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治癒系電影,講述茶道與禪心,道盡了人生的聚散無常

2020-08-26 慢七秒

2018年9月15日,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在東京家中去世,享年75歲。

對於這位奶奶級別的演員,你或許不記得她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她演過的電影:

她是《東京塔》裡那個一手把兒子拉扯大,默默付出著的母親;

她是《記我的母親》裡,那個年輕時狠心「棄子」,老後患上痴呆症的女人;

她更是名導枝裕和的電影裡鐵打的「媽媽」:《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等。

「將母親的刻薄以不討人嫌的方式表現出來,恐怕只有樹木希林才能做到。」

縱觀她這一生,獲獎無數,直至離世,也一直致力於為人間留下經典。

在她逝世後的一個月,由她主演的影片《日日是好日》上映,這也是她老人家為我們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

這是一部關於日本茶道的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典子(黑木華飾)跟隨武田老師(樹木希林飾)學習茶道,感悟藝術之美,參悟人生真諦的故事。

沿襲了一貫的日式治癒風格,影片中,典子在武田老師的帶領下,從活潑靈動的少女時期,邁入溫婉沉靜的中年。

人雖已走,茶卻不涼,樹木希林最後向我們送上一碗洋溢人生哲理的溫暖好茶,餘韻無窮。

歲月仿佛在一幀幀的鏡頭下流淌著,在日復一日的茶道研習中,往事未如煙而過,卻化作力量使其愈發沉厚。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尤為動人。

靜 心

典子啊,真的是像極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

邁入大學時憧憬著學有所成,然而時間匆匆而過,畢業找工作卻遙遙無期。

在一片迷茫中,典子半推半就跟著表姐向那位母親所說的「連鞠躬問候都感覺很厲害」的武田老師學習茶道。

與從小被稱讚機靈直率的表姐不同,她「認真」「愛扣死理」,雖然有「是個很努力的人」這樣的誇獎,但也會被加上一句「冒冒失失的」。

全然陌生的茶道實在太繁瑣了:

行茶、分茶、碗泡、傳杯、清壺,進入茶室要先邁左腳,不能有太多泡沫,不可以甩水勺,要慢慢等水滴光,取水不能弄出聲音......

日復一日的茶道研習中,表姐偶爾會偷個小懶,但是老老實實的典子始終不敢翹課。

直到有一天,在無意識中完成了一套行雲流水般的煮茶動作,她終於體會到老師所說的「先行後心」:不要用腦記憶茶道,要通過練習讓手來記憶,讓手自然來完成每一次茶道。

於一次次重複又單調的動作中,典子逐漸領略到一絲真諦:手中捧著的茶杯有一抹松鼠般的輕盈靈動;雨天聽雨聲淅淅瀝瀝詩意瀰漫;舀起一勺水於細微之間捕捉到冷水與沸水的不同......

她感悟到: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刻理解和無法立刻理解兩大類。

能立刻理解的事,只要接觸之後就瞭然於心;但是無法立刻理解的事物,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點點滴滴地領會。」

茶道或許是這樣吧,先於「形」,後入心。

那茶道以外呢?不也如此嗎。

很多時候不懂為什麼要學的東西,隨著歲月的沉澱和經驗的豐富,我們才會「恍然大悟」,那個時候回首,往往又多了一份對昔日自我的感謝。

用 心

學習茶道的前十年,典子迎來送往了形形色色的人:

當初一起學習茶道的表姐決定辭職回老家相親;

曾一起上課的同學們也因為結婚生子等這樣那樣的事情不再來了;

她也有了新的同學,一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就像初學的自己那樣略顯笨拙卻比自己有靈氣.....

典子自己呢?

茶道雖然陪她度過了十年的時光,但始終只是她的一份習以為常的消遣,她羨慕著表姐能夠始終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也難過於自己平平無奇,裹足不前。

哪怕是她學習多年的茶道,動作仍被老師稱為「僵硬」,就像典子此時的人生,30多的年紀,不但就業失敗還被男友欺騙。

鏡頭中,承受不住生活重壓的典子在車站飛馳的電車前崩潰到嚎啕大哭,像極了過去、現在又或是將來的我們。

幸好,還是茶道拯救了她。

在大病一場後,典子回到了教室,氤氳清雅的茶室裡,是武田老師智慧且溫柔的話語:

「不管什麼時候停止都可以不是嗎?只是就算是來喝好喝的茶不也挺好的嗎?」

這不僅僅是給典子的勸慰,亦是對鏡頭外我們的箴言:生活總有萬般不順意,我們可以停下,也可以堅持。

那些我們熱愛並願意堅持的事物,堅持下去、用心練習,就會出現轉機。

如同生命靜待花開。

匠心

三十三歲那年,典子開始一個人住。

像那個年齡的我們一樣,和家庭聚少離多,忙於奔波。

武田老師在一年一度的茶會上把「一期一會」娓娓道來:

既使是每次都是同樣的主人和客人一起舉行茶事,和那一天同樣的茶事也不可能有第二次了,請務必把這當做一生只有一次的茶事來做吧。

彼時的典子未能理解,直至同年,父親離世的噩耗突然傳來,而在不久前,她才因為工作繁忙拒絕了和父親的見面。

巨大的悲傷和自責裹挾著典子,直到夏至大雨那天——

武田老師說,夏天的雨聲和秋天的雨聲是不同的

典子閉上了眼睛去聽,雨聲越來越大,侵佔了鏡頭,也侵佔了典子的世界。

她仿佛看到父親高大的身影出現在海邊,衝著自己微笑,她站在雨中一邊哭一邊向父親喊著「謝謝」,終於揮手向父親道別。

那一刻,所有的自責得以釋然,我們也透過典子的視角真正意識到:

花開必有花落,得到也必有失去,就像二十四節氣永遠在不停的輪轉;我們賞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也必會面對草木枯敗,萬物凋敝。

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期望在那一刻前盡力不留遺憾,然後再以平靜的、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充滿偶然和必然的將來。

「一期一會」的禪意或許就在於:事物的美好在於每一次都只有一次。

通過當下的一心一意,走向忘我,從而尋找到真正的心靈寧靜。

慢鏡頭的視角下,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幻化為一幅幅唯美的畫面。

典子習茶的24年,光陰流轉,寒來暑往,日月交替。

武田老師的茶室裡,書法條幅、繪畫作品也隨著時令、節氣,甚至是心境的需要而變化。

薰風自南來,梅花燻徹三千界,葉葉起清風,清風萬裡秋,不苦者有智......

這些氤氳了典子的年華,從青蔥歲月,到三十溫婉。

她逐漸明白了武田老師所說的「我能夠幾十年來每天都做著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的感嘆;

也理解了茶室牆畫上那句「日日是好日」真正的意蘊。

雨天聽雨,雪天賞雪,夏天感受酷熱,冬天感受刺骨的寒......

生活的禪,在當下,如茶湯入碗,你只需要好好品嘗,且用心去悟。

影片結尾,又一個12年過去,2018年新年,武田老師又一次拿出狗年生肖茶碗,告訴學生點薄茶的時候使用。

12年才用上一次的茶碗,活著的時候只能用三到四次,下一次看到這個茶碗的時候,世界不知道會變成了什麼樣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未來歲月的期待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世間始終有我所愛。

最後祝:日日是好日,歲歲皆歡愉。

作者:阿寧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日日是好日》無常人生,日日是好日
    作為黑木華和樹木希林的忠實粉絲,這部影片已經被我收藏很久了,今天查看收藏的列表,感覺時候到了,就開始慢慢觀看這部關於禪學的人生電影,同時也是樹木希林真正意義上的遺作。至於能不能完全參透其中,日日是好日,用心感受就夠了。究竟什麼才是「日日是好日」,字面意思大家都理解,可是禪學裡,卻真的難以理解。
  • 【茗片有約】《日日是好日》:茶道中悟人生
    讀書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而看電影,能讓你看盡世間百態,體味別樣人生。今天,茶周刊全媒體編輯部和大家聊一部關於日本茶道的電影——《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由日本著名演員樹木希林和新生代演技派演員黑木華主演,改編自日本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
  • 人生無常,且行且欣賞
    人生無常,且行且欣賞。也許你常抱怨,生命無常,苦多於樂;也許你時常感慨,人生太過乏味,缺少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許你會遺憾,愛情不夠唯美浪漫,不曾轟轟烈烈的愛過;也許你曾傷感,人生起伏,不曾好好的享受過生活。
  • 佛語禪心的18句忠告,句句簡單順口,教你處世之道!
    佛語禪心的18句忠告,句句簡單順口,教你處世之道!
  • 再見,李佳琦:成年人的世界,聚散無常,才是常態
    不到十分鐘,李佳琦就在評論區留言道:時過境遷,他們兩人早已不只賺到2000萬,可他們沒有一起回家,反而在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他們的離別沒有不合,沒有算計,沒有撕心裂肺也沒有所謂的大瓜。果然,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聚散離合才是人生的常態。作者王小波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 日本女星樹木希林遺作《日日是好日》,歷經生離死別茶道中悟無常
    未來的日子,典子在茶道相伴中歷經生離死別人生變幻。這是一部從森下典子同名著作改編的電影《日日是好日》,看似表現茶道生活日常的紀錄片,卻充滿人生深意。在年長的樹木希林和年少的黑木華精彩演繹下,師生兩人仿佛和茶道,自然,四季融為一體感受著無常的人生。那麼典子究竟在日復一日的茶道修習中收穫到什麼人生共通之處?
  • 《日日是好日》:感受電影背後的親情之美、茶道之美和匠心之美
    ——《頌平常心是道》《日日是好日》是一部安靜唯美的日本文藝片。影片於2018年在日本釜山電影節上映,斬獲了日本電影學院獎、藍絲帶獎和報知映畫賞等諸多獎項。電影情節很簡單,講述了女大學生典子從二十歲起,學習茶道二十多年的經歷。在這二十多年裡,典子先後經歷了求職失敗、戀愛失意和父親去世等諸多人生波折。
  • 尋味日本茶道美學 《尋訪千利休》這部電影有值得看?
    於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尋訪千利休》這部電影吧,正好明天周末,如果大家有空想要看的話,在土豆網上就可以找到了。縱然,千利休開創了日本茶道美學,為追求極致美感而名揚天下,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更多地是表現了千利休真正想要表達的茶道思想:「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千利休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是辦公還是居家,無論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身處天然草木之間,身心俱靜寂,天人合一體,自然大道成。
  • 國寶級影后樹木希林主演,這部年度十佳島國電影不得不看
    對於這類電影,從來都是百看不厭。無論是多煩躁的心情,最後都能被平復地舒舒服服、安安心心。這種獨特的清新風格,已然成為日本電影的一大特色。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有很大的不同,各有千秋。而中國茶道側重於茶的品質,不同的人在品茶中得到不同的人生領悟,並且中國茶道對茶藝、茶人、主題、流程和環境要求很高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道體聚散無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在穿透時空的佛眼看來,世間一切因緣際會而生的事物,都是道體聚散而形成的暫態平衡,都將經歷成住破空的演化過程,而化為他物,正如夢境易醒,泡沫易破,朝露易散,電光易逝,都是曇花一現。
  • 一部關於茶道的電影,分數為高達8-《日日是好日》
    電影名稱:《日日是好日》上映時間:2018豆瓣評分:8.2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日本關於茶道的電影,叫做:日日是好日。很抱歉,雖然這是一部與茶有關的電影,但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看的。朋友們說:這是一部能讓人平靜下來的電影。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一個對以往具有階級意識的茶道進行平等改革的大師怎會孤獨?在他死後,他宣揚的佛教眾生平等的精神在江戶時代再次復興,利休的兒子道安、少庵,以及孫子宗旦繼承了他這種精神。適合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漢學受到重視,成為政治上的指導思想,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町人茶必須要開創出一條生存之道。
  • 讀《金剛經》,看人生無常
    在佛家的觀念裡,人間一切現象都生滅相,是個成住壞空的過程,緣合則有,緣散則滅,《楞嚴經》上則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既幻且短暫。每當我讀到這四句偈時,內心就會感到震動,感慨人類在大自然裡確實是渺小的,一切都是機緣巧合造成的結果。
  • 一首《空》, 人生無常
    成敗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種成長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價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觀,各有各的人生觀,各有各的價值觀。得與失,成和敗,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種成長,看淡,心情才好,看開,日子才美。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順其自然是一種達觀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寧靜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態度。
  • 2021:愛恨清零,聚散隨緣!
    所謂人生無常,大抵如此。每個人,都逃不過命運的掌控,很多時候,我們只有選擇拼盡全力,才有可能替未來的自己減少遺憾。把全力以赴後的問心無愧,與隨遇而安的淡然心境交織融合,才是餘生最好的活法。往事愛恨,清零釋懷佛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人生,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所有緣分,都是命中注定。
  • 回歸  禪心文化私享會-- 倍絲特SPA養生會所年終VIP客戶答謝
    …那一抹雲淡風輕萬物更迭 自然永恆之態律遙處知音掃徑洗盞少一人胡樂民(青年朗誦藝術家)中國著名朗誦家、表演藝術家中國演誦藝術提出者和探索者中國首屆「夏青杯」朗誦大賽金獎獲得者第二屆中國「夏青杯」朗誦大賽總決賽輔導老
  • 藝術 電影《尋訪千利休》中的日式茶道美學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尋訪千利休》這部電影,探尋一下其中的日式茶道美學。縱然,千利休開創了日本茶道美學,為追求極致美感而名揚天下,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更多地是表現了千利休真正想要表達的茶道思想:「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千利休
  • 4部日本治癒系電影,每部都是高評分,人生其實很簡單
    一直以來,日本的動漫和電影都有非常多的經典之作,而治癒系電影也是在日本電影行業中有著很特殊的地位。日本社會群眾的生活壓力大,人際關係比較冷漠,但是卻偏偏有非常多優秀的治癒系電影,每一部都讓人感觸頗深。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講,這4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日本治癒系電影吧。
  • 聚散有時,平常心是道
    生命本是一場奇異的旅行,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有願才會有緣,如果無願,即使有緣的人,也會擦身而過。緣是天意,份在人為。無論緣深緣淺,緣長緣短,得到即是造化。用寬容與豁達,去對待生命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人生苦短,緣來不易,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學會微笑,讓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