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復工 柯文哲打蛋昨是今非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爭議長達5年大巨蛋即將復工;5年來柯市府團隊面對大巨蛋,從轟轟烈烈的「五大弊案」開始喊起,上演浮誇的「打財團」個人秀,還穿插一連串拆蛋、解約的鬼打牆式的放話,如今大巨蛋復工,打蛋的柯文哲已昨是今非,也讓外界霧裡看花,現在只希望這場戲趕緊喊卡,勿再上演不必要的激情戲碼。

  2015年5月14日大巨蛋被發現不按圖施工,遭臺北市府下令停工,至今年6月22日第三次設計變更通過剛好滿5年時間,柯市府團隊今天針對目前大巨蛋停復工狀況、都審結果、及消防安全、交通疏導等各項議題,一次向市民做報告。

  但回想過去5年,當初喊得震天價響的「五大弊案」,柯市府抓不出遠雄貪婪罪證,如今證明弊案到頭來不過是虎頭蛇尾的一場空;當初宣稱一切公開透明,卻屢傳密室「喬蛋」,被議員酸像登革熱疫情,每年爆一次;柯市府團隊和遠雄集團鬥法過程中,炮口對內,把負責大巨蛋業務舊官員,說成是遠雄「門神」,如今看來是一場鬧劇,但舊官員卻含冤莫白。

  大巨蛋復工後,未來北市府與遠雄仍要針對"監察院"所指出的39項缺失,以及營運權利金等2部分進行議約,雖然柯市府強調,若沒有完成議約,不會給予使用執照,柯文哲今天也說,會讓大巨蛋更符合公眾期待、符合BOT精神及公眾利益,但現在的柯市府,已非當初意氣風發打蛋的柯市府,激情過後,市民對柯文哲還有什麼期待?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柯文哲劍指「大位」新政績?停了四年,臺北大巨蛋復工有望
    停工四年多的臺北大巨蛋近傳復工有望!根據臺北建管處證實,22日已籤準大巨蛋建照變更,最快端午連假過後就可發出建照,遠雄便可申請復工。而遠雄發言人楊舜欽表示,領照後需2個月施工準備,預計最快8月復工、2022年完工,且會向臺北市政府求償停工期間的損失。
  • 臺北大巨蛋將全面復工,柯文哲清理戰場劍指2024?
    停工多年的臺北大巨蛋終將復工,若順利,將在臺北市長柯文哲第二任任內完工。昨被問到是否是要讓大巨蛋在任內完工列政績?柯否認,說對他而言是「善後」。柯從第一任狂打五大弊案,到二任頻頻「善後」,外界不免解讀柯為了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已開始清理戰場,部署戰局。臺北市政府近來放寬大灣北段全區住宅、調降回饋金;鬆綁中山區條通使用分區;關渡平原違建政策也撤守轉彎。屢把收拾前朝爛攤掛在嘴邊的柯文哲,面對大彎北違規戶、條通違規酒店、關渡平原違規建築,最後都選擇了妥協,原本市民期待的政治素人堅持不見了。
  • 大巨蛋又陷互批戰火 柯文哲:會用溫柔態度讓雙方降溫
    華夏經緯網8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巨蛋爭議不斷,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昨親自領軍,在大巨蛋園區舉辦普度拜拜,似乎有意復工,趙藤雄更痛批臺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持續鬧事,一點專業也沒有。對此,林洲民今晨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趙先生,我,生氣了」,並嗆要在法院「單挑」趙藤雄。
  • 大巨蛋最快端午連假可望復工 藍綠狂轟柯文哲
    臺北市建管處22日下午籤準建照變更,最快端午連假過後可發給遠雄建照,遠雄便可申請大巨蛋復工。國、民兩黨北市議員聽聞,輪番炮轟市長柯文哲,只為明年2022市長選舉以及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不顧市民觀感與公安問題,大剌剌放水,欺騙市民,不可原諒。
  • 談大巨蛋「食不下咽」 柯文哲悔跟遠雄口水戰
    大巨蛋爭議不斷,臺北市長柯文哲21日於個人臉書、IG舉辦網絡直播便當會,談到大巨蛋議題,有別以往火速嗑便當,柯文哲笑稱「食不下咽」,並坦承「其實我很後悔」,當初不該跟遠雄打口水戰,應該裝一副笑臉的樣子,這樣什麼事情都沒有。     柯文哲日前接受財訊雜誌專訪,提到大巨蛋問題會在2周內用網絡直播發布了結。
  • 臺北大巨蛋讓遠雄續建?柯文哲:可研究
    臺北市長柯文哲。 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巨蛋」解約金錢從何來?議員王世堅更炮轟,市府一毛錢都不能賠,若要賠遠雄,就請柯文哲以自己的「黑卡」、自己的政治人格賠償,不能將市民當成「黑卡」賠償財團。    柯前天赴議會民進黨團報告大巨蛋案,但都無具體說明;昨中午柯與議會民進黨團三長吃便當,再度討論大巨蛋。民進黨團幹事長張茂楠建議柯,大巨蛋是否考慮讓遠雄續建? 柯表示尊重同意,並說「這是可研究的選項之一。」
  • 大巨蛋復工爭議延燒 臺北市議員告柯文哲涉犯圖利罪
    臺北大巨蛋復工爭議持續延燒,前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痛批臺北市長柯文哲開全臺惡例,北市議員林亮君、簡舒培10日也赴臺北地檢署告發柯文哲及前市府秘書長張哲揚涉犯圖利罪。柯響應,批評大巨蛋很簡單,但反對的人要提出對策,林洲民反嗆「5年前就講了,柯文哲記憶力衰退!」
  • 柯文哲大巨蛋語錄:此案最頭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北市政府大巨蛋案安檢報告今天出爐,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說,「我當臺北市長最頭痛的就是大巨蛋」,對於大巨蛋體檢報告被傳外洩一事,柯P還說「市府幾乎都被滲透    大巨蛋案爭議不斷,外界高度關注是否會拆除。柯文哲也頻頻對大巨蛋案發表相關言論。去年11月10日,柯文哲以市長候選人前往大巨蛋工地視察時,提到「若大巨蛋不符國際棒球賽規格,事情就大條了」,並表示「也沒有那種得標以後再修改規格,這個一聽就怪怪的」。
  • 林洲民轟柯文哲未查大巨蛋先復工 市府稱誤解
    臺北市府7日通過大巨蛋復工申請,建築師公會今將抽查第三次變更設計建照抽查,遭前都發局長林洲民質疑未抽查先復工。臺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林洲民可能有誤解,建照審查採取行政、技術分立,程序合乎相關規定。但林洲民說,行政、技術分立是「處理原則」,不是作為放任建築師不實籤證的藉口。
  • 遠雄大巨蛋復工 臺北市府部分批准
    遠雄12日提送4項大巨蛋復工計劃書,臺北市府昨邀結構等四大公會討論後,同意「防洪抽排水防洪」、「屋頂鈦板工程」、「損害維修」計劃,只要遠雄依市府意見修正、補送計劃書,就可以進場施工。    其中,「PC看臺版工程」遭到市府打槍,認為遠雄在施工計劃書中沒有清楚交代,是否與結構安全直接相關。    據報導,對昨天審查結果,遠雄指願意配合補充數據,為共同目標努力。
  • 多次密會遠雄惹議 柯文哲承諾:未來協商公開
    (圖/記者季相儒攝)    遠雄大巨蛋至今仍無法復工,日前還發生遠雄董事長趙藤雄遭起訴,讓大巨蛋案再添變數。而臺北市長柯文哲過去標榜公開透明,但卻被踢爆派市長室主任蔡壁如密會趙藤雄、前臺建中心執行長許銘文,引發外界批評。柯文哲9日備詢時表示,未來與遠雄間的協商都會在市府內部進行,且都會按照標準程序,公開透明進行。
  • 臺灣判決「大巨蛋案」 雙方均不服稱要上訴
    臺灣判決「大巨蛋案」 雙方均不服稱要上訴 2017-09-08 14:03:03來源:環球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周杰倫吐槽小巨蛋不讓自己開唱,柯文哲給答案了!「要給下一個周杰倫」
    周杰倫之前申請在小巨蛋開唱被拒絕小巨蛋駁回周杰倫演唱會申請,周杰倫怒斥回應並在線質問小巨蛋
  • 臺灣網紅農民批民進黨「不發現金」:昨是今非
    而網紅農民林佳新3日則是在臉書po出一篇民進黨2008年針對消費券政策的聲明,並批評「昨是今非」。蘇貞昌2日被問到為何不直接發2千元,他則是響應「直接發現金,有錢人他可能就放在口袋裡面忘了去消費」,刺激經濟沒有很大的效益。臺行政機構也說,實體三倍券部分7月15日起可持健保卡到郵局購買,也可以從7月1日起預購、7月15日起到四大超商門市領取,也有非實體三倍券。
  • 完成變更設計臺北大巨蛋即日起復工 預計2021年底竣工
    華夏經緯網8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大巨蛋因79處主要構造未按圖施工,違反相關規定在2015年被勒令停工,經申請第3次變更設計,臺北市府在7月16日核准,遠雄巨蛋公司7月30日提出復工申請,臺北市都發局也在8月7日同意復工,預定2021年底竣工。
  • 柯文哲承認備戰2024 自認選贏機率很低
    柯文哲昨天接受臺灣電視節目專訪時說,老子講「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做的不一定要依靠它,有功也不一定要居功,所以他還是按步調準備。但他也表示,從2018、2020年選舉中看清楚,除非一開始就能領先民進黨和國民黨8%,但媒體每天打壓他,他也清楚最後還會變成政黨總攻。所以現階段來看,自己選贏機會很低。
  • 臺北大巨蛋,好聚不好散
    大巨蛋案爭議一年多,臺北市政府確定要與遠雄在合意、合理情況下,朝解約方向前進。面對370億元賠償金額,鄧家基表示,大巨蛋每年都有財務報表、支出項目,未來雙方律師要討論相關細節;北市府態度明確,對遠雄已支付的部分,不能斤斤計較,未來市府會以公平合理、公開透明為原則讓遠雄感受到善意。但他坦言,財務是大問題,未來是否有人接受也是問題,需努力一步步解決,這也是為什麼昨天邀趙藤雄到入府會談。
  • 臺北「大巨蛋」復工!系全球室內巨蛋非對稱最大跨距的建築
    近日媒體報導,停工五年多的臺北大巨蛋將復工,若順利,將在2021年底竣工。臺北大巨蛋(Taipei Dome)是中國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一座興建中的都市開發區,位於光復南路、忠孝東路與市民大道之間,由臺北市政府以BOT模式交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巨蛋公司興建與營運。主體為一座室內棒球場,即俗稱的巨蛋。為了跟早已經落成的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做出區隔,因此稱為臺北大巨蛋。
  • 臺灣新聞臉:柯文哲大勢已去?
    柯文哲是《臺灣新聞臉》欄目討論的「常客」,但沒有一次的訪談像這次一樣,兩位嘉賓對柯文哲的政治前途一面倒地充滿悲觀態度。 的確,近來柯文哲危機重重、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