫院員工
    金庸筆下描繪的角色,大都個性鮮明,讓人過目不忘。不乏有俠骨柔情,風流倜儻的人物,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金庸本人的感情經歷也像他筆下的角色一樣刻骨銘心。金庸總共有過三段婚姻,每段婚姻都令人遐想連篇,也可以說是這三段婚姻影響了金庸的人生。
  • 100張罕見私房照,揭露了93歲的金庸和女人那些糾纏不清的秘密
    、應酬,無暇陪伴新婚妻子,兩人的感情越走越遠,已然沒有新婚時的那種你儂我儂。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兩人的感情生活漸漸出現了危機,婚姻出現了不可彌補的裂痕,最終走向離婚。而這次的問題出在金庸身上,他出軌了。
  • 解鎖:金庸的3次婚姻,和他的4個子女
    金庸74歲時回憶這段不愉快的婚姻,依然眼含淚光地說:「是她背叛了我。」有記者問羅孚,金庸在接受採訪時說是太太背叛他,是怎麼回事?羅孚回答:「他是這樣講,我們當時也不是很清楚。」金庸自認是個感情重於理性的人,他對記者說:「年青時,喜歡一個女孩子,明明知道不合適,或者沒機會,也照追可也。」「現在不怕講,我第一任太太betrayed(背叛)了我。」他還說:「我是離過婚。
  • 金庸為何要拋棄共同創業的妻子,和漂亮女服務員結婚?
    據說朱玫就是《倚天屠龍記》裡趙敏的人物原型,倚天的連載版是1961-1962年,正是金庸和朱玫感情最好的時候。
  • 她和金庸共患難23年,卻不敵23歲的年輕女人,晚年在醫院孤獨病死
    無奈之下,剛烈的她只能選擇與金庸離婚,晚年的她顛沛流離,生活既孤獨又貧苦,以至於到死之時竟沒有人為她收斂,她就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金庸與朱玫的相識相知金庸的一生共有過三任妻子,金庸與她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過一段特殊的感情。
  • 金庸 . 《倚天屠龍記》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
    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答案.今天我試圖將倚天四女和金庸四女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是索隱,更不是探密.只是藉此表達一些人生,感情的觀點.我想這也是金庸寫小說一個重要的目的.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各有不同的,然而背後的道理卻大同小異.
  • 「神仙姐姐」有原型,金庸心目中最美的女人,一直都是夏夢
    1956年,金庸與比自己年輕11歲的朱玫結婚。不同於杜冶芬的家庭婦女作風,新聞記者出身的朱玫聰明能幹,是金庸事業的賢內助。1959年《明報》創刊時,朱玫是報社唯一的女記者。1968年的《明報》編輯會議記錄表明,朱玫常以「查太」身份出席,有時稱「查社長夫婦」,有時「查社長、查太」。1976年1月《明報月刊》十周年,金庸寫下《「明月」十年共此時》,回憶「明月」初創時期,「我妻朱玫每天從九龍家裡煮了飯,送到香港來給我吃。」筆下充滿溫情。但這種溫情也只能停留在筆端紙上了。金庸和朱玫的婚姻早已出現裂痕,金庸已經有了年輕的外遇,並提出分手。
  • 李嘉誠原配莊月明離奇過世,竟和李嘉欣有關?豪門恩怨,一言難盡
    對於一個未婚女性而言,被那些已婚的追求者追是好事還是壞事?李嘉欣經歷過了很多段感情,都無疾而終。這麼多年,李嘉誠一直遵守著莊明月的這個底線,沒想到最後還是沒有禁得起美人的誘惑。書中暗示李嘉誠出軌,莊月明受不了感情的背叛得了抑鬱症。後來莊月明退讓到只要李嘉誠不把女人帶到家裡就可以,結果李嘉誠把「紅顏知己」帶回家被莊月明發現,導致其徹底崩潰。
  • 金庸一生經歷了四段婚戀,最後和夢中情人在同一天(相隔兩年)去世
    1947年,金庸在杭州邂逅了杜治芬,一下子就被17歲的杜治芬俘虜了心,1948年,倆人在上海舉辦了婚禮,婚後一起去了香港。由於金庸晝夜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她,再加上環境陌生,寂寞無聊,兩人感情逐漸疏遠直至離婚。
  • 揭秘檔案:莊月明神秘死後,她的小兒子李澤楷為什麼毅然和李嘉誠翻臉!!!
    李嘉誠亡妻莊月明是李嘉誠舅舅的大女兒,也就是李嘉誠的表妹,李嘉誠舅舅當年是鐘錶大王,李嘉誠雖然不是特別貧窮,但是兩人絕不是門當戶對,所以兩人在早年相愛時一直被家裡人反對,拖到了30多歲才正式結婚。莊月明義無反顧的下嫁李嘉誠,靠她家裡的根基扶持著李嘉誠一步步走過來,可以說沒有莊月明就沒有李嘉誠。
  • 李嘉誠原配莊月明突然暴斃「死因」成謎,丈夫造莊月明樓為困其魂?
    而李嘉誠因為輟學養家,就被舅舅安排到了鐘錶店打工,在鐘錶店裡,李嘉誠坐著一些最簡單的端茶倒水的工作。因為寄人籬下,李嘉誠在端茶倒水中學會了為人處世,因為見得多,也就學的多,同時,舅舅的女兒莊月明出生高貴,畢業於香港頂級學府香港大學。
  • 金庸的三段情史:成功的男人,大都喜歡具有這種特質的女人,可悲
    當時,他們的感情遭到了朱家人的強烈反對,在1956年兩人結婚的時候,朱家沒有一個人去參加婚禮,朱父甚至直接跟女兒斷絕了關係。這樣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朱玫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1959年,金庸創立了《明報》。創業之初百事艱辛,金庸沒錢僱傭員工,為了幫助他,朱玫辭去了工作,親自上陣成為《明報》的第一位記者,夫妻倆胼手胼足打江山。
  • 1989年,李嘉誠凌晨把18歲的李嘉欣帶回了家
    莊明月不顧家人的反對,不惜和家裡斷絕關係也要和李嘉誠在一起,疼愛女兒的父親只能是同意了。>剛結婚的時候確實是夫妻恩愛,莊明月和李嘉誠育有兩個兒子並且婚后庄明月幫著李嘉誠一起決策打拼,李嘉誠能有那麼大的成就,許多方面都離不開莊明月和舅舅的幫助。
  • 31年前,李嘉誠帶18歲李嘉欣回家過夜,原配3小時後離奇死亡
    對於當時富豪的妻子們,所有長得好看的女明星都會會成為他們的敵人,但是港姐對她們的威脅卻是最大的,因為那些港姐都是年輕貌美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她14歲時就開始接廣告。長大後的李嘉欣,越來越漂亮。18歲時,她去參加了香港小姐的選美比賽,最後奪得桂冠,一舉成名。當時的人都看到李嘉欣後,都驚嘆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人。
  • 黃曉明現身金庸葬禮,金庸一生中的四個女人,情史堪比小說
    黃曉明現身金庸葬禮,金庸一生中的四個女人,情史堪比小說。12日,黃曉明現身香港,低調參加金庸先生的葬禮。他步出靈堂時表示,演出「楊過」十分難忘,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事情:「很榮幸,也很希望將來有機會演出他其他的作品。」並稱自己從小就看金庸的著作,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 1976年,金庸撕毀離婚書挽回前妻,前妻:我倆沒有回頭路了
    婚內愛上他人,中年喪子朱玫與金庸的兒子查傳俠出生後,金庸拋棄了幻想,踏踏實實的投入工作中來,他和夏夢的感情也徹底結束了。而這時,金庸與朱玫的感情重新升溫,一家三口再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來金庸通過小說連載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和曝光率,他的《明報》銷量也節節攀升,逐漸成為了香港最暢銷的報紙之一。但這是夫妻二人的感情也逐漸出現了裂縫,直到後來金庸劈腿,中年喪子的打擊使這段感情徹底走向了絕路。
  • 李嘉誠與莊月明的愛情故事
    李雲經發現香港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商業社會,於是告誡李嘉誠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學做香港人,首先就是改掉潮汕口音,學好廣州話。此後李嘉誠老婆莊月明就成了李嘉誠的廣州話老師。不久,李嘉誠便能用廣州話與香港人交流了莊明月教李嘉誠說廣東話,李嘉誠教月明學習中國古典詩詞。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誠動蕩童年中最溫馨的回憶。
  • 金庸:「我的愛情觀不夠道德」
    04與杜冶芬離婚之後,走進金庸感情世界的是朱玫。朱玫比金庸小11歲,畢業於香港大學,是新聞記者出身,她美麗聰慧,猶如黃蓉。當時,金庸在《大公報》受到了冷遇。追求夏夢「夢碎」之後,金庸又開始一心一意搞事業。1959年,35歲的金庸和朋友集資10萬,辦起了《明報》。當時香港流行一句話:「假如和人有仇,最好勸他拍電影;假如和人有三世仇,最好勸他辦報紙」,可見金庸創業的風險性。《明報》誕生之初銷量慘澹,即使有金庸連載的《神鵰俠侶》撐門面,依舊虧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