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個酷刑叫做「凌遲」。其實,凌遲的本意是指緩慢降低坡度的山丘,而用在刑罰裡面,則是指用刀把受刑者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去,直至受刑者痛苦而死。在早已脫離了封建社會的當代中國,就在上個世紀末,竟然也發生了一起類似手段的分屍案,只不過和歷史上的由儈子手行刑的案件不同的事,那個手持白刃的兇手,至今沒有找到。
這是一起一度引起了很大震動的殺人案,區別與其他命案的在於,在受害者死後兇手選擇了以極其殘忍的手法碎屍。由於案件撲朔迷離,此案一直未能偵破,成為了一樁懸案。照理說這樁命案已經過去十多年之久,就算當年引起再打的轟動如今也已經是積滿了灰塵。但是,十多年後因為一個偶然的出發點,此案在此引起廣泛的關注,《南都周刊》的記者甚至再度對此事進行了關注。
1996年1月19日,一個普通的冬天寒冷的早晨。江蘇,南京,新街口,一位拾破爛的老太太像往常一樣在新街口的各個垃圾箱裡翻找,希望可以找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很快,她便找到了一個「好東西」,至少她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東西是由一層鋁箔紙包著,揭開一看,原來是一包白白淨淨的肉片,還切得整整齊齊,洗的乾乾淨淨。老太太一看撿了個大便宜,樂不可支,便急急忙忙抱回了家。回到家以後,老太太打開包著的鋁箔紙,想要再好好清洗一下,準備中午的時候做菜吃。可是沒想到,有幾段東西滾了出來,老太太眼神不好,她湊近一看,差點沒把她嚇得摔在地上。原來,滾出來的竟然是三段指頭,人的指頭!
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很快便在鄰裡街坊間炸開了鍋,很快,這個消息便傳到了警方哪裡。
警方發現,這包肉確實是人身上的,而且是一名女性,肉片一共約500片,整整齊齊地切放在一起。隨即,警方在南京市範圍內各處展開了拉網式的排查,越來越多的屍塊(確切地說應該是屍片)被找到,有消息稱,屍片一共約有1000多片,屬同一個人,而屍體的頭顱也被殘忍地割下,並被蒸煮至熟。碎屍的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警方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偵查工作後感到此案毫無頭緒,一籌莫展,便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出認屍通告,希望有市民可以前來認領屍體。幾天後,幾位自稱是南大學生的女孩前來派出所認領屍體。幾位女生見到屍體後的反應可想而知,面對如此滅絕人性的一幕,想必就算是神仙也不會無動於衷。但有一點對於案件的發展還是積極的,那就是這幾位女生確認了死者的身份——她們的同學。
受害的女生名叫刁愛青,是南大一名大一的女生,住南大四舍。據當時她的一位同學回憶,「當時學校把血淋淋的上衣放在櫥窗裡展示,好多女生都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事發後,和刁愛青一個寢室的女生(也就是那天去認領屍體的女孩)們都非常害怕,晚上睡覺總感覺她的床上有人,於是便向校方提出換宿舍的申請。但是宿舍已經滿了,要換又換到哪裡去呢?校方便暫時將她們安排在了青島路上的華達賓館。
警方對所找到的屍塊進行仔細檢查後發現,傷口切割整齊,同時考慮到殺人之後兇手竟然還有如此的心理素質仔細地進行分屍,便將兇手範圍初步確定在醫生或是屠夫上,但由於線索實在是太少,辦案進度停滯不前。
這不可以追責為警方的失職,因為當時南京的警方確實是盡力的。據南大做保潔的李師傅回憶,當時警方「查戶口、查經歷,問我這一段時間都做了什麼」,「有的人查出了劣跡,警察就會把他們帶走進一步審查,足足查了有三個月之久」。
14年後的2010年,《南都周刊》記者前往蘇北採訪受害人的父母時,受害人的父親刁光明(化名)再一次回憶了那個令他痛苦不堪的日子。
最後一次接到南京打來的電話,是在14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1月19日,當時是南大的保衛處,詢問是否有女兒的消息。得到消息後,他立即前往南京,並在警局做了筆錄。家裡並不富裕,還不容易女兒上了名牌大學,可是不想入學的喜悅還未散去,便等到女兒失蹤這樣一個晴天霹靂。而後面媒體的報導還有警方的印證進一步告訴他,他的女兒不是失蹤,而是死了。因為根據當時南京媒體的描述,屍體「全省被切割成一千多片,以及頭顱、內臟等一併煮熟」。 刁光明直到現在也不願意接受女兒如此的結局,他寧願相信女兒是失蹤了,一直沒有被找到。
根據刁愛青同學以及朋友們的回憶,刁愛青個子約一米六五的樣子,身材適中,留著一頭短髮,性格文靜、內向。刁愛青的失蹤是在1月10日的傍晚,刁愛青離開了宿舍,便再也沒有回來,這也是學習提供給刁愛青家人的說法。據刁光明回憶,因為女兒宿舍有人用了電磁爐燒東西,被宿舍的管理員發現並罰款,雖然刁愛青沒用但管理員要求均攤罰款。「可能是因為賭氣離開」,刁光明猜測。
據說,當時醫生、屠夫、鍋爐工等成為了警方重點懷疑的對象,後者成為懷疑對象的原因主要是「煤渣容易掩蓋肢解屍體時大量的流血」。在調查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苦於證據不足,此案最後也一直沒能蓋棺定論,找到兇手。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隨著時間的消磨,人們對此案的態度也由最初的震驚與恐懼慢慢消退,看來這起兇殺案很可能也會像一些其他的無頭案一樣石沉大海。但是,12年後的2008年6月19日,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當年這個毫無頭緒的案件的關注。
12年後的2008年6月19日,一篇發表於天涯社區雜談板塊署名為「黑彌撒」的網友的帖子,重新提到了這個事件,並一石激起千層浪,揭開了塵封已久的卷宗,再度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此案的高度關注。
在帖子中,「黑彌撒」重新對當年的這一碎屍案進行了梳理。首先黑彌撒否定了當年警方對於「兇手可能從事屠夫、廚師、鍋爐工」的猜測進行了否定。之後,黑彌撒對兇手心理進行了猜測,並對當年南大周圍可能影響到本案的環境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之後對案件經過進行了復原,分析之如理,描述之詳盡,猜測之逼真,令很多看過這個帖子的網友大呼精闢,甚至有人懷疑能夠做出如此到位的分析的黑彌撒會不會就是當年的那個兇手。
下面摘錄幾段當年黑彌撒帖子中的內容:
「對於嫌疑人的職業,我先不談自己的觀點,單就目前所知的情況,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內臟被煮 過,並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於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試想,一個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藉什麼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麼能力做到殺人後冷 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於醫生,只能說有可能性,因 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於推理的證據。」
下面一段是對於犯罪動機的猜測:「但是被害人並不知道,她已經離死不遠了。也許是她的外表,或是 氣質、又或是穿著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對往事的回憶,一段發生在童年或少年時期的並不美好的回憶,激起了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念頭——殺死被害人。他覺得只 有這樣,才能將心愛的女人永遠留在身邊,儘管他可能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他覺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時的「她」了,她們的共同之處太多太多,有時他甚至會覺 得她就是「她」。嫌疑人開始不可自拔。每當與被害人相處的時候,嫌疑人總是能夠回憶起「她」,回憶起「她」給他帶來的快樂,當然,也有傷痛。」
「根據以往的變態犯罪的案例,這類犯罪嫌疑人的童年或少年時期基 本上都經歷過一件或數件對他們身體乃至心理造成傷害的事件,這類事件則在他們心靈上留下了陰影,從而導致了後來的犯罪。本案中嫌疑人過去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我們無從查證,但有一點,事件本身一定對他的傷害很大,且主要是心理上。」
最後,黑彌撒對自己的分析進行了總結,並對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徵進行了一個推斷:「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 可能愛好文學,住在南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對於黑彌撒的觀點,很多人都表示贊同。但也正因為黑彌撒的分析太過細膩了,對於這樣一個線索甚少甚至於讓警方也一籌莫展的案件而言,黑彌撒似乎是「懂得有點多了」。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黑彌撒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懷疑,懷疑他就是當年那個犯下令人髮指罪行的惡棍,有一位網名叫做「很多的」的網友甚至羅列了一長串的「證據」力圖證明「黑彌撒」便是當年那個罪犯。而有意思的是,因為在「證據」中涉及到了過多與犯罪相關的專業知識,甚至是和本案的細節相關的信息,網友「很多的」又開始遭到了很多網友的懷疑,看來懂得太多也並非好事啊。
有人贊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對。以網友「糖水鋪」為例,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猜想,即兇手很有可能還有其他的「隱形」作案工具,比如,可以迅速除掉大量流血的排水槽,因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更加有利於兇手及時處理掉溢出的血液,並不留痕跡。通過進一步分析,糖水鋪推測如下一個女孩可能去的且便於兇手處理屍體的地方,即一個臥室與商鋪相連的理髮店、小餐館、
私人診所、書屋以及其他帶有類似房屋結構的個體戶商鋪。
各種猜測與傳聞一時間甚囂塵上,而與網上網友們熱火朝天地討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死者在蘇北的父母,仍然平靜地生活著,或者說是一直被痛苦壓抑地生活著,直到《南都周刊》的記者叩響這扇沉寂了14年的門。
記者前去採訪的時候,已經年近六旬(59歲)的死者的父親刁光明正在江蘇省姜堰市區附近的一家私人柴油機配件廠上班。農忙時,他會回到市北郊的村莊料理兩畝多的田地。12年來,他最大的變化就是「自從那件事後,酒不喝了,崑曲也不聽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或許他並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已經塵封許久的案子,會因為一個網絡上的帖子而重開希望之門,直到來自南京的警察趕來採集血樣準備做DNA化驗。
很多時候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南京的警方回去之後,關於此案的進一步消息也在此陷入沉寂。這其中,不乏很多熱心網友對本案提供了支持,譬如來自山東的網友「悼紅軒」就自費乘車趕到江蘇,希望可以尋找到一些有助於破案的線索,但也是一無所獲。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一個當年也令無數優秀刑偵民警素手無策的案子,在證據逐漸消磨的今天,破案難度更是翻了好多倍。
關於這個一直以來引起了眾說紛紜的案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今年三月份一則發表在天涯的帖子則再度引起了網友們對於此案的關注,這一次,發帖者將矛頭對準了一個大家也許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在這個名為《灰色軌跡——致96南大碎屍案的兇手》的帖子中,作者以第二人稱面對面敘述 的方式,闡述了自己對這個案件的獨特看法。
帖子中作者這樣寫道:「關注96南大碎屍案的人,一定有印象,刁愛青生前所住的宿舍在四樓。這棟宿舍所住的學生不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系,男女混雜居住,管理混亂。這棟宿舍的旁邊,是教工宿舍。似乎從來沒人討論過這個問題。
刁愛青遇難後,她的室友做了幾件事:警方刊登尋屍啟事時,馬上報警;配合校方一起確認了被害人的身份;向警方提供了1月10下午刁愛青外出的情況,並提供了一些線索,諸如刁愛青生前在某書店邂逅了某位自稱是作家的男人等等。
如果當年偵辦此案的刑警,還願意回憶第一次走入刁愛青生前居住的宿舍的情景,一定會感到當時宿舍裡非常清潔整潔。至少刁愛青鋪了被子的床異常乾淨。引用網友的表述就是——象床上躺著個人似的。
這個場面後來引發了一些猜測。有人認為這是刁愛青外岀時為暖床習慣性鋪的被子。有人認為這是刁愛青準備在外面過夜而製造的假象。
要是這個假象是兇手製造的呢?
你皺眉了。因為成千上萬關注此案的人會說不可能。有人會質問:兇手製造這種假象迷惑誰呢?
這裡有一個細節,從1月10日中午到1月22日這個時間段,與刁愛青住同一樓層的各科系同學不知道她失蹤了。偶爾從刁愛青所居住宿舍的門前路過,不經意間會看見床上好象躺著個人。退一步說,有10多天的時間仔細清理殺人現場,應該綽綽有餘了。
證實刁愛青被害後,這間宿舍從此被查封。她的三名室友因為害怕轉移到了其他地方居住。
但是,如果這間宿舍就是殺人現場呢?」作者的這個設問,將矛頭直指當時和刁愛青同住一個宿舍的其他幾個「姐妹」。
之後作者這樣說:「2008年之後至今,眾多關注96南大碎屍案的網友從各方面對此案展開了調查。有網友在調查過程中試圖獲得當年刁愛青所在班級的師生名錄,卻弔詭地發現這份名錄被吊包了。那麼是什麼人極其不願提及這宗慘案呢?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警方。一旦涉及命案沒有偵破,警方總是面對著巨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這類惡性案件不適於大張旗鼓宣揚。隱晦的是,警方當年出動大批警力排查,還設置了巨額獎金懸賞,卻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線索和證據,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恥辱。其次是校方。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任何一所高等學府隨時都在維護聲譽,排斥和掩蓋一切不利於榮譽的汙點。比如92南醫大殺人案,被害人林伶屈死20年了,正義還沒得到申張。南大刻意迴避96南大碎屍案,從這種層面上說可以理解。而如果當年參與屠殺刁愛青的兇手中,如今有人在南大屬領導階層的一員,更會千方百計規避這件事了。然後是死者家屬。親人殘忍地被碎屍殘殺,對於家屬來說是十分悲痛的創傷。這個傷口多年來一直在滴血。可是處於社會低層的平民百姓,又有什麼能力為遇難的親人平冤昭雪呢?最後是兇手。在惡性碎屍案件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兇手殺人時根本沒想過碎屍。殺人後碎屍是處於想刻意隱瞞殺人罪行的無奈舉措。有百分之二的兇手預謀殺人之前想過碎屍,並提前作好各種準備。後一類兇手以連環殺手居多。有網友認為96南大碎屍案的兇手很變態,甚至認為這宗慘案屢屢於網絡上被提及是兇手為炫耀自己殘忍手段的方式。我認為兇手殺人和碎屍時很正常,心理扭曲是犯下罪行後的事了。而在網絡上,兇手僅在2007年的貼吧中發現出懺悔之意,以及在2009年發了一篇同樣充滿懺悔隱喻的貼子。此外針對96南大碎屍案的林林總總文字表述,皆不是兇手所為。
但是長久以來,兇手比任何人都關心針對96南大碎屍案的隻言片語。僥倖的是,網友的各種推測和推理總是缺少能環環相扣的環節。正如警方當年大規模排查偵破此案一般,案件總是缺乏動機,總是不能確定殺人現場和碎屍現場。
我前面提到刁愛青的三名室友殺了她,這是屬於過失殺人範疇。但這件事的後果在於,一個社會底層的人死了,牽連到的卻是三個有背景的人的前程。所謂背景可以理解為權勢和富貴。在當時的景況下,三個剛成年不久的花季女孩面對所犯下的過失,恐怕不會是想炫耀殺人的膽量,而是追悔莫及。在這個充滿煎熬的過程中,三個人討論了很久,直觀反應不是直接投案自首,而是向老師匯報和哭訴。
事情到這裡岀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含有何種性質的交易我認為已經沒有必要揣測。關鍵在於,老師庇護了三個有背景的學生。
前面我提到過,刁愛青所在的宿舍旁邊是教工宿舍。在寒冷的冬季戶外人流稀少的景況下,從幾乎談不上有什麼管理員的學生宿舍半夜把一具屍體搬到教工宿舍並不難。接下來的幾天裡,肢解屍體的工作在教工宿舍的某一個房間進行。這項工作由老師主刀,三名女孩輪流幫忙。在當時,學生出入老師的宿舍是很平常的事。諸如課題研究之類的理由隨便可以羅織。
拋屍工作是在同一天幾個人分工完成的。從碎屍的處心積慮到拋屍的拙劣手法,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碎屍的主要原因有至少三個:遮蓋殺人現場;毀滅殺人的手法和屍體上的殺人痕跡;便於拋屍。」作者對於碎屍的第一現場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乍看之下或許有些牽強,但細細想一想,這個思路還是非常獨特的。當時看到這個精闢的分析的時候,我仿佛有了一個眼前一亮的感覺,隨即我又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先前那麼多對於此案的討論,眾說紛紜,五花八門,但是竟然很少有人懷疑到她的室友。我並不是說這篇帖子的分析就一定是正確的,或者說她的室友一定參與到了這樁離奇詭異的案件當中來,但至少這也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提醒:是不是我們還漏掉了一些其他的細節,那些我們看起來習以為常、理所應當的細節,那些我們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細節?
一晃,距「黑彌撒」發帖引起「南大119碎屍案」的再度關注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事實上,從案發的1996年至今,隨著網絡的愈加普及,以及人們對信息汲取成都的提高,特別是在最近幾年,幾乎年年都會有關於此案的進一步的消息傳出,當然,其中絕大多數都僅僅只是傳聞,只是始作俑者的一廂情願而已。
只要這個案子一天沒有被偵破,兇手一天沒有被抓到,那麼各種各樣的猜測與傳聞便會永不停息地繼續下去。當然,這些都是善意的,所有這些傳聞與猜測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提供儘可能多的線索、靈感與關注度,早日將真正的兇手繩之以法。我們可以默默祈禱,希望真兇早日被發現,也為死者的父母祝福,願生者堅強,死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