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3M
點擊播放 GIF 0.1M
一個多月前,他們緊急出徵;
春暖花開時,英雄載譽歸來!
今天,
三明第二、三批援鄂醫療隊
30位白衣勇士回來了
與家人平安團聚!
他們回家做的第一件事
可以說,
都是平凡卻充滿感動……
「回家的感覺真好!」
「疫情嚴重時,李偉主動請纓,匆忙和我們告別就去了武漢。家裡的孩子還小,我們又擔心他在武漢的情況,特別地牽掛。」劉彩雲回憶起分別時的場景,語氣中還透著悲壯。不過,看著丈夫平安回來,劉彩雲的表情變得輕鬆明快起來。
作為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偉抗「疫」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歇過,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到緊急集結前往武漢,他始終以一名戰士的姿態出現在抗「疫」一線。
「現在,我可以好好地做回父親和丈夫了。」李偉說,「小兒子才四五個月大,剛到武漢時,自己一閒下來,就滿腦子裡都是他胖嘟嘟的樣子。背上十幾斤重的行李,李偉健步如飛,在妻子和大兒子的陪伴下,迫不及待返回家中,見到了思念已久的小兒子。
「剛剛還在睡覺,爸爸一回來,小寶就醒了。」李偉的妹妹李幗群說。二月初,李偉特地將妹妹從安徽老家接到三明,幫忙照顧自家兩個孩子,以便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家人的健康是我最大的牽掛,家人的支持也是我最大的動力。」李偉說,每天「全副武裝」工作10多個小時,下班後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視頻通話,看一看兩個兒子。組織的關心和家人的支持,讓他在武漢沒有後顧之憂地專心抗「疫」。
「圓滿完成任務,將大家都平安帶回三明,心才踏實了下來。現在回到家中的感覺真好!」抱著明顯長大了不少的小兒子,李偉覺得這兩個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孩子們在家關了兩個月都憋壞了,接下來想帶著他們到三明周邊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可以,還想帶著妻兒回一趟安徽桐城老家,讓父母見一見還未曾謀面的小兒子。」李偉笑著說。
紀念這有意義的一刻
「咔嚓」「咔嚓」…… 4月1日,當大巴車緩緩駛入市第一醫院,大三學生呂若彤拿著單眼相機,忙著為媽媽和她的同事們,記錄下這特殊的一刻。她的媽媽,就是我市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副隊長,市第一醫院燒傷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林幼華。
「今天是個難忘的日子,所以我想通過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也想收集一些抗『疫』的圖片,做一組專題紀念冊。」平時愛好攝影的呂若彤,覺得此時就是自己「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一個多月沒見到媽媽,小姑娘坦言十分想念,回憶起這次特殊的分別,她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每天我都關注著武漢的疫情,雖然很擔心媽媽的安全,但更多的是佩服她的敬業與逆行出徵的勇氣,她為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林幼華的丈夫呂聯義,是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同為醫務人員,呂聯義對妻子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我相信她在前線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家庭,不讓她擔心。今天她圓滿完成任務歸來,我感到很激動也很自豪!」
在丈夫與女兒的陪伴下,林幼華回到熟悉的家中,坐在沙發上休息時,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
「我今天已經到家了,您還好嗎?」「恭喜你,終於和家人團聚了,我一切都好!」……從武漢回來後,林幼華時常用微信與照顧過的病人聊天,當得知他們都恢復良好時,林幼華感到很欣慰。
送給媽媽的驚喜
「送給你小心心,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動……」4月1日,當我市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到達市第一醫院後,一個稚嫩的童聲,唱響了《聽我說謝謝你》。
唱這首歌的小女孩,名叫聶芷萱,今年4歲。她精心準備的這首歌,是唱給馳援湖北凱旋歸來的媽媽——我市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市第一醫院三鋼分院內科護理負責人、主管護師方素霞。
「這是我給媽媽準備的驚喜。」唱完後,聶芷萱撲進了媽媽的懷裡,小小的手臂摟著媽媽的脖子,臉蛋緊緊地貼著媽媽的臉龐,似乎在訴說著40多天來對媽媽的思念。
初見方素霞時,她看起來有些疲憊。「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照顧病人時,經常倒班打亂了生物鐘,現在還沒適應過來。」她一邊說,一邊友好地和記者握了手。記者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因為長期使用消毒液,她手上的皮膚感覺有些粗糙。
除了疲憊的身體,方素霞的髮型也有些特別:頭上綁著一個馬尾辮,而下半部分卻是個寸頭。她解釋說,出發前為了方便照顧病人,她特意去理髮店將下面的頭髮理去,在武漢的那段時間,她又去剪了一次,所以才會這麼短。
談起女兒,方素霞說這是自己第一次離開她這麼久,也是丈夫第一次獨自在家帶女兒。出發武漢的前一天,她還就特地針對如何照顧女兒,對丈夫進行了強化訓練。作為一名新手,丈夫聶國東學得尤其認真,因為他知道自己就是妻子最堅強的後盾。
「說不擔心,那是騙人的,不過我知道自己攔不住她,因為她就是喜歡給人『打針』。」在丈夫眼裡,妻子愛崗敬業、深愛著她的工作,雖然不放心,但還是選擇支持她。
回到家樓下時,方素霞年邁的父母,早已站在那兒翹首以盼。看見女兒下車的那一刻,73歲的老父親鄭重地凝視了好一會兒,確認眼前的女兒安然無恙,老人非要拖過行李領著她回家。
「媽媽,這是我送給你的第二個驚喜。」從小書包裡,聶芷萱拿出了她最喜歡的小玩偶。「祝賀媽媽打敗了新冠病毒。」當聽到她一本正經地吐出「新冠病毒」這4個字時,一家人又樂開了花。
「我想第一眼就能看到他」
「我想第一眼就能看到他。」今天一大早,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市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曾華龍的妻子潘阿鴻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擠在人群中等待著丈夫下車。
回想一個半月前,丈夫凌晨一點多接到通知,6個小時後要集結出發前往武漢。雖然早知道丈夫報了名,但還是覺得出徵的消息突然。潘阿鴻當下就慌了,起身幫忙丈夫收拾姓李,手上沒有停,腦子卻亂得不知該帶什麼,一低頭,眼淚就忍不住地湧上來。
「老婆!我想你和孩子們了,這些日子辛苦你照顧家庭了。」曾華龍剛下車就認出了人群中的妻子,激動地與她相擁而泣。「英雄爸爸!英雄爸爸!」3周歲的孩子看到父親,臉上笑開了花。
對於長久在外的援鄂英雄們來說,心中最牽掛的,便是家。「終於聞到了家裡那股熟悉的味道。」在市第一醫院的歡迎儀式結束後,曾華龍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中。
「爸爸打病毒!」年幼的孩子拿出了一幅畫,畫面裡,爸爸化身戰士,與新型冠狀病毒作戰。「因為要回來了,激動得兩天都沒睡好覺,聽說孩子要為我準備禮物,心裡特別開心!」看到孩子的畫,曾華龍欣慰地說道。
黨員之星獎狀、病人送來的感謝信、英雄登機牌……一到家,曾華龍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行李,拿出在武漢抗「疫」期間的「戰利品」,與妻子和孩子們一起分享。
曾華龍說,自己第一天到達武漢,面對著許多未知,也有過不安與恐懼,打贏這場「硬仗」也讓他成長了許多。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因為穿著防護服不能進食、喝水、上廁所,艙內工作結束後,還常常要通過遠程會診平臺回答國外病人的諮詢,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每天都神經緊繃。
回到家,與家人的一個擁抱,終於讓他放鬆了下來,歲月靜好,生活歸於平靜。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聶藝璇 鄭麗萍 陳鑫濤,見習記者:吳文凱 )
新媒體編輯:羅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