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的現實思考: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2020-11-13 蕙心讀書


2020年大年初一,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全網首播了。我們被這份徐導給全國人民的禮物給暖到了,在觀影的同時,又被母愛滿滿的劇情給撩到了,不由得直呼:「不同的世界,同一個媽媽」。作為「囧系列」的作品,這部電影和《泰囧》有相似的模式。

徐崢飾演的老闆徐伊萬,為了和快離婚的老婆張璐爭奪共同開發產品「暖霸」的專利,陰差陽錯坐上了和老媽盧小花一起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六天六夜的相處中,母子倆囧事不斷,最終達成了母子、夫妻之間的諒解,收穫滿滿的幸福。


有網友留言說:「這畢竟是電影,生活中哪有那麼多離奇的情節,哪有那麼多的心照不宣,哪有那麼多的和解後的幸福?」

是的,電影《囧媽》以喜劇的形式讓觀眾在大笑中找到生活中久違的和母親相處方式,以誇張的效果把母愛的光輝展現在觀眾面前,但褪去喜劇的外衣,我們明明能夠感受到那炙熱的母愛,叛逆的倔強,和母子以及親密關係中的相愛相殺。

老媽的追魂奪命call、60秒語音方陣、喝不完的滋補豆漿、兒子忙著工作而老媽不停地投食,和老媽鬧彆扭保持距離,這些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囧媽」系列行為能夠精準的出現在劇中,那麼看似普通的情感,在經歷中的成長,每個人終極的幸福追求同樣也可以回歸到現實去追尋。


最終極的問題:幸福是什麼

影片結尾處,徐伊萬開心的樣子對妻子張璐告白: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

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

張璐,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我會記住你給過我的所有的美好,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最好的自己,我衷心的祝福你!



這種釋懷了的幸福,讓我們看到了徐伊萬久違了的笑容與自信。那麼幸福是什麼呢?幸福是人們對需要的滿足感,屬於人的一種主觀感受。要獲得幸福,必須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斷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受力。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那麼,我們每個人都處於哪一層的需求上呢?找到自己的層級,你就容易找到幸福的鑰匙。


生理需求:這個層級的需求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就是能夠維持人活下來的需求,反映在生活中就是食物、空氣、飲水、睡眠、保暖衣服、居住等.


安全需求:這個層次需求一般是在滿足生理需求的情況下,人開始注意自身安全和穩定方面的需求。這個需求主要體現在社會秩序、體質、法律、和平、醫療、教育等各方面。


愛與歸屬的需求(社交需求):這個層次的需求就是在人們精神方面了,在滿足前兩種需求的情況下,人們就開始渴望親人、朋友、愛、友誼,希望能和別人建立起一定的交際關係,希望別人的認可。


尊重需求:這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已經不再是希望一個恰當位子的需求,一方面是獲得自尊、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自由的願望;另一方面要在一定群體中有威望、被承認、有地位、有名譽、被欣賞等。


自我實現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追求。大多體現在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頂尖人物,甚至是時代的裡程碑型的人。如科技巔峰、音樂巔峰、權利巔峰等。


比如:當你生存都成一個問題的時候,你不會去想如何享受生活,這時如何吃飽穿暖是你最大的目標。



古人遇到饑荒時甚至會易子而食,可見它給你帶來的動力有多強,但一旦你吃飽穿暖,就會想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人生的理想,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對照自己的層級,你會明確自己的需求點在哪裡,從而能夠更好的明白,你是誰?你需要什麼?你追求的幸福在哪裡?


不幸福的根源:天生的悲觀主義

查理*芒格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哪裡死去,我一定不會去那個地方。

同樣的,我們也進行逆向思維,如果我們想要幸福,那麼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代表作《變形記》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女主人公對自己情人的愛和對父親的責任之間,左右為難,痛苦不已,她說:「我感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牽引著我向前走,情慾和理性把我拉向不同的方向。我很清楚哪一條是正確的路,心裡也很認同,但我卻踏上了錯誤的路。」

這位女主人公的糾結和矛盾,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比如,我們也曾經感受到有神奇的力量在牽引著我們:要認真工作和刷劇刷微博這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會把我們帶到不同的方向。我們也很清楚哪一條該走,是正確的路,但我們往往不受控制,一刷刷一天。正是這種看似奇怪的現象,卻揭示了我們的心理運作過程。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可以靠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行為,而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他的《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有一個觀點是: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我們的心理是被分成多部分的,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主意,有時候它們還會彼此衝突。


我們的內心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等等就像是一個大象,而我們的內心的理性思考就是騎在大象背上的騎象人,騎象人能夠進行各種理性的思考,提出理性的要求,但無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為。相對於騎象人,我們內心更多的受到大象的主導。

所以,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才說:理性應該是激情的奴隸,除了服從之外,沒有其他可能。

這大概就是我們聽了成功學的課程後,激情萬分,想要改變自己人生的方向,但不久之後卻發現自己還在原地,如果僅僅靠下定決心,騎象人是改變不了大象的。


我們為什麼會不幸福?因為內心的大象經常表現出「悲觀主義者」的特質,我們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撿到100元錢時當然開心,丟了這100元錢時,就會更痛苦。我們心中的大象會無限放大痛苦的感受。

班傑明*富蘭克林說過,我們哪怕是生點小病,都感受非常明顯;可是我們健康得活蹦亂跳,卻毫無知覺。

《囧媽》影片中把媽媽對兒子的愛展現的淋漓盡致,兒子卻感受不到,甚至見面的每一次談話都像是上輩子的仇人,充滿不耐煩、急躁、不受控。

因為我們內心的大象會敏銳的發現,並放大負面的情緒反應。難道生活就真的像我們自己認為的有那麼不幸福嗎?答案還真是不一定,畢竟,事情沒有好壞,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你之所以覺得不幸福,主要是心中大象的負面反應造成的。


獲得幸福的方法:

影片中的徐伊萬放棄了共同開發產品「暖霸」的專利,在越洋電話裡他大聲的喊出了自己的感受:「在感情裡面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我就是不想跟你離婚!」

「我不想跟你分開,可以嗎?」

「因為我還喜歡你,我還愛你,所以我就是敝履(一塊破抹布)嗎?」

徐伊萬遵循自己的內心,不再讓內心的大象隨處亂跑,而是理性的對妻子喊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扭轉了事態的發展,迎來了結局的圓滿。

現實中的我們如何獲得幸福呢?


如果我們讓騎象人這個技術嫻熟的嚮導,能夠正確的引導靠本能反應的大象的話,那我們就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有錢是幸福嗎?我們來看《聖經*舊約*傳道書》裡面記載的耶路撒冷的一位國王追求幸福的實驗,他積蓄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建造大房子,漂亮的花園,天天歌舞笙簫。他想要追求的最後都實現了,那麼他幸福嗎?答案是,他說:「想不到經歷了這一切後,一切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有權是幸福嗎?同樣的故事也在佛陀身上上演,他是印度的王子,擁有無盡的財富和至高的地位,可是,他仍覺得厭倦。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這和我們內心大象的運作方式有關係。

適應原則:就是內心大象對幸福的感知。「適應」是神經元的一種特性,新的刺激出現時,神經細胞會產生強烈反應,之後會逐漸「習慣」,對已適應的刺激反應會趨於緩和。

比如剛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收了一個想了好久的包,換了一個大房子,我們會感到非常幸福,可一旦習慣後,還是覺得很無聊。於是,想買更漂亮的衣服和包,住更大的房子,去找回那種幸福的感覺,結果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成了佛陀說的「執著於身外之物的苦海裡」。

那麼,怎樣獲得幸福呢?佛陀曰:放下身外之物,向內求。也就是,想要幸福,要追求自己的內心。

那什麼能夠給我們帶來持續的幸福,值得我們追求呢?其中最值得我們追求的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有一份熱愛的事情。


首先,良好的人際關係給能我們帶來持久的幸福感。有一次街頭採訪的數據,一位廣場舞領舞的大媽的幸福指數高於白領女青年,高於單身程式設計師。白領女青年和單身程式設計師有的優勢其實都是金錢、身份等身外之物,這些優勢遲早會被大象的適應原則所限制,而廣場舞領舞大媽有婚姻伴侶,有志同道合的舞伴,這些豐富的人際關係直接讓大媽們的幸福指數領先。

其次,全身心投入一份熱愛的事業。大象在感受幸福的時候,出來遵循適應原則之外,還遵循進展原則。進展原則就是朝著目標前進 比實現目標要更幸福。因為,每當大象做對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有快樂的感覺,因為這個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這是一種帶來快樂感的物質。這種感覺持續時間並不長,只在做對事情的前幾秒。所以,我們在向目標前進時,會產生不斷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但目標一旦實現的那一瞬間,我們會有走完漫長旅程後的如釋重負感,而不是原以為的欣喜若狂。努力的過程,才是最幸福感最濃烈的過程。

所以,如果想獲得持續得到幸福感,就不要僅僅為了金錢或地位而工作,做你真正熱愛的事情吧,全力以赴的投入,會讓你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稻盛和夫說:努力工作是體味人生真諦的方式。

在《驅動力》這本書中,我們以為的像猴子這種動物,只會為了獲取食物和性而採取行動,但有研究表明,猴子也有自發的主動行為,不只是為了好吃的或漂亮的另一半,而是他自己就有好奇心,自願去做的事情。人也一樣,我們都有發揮自己潛力、展示自己優勢的渴望,找到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極致產生的那種成就感和價值感。

所以,如果想要獲取持續不斷的幸福感,那麼一定要學會多付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自己的熱愛,深耕下去,被良好的情感包裹著和在工作中心流的狀態都能帶來幸福的感覺。

另外,利用工作之餘去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



寫在最後:《囧媽》的劇情反轉及自帶男主光環我們沒有辦法去複製,但現實的生活就是一個現成的修道場,從工作到生活,我們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內心的那頭大象,去接納她、尊重她。在她的影響下,我們和身邊的小夥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再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和深耕自己的熱愛,最終,我們會和幸福相遇。

相關焦點

  • 《囧媽》:隱忍與覺醒,如何才能更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電影《囧媽影片在歡樂幽默的基調中加入了對家庭關係的思考,笑中帶淚,讓不少觀眾產生共鳴。媽媽盧小花:隱忍之後,夢想總是要開花的影片中囧媽盧小花勇敢前往俄羅斯,追尋歌唱夢想,而且偏偏只搭火車去。她說:&34;這段話足以見出母親的倔強以及堅定的信念。
  • 《囧媽》告訴中國女人,如何減少生活的不幸福?
    《囧媽》更多的是一種壓抑,尤其是中國女人的壓抑。一方面,冏媽們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不幸福,卻為了孩子堅持了下來。所以,她們常常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另一方面,因為她們對孩子太愛太關心,所以又事無巨細介入孩子的生活。盧小花們拼命地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甚至孩子40歲了,還要管著他吃多少肉,喝什麼水,信誓旦旦地拿著愛來控制孩子。
  • 《囧媽》一部失敗的喜劇,卻告訴我們囧到極致就是迷失人生
    當「囧途」變成了「囧媽」,旅行上的事情已經失去了讓人歡笑的能力看《人在囧途》的時候,總是被出其不意的劇情所牽動,一切的爆笑都源自於陰差陽錯,火車、客車、毛驢車,中獎後的小貨車,每一個交通工具就是一段爆笑的經歷。而《囧媽》,囧在,笑不在。
  •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不過徐崢導演並不這樣認為,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囧系列電影裡,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一個人物成長的主題。在系列電影裡面,我不想做成僅僅是平行換不同的地方,我希望在主題上面可以不斷做深化,我覺得升級也可以是一種升華!」所以為了能讓觀眾對電影主題有一個深刻思考,《囧媽》在劇情的設計上更偏向感情路線。
  • 《囧媽》電影到底如何!是賣情懷炒冷飯,還是真的有深度有內容
    前言hello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最近名聲大振的電影《囧媽》主演徐崢,袁泉,沈騰看演員陣容就十分讓人期待《囧媽》呢本來是大年初一在電影院和大家見面的,但是呢由於疫情的原因就在今日頭條和抖音上首播了電影囧媽講述了小老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之中,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開始了去往俄羅斯的旅程。
  • 《囧媽》:八年了,囧系的味道變了,徐崢也「長大」了
    從「囧系」的開端《泰囧》到「囧系」的完結篇《囧媽》,已然相隔8年之久,縱觀「囧系三部曲」其實不難看出,它們「味道」在悄無聲息發生改變的同時,導演徐崢也在慢慢地「長大」。從《泰囧》一段一段的戲劇衝突,產生一組組的笑梗,到《囧媽》揭露現實矛盾,慢慢開始走心。作品的「內核」也由曾經的「簡單圖一樂,轉變為了在「歡聲笑語中,引人深思」。這就是所謂的電影「內核部分」,讓觀眾在談笑間,可以設身處地的走進主角的內心世界,與主人公產生共鳴,或是來一次久違的情緒釋放。
  • 囧媽什麼時間上映?囧媽演員表陣容豪華定檔大年初一
    11月4日,電影囧媽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囧媽套娃海報,主演徐崢在一堆俄羅斯套娃中牢牢佔據C位,但是戴著大帽子的徐崢似乎完美融入了套娃之中,如果不仔細看的話還發現不了徐崢混在其中。  另外,備受人們關注的囧媽什麼時間上映的問題,在海報中也有了答案:囧媽正式定檔2020年大年初一,屆時將全國同步上映!
  • 如何看待《囧媽》網絡首播免費看?
    2020年的春節可不太平,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春節上映的《姜子牙》、《熊出沒》、《囧媽》等七部電影陸續宣布撤出新年檔。不過,新年前期(24日),字節跳動微博突然宣布,《囧媽》將於大年初一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字節跳動所屬的平臺上映,並且免費播放!
  • 不好笑的《囧媽》裡,藏著徐崢與親媽真實的故事。
    在《囧媽》開拍前的故事在許知遠的節目裡,徐崢曾跟許知遠透露,《囧媽》故事的靈感以及一些情節素材,其實都來源於自己跟媽媽的一次前往南美的旅行。而這場旅行剛好發生在《囧媽》正式拍攝的前一年。「只有改變錯誤的觀念和方式,理解彼此,尊重彼此,我們才能解決糟糕的「親情關係」。這也是《囧媽》全片想向觀眾傳達的一個思想。2. 中年男人對「親情關係」的錯誤認知。
  • 想要儘快脫手的《囧媽》到底有多囧
    好久沒有罵電影,最近也開始了「前途無量」的自我反省,在看完了《囧媽》以後有了新的進展,正好趁這個不用出去探親訪友,也沒法去外面胡吃海塞,更沒有理由能去電影院的日子裡,跟大家好好聊聊。我相信昨天很多人都在說關於《囧媽》的事情。現在我們來理一理思路。
  • 《囧媽》院轉網囧了誰?
    本身此前帶頭提檔,就已經遭到了部分影院的反感,這次《囧媽》乾脆放棄院線投奔流媒體,算是把院線和影城們得罪了個遍。上海、浙江、南京、徐州、蘇州等電影行業共計5萬多位從業人員公開發表《關於電影的網絡首播的聲明》,表示此次「《囧媽》行為」,給全國影院帶來重大損失。並聲明要對接下來他們的電影「不配合」。今晚9點,上海聯合、幸福藍海等23家院線集體上書電影局,呼籲抵制並追回損失。
  • 最不囧、卻最樂極生悲,有閱歷的人才會懂《囧媽》
    《囧媽》劇照我之所以說這部電影不再「囧」,自然需要放在比較中才能突顯出來。而《囧媽》由於比比皆是的家庭溫情,讓我覺得它不太囧,也許因為這部電影是「囧」系列最後一部,所以徐崢故意讓它不再囧。不管如何,《囧媽》絕不是一部純喜劇,有些觀眾看後表示失望和不滿,就是因為抱著一種看輕鬆無腦喜劇的期待。但是,我不僅沒有失望,反而有些驚喜。
  • 囧媽,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中國式家庭
    裡面的家庭問題是現實中一半的家庭都有。囧媽劇照囧媽劇照囧媽劇照
  • 《囧媽》囧媽不囧
    今年春節《囧媽》不囧時事背景:春節檔各大電影紛紛排上檔,作為春節常客徐崢導演攜新作《囧媽》報到,臨近春節1月20日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上映,又在隨後兩天宣布在抖音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免費上映。《囧媽》在春節與其他幾檔勁敵電影實現了突圍。
  • 春節檔電影《囧媽》:子女與父母該如何和解?-虎嗅網
    春節檔電影《囧媽》:討論了母子關係,卻為什麼得不到好評?作為今年春節檔唯一一部得以與觀眾見面的電影,徐崢導演出品的《囧媽》在還未公映的時候就已引發諸多爭議。春節檔來臨前夕,《囧媽》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公映,引起了院線從業人員的激烈反應。
  • 《囧媽》簡要評論
    首先看這部電影的評分我是不想看的,但奈何泰囧給我留下太多的爆笑場面至今留在腦海,加之最近生活的原因我想看一些輕鬆的不動腦子的影片,於是我點開到了囧媽。這個影評沒有什麼真誠的思考,也沒有什麼從中獲得的啟發,我就是純粹的不留餘地的把腦子交給電影,不想任何事,不做任何思考,我就跟著電影走。
  • 囧媽:總以離婚開場的「囧系列」,為何不再追求複合的圓滿結局?
    《囧媽》中的妻子張璐,不再是一個模糊的身影,她有名字,有事業,有態度,她的婚姻她做主。女人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決定《囧媽》中兩個女人的人生,因為不同的選擇,產生了不同的結局。徐伊萬的媽媽,雖然和徐伊萬的爸爸,是因為浪漫的相遇而相愛,但是他們生活的並不幸福,爸爸喝酒、家暴,可囧媽為了兒子,選擇了隱忍,她半個人生都是灰暗不幸福的。當囧媽人到老年,終於熬出了頭,老伴已經去世,兒子事業有成,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唱唱歌,跳跳舞,可是,她幸福了嗎?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作為90後孩子的母親,觀影后感觸頗深,從囧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囧媽控制欲極強。我們看到囧媽始終想把兒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不斷地控制與改造。囧媽一心一意地改造兒子,兒子一直在逃離。幾乎每一位母親身上都有囧媽的影子,使我們有深深的代入感,引發深度思考。徐伊萬已經年近40,囧媽還不停地「投食」。
  • 《囧媽》之囧觀後感
    《囧媽》,無疑是年度「熱片」。「免費請全國人民在家看電影!」,徐崢導演此言一發,立刻引動爆點。全國院線排片撤檔,大年初一,APP網絡上,《囧媽》如約上線。站隊不如觀片。畢竟,一部電影從編劇到製作,凝聚了很多精力和資源,而影視作品的內在質量如何?才是大眾更為關心的部分。所以,這不,一家老少足不出門,抱著水杯看電影,都期待讓自己沉浸在徐導老少鹹宜的《囧》系列裡哈哈一樂。
  • 以《囧媽》為例,解析魔幻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價值及其魅力所在
    這也是電影中高潮的前奏和淚點之一,導演講故事的方式充滿了喜劇性,臺詞對白金句頻出,運用理性和感性的無縫銜接,不僅將伊萬和囧媽爭吵的根本的原因和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呈現出母子關係,婚姻關係應該如何溝通,懂得對方,舒服相處的大格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鑑作用,講述平凡人生活中內心深處的喜與樂,哀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