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終其一生追求的不過是
自我認同和價值感
我們應該學會愛自己
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溫暖
在落寞的時候,給自己擁抱
在疲倦的時候,給自己慰藉
我們最該取悅的其實是自己
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虧欠自己。
乘著陽光正好,微風微醺
告別這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給自己放個假
去尋找生活的另一面
去遇見旅途中的另一個知己
嘿,朋友,你有多久沒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不知你是否也會在平淡的生活裡突然冒出想旅行的念頭?我已經許久沒出去旅行了,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許多的出行計劃都受限,加上工作的忙碌,我快忘記旅行是什麼感覺了。
恰好,本周,陳先生去福州培訓,我又有個帶著改卷任務的雙休,於是,來場小旅行的念頭馬上湧現,果斷決定去永寧。
依舊是簡裝出發,沒做什麼攻略,甚至都沒想多少,就去動車站坐大巴到石獅,再坐公交到永寧。若時間有限,又想安靜,我會首選去永寧。
這裡遠離市區,沒有車馬喧譁,有的只是最天然的風景,最淳樸的閩南生活;這裡有一種獨有的情懷與閒適,讓人忘卻紛爭與煩惱。
大三時就去過永寧了,這已經是第五次來永寧了,每次都有不同的心情和體驗。想來永寧已經很久了,特別是今年以來,狀態不佳時,看到阿斌和蔥頭的朋友圈,總想回去看看,也想趁機調整狀態,重新做回那個喜歡的自己。
兩年多沒到永寧,既期待又害怕。不知道它變得怎樣了,不知道是否也被商業化了。下車時,看到有些雜亂的菜市場,看到安靜的老街,看到街旁的店鋪招牌,我安心了,沒有多大變化,還是我心心念念的那個永寧。
永寧古鎮,三面環海,適合愛海的你。
日出、日落、玩耍都可去不同的海,供你靜靜欣賞或嗨玩。
狹長的永寧老街,青石板路,供你細細品味這安靜的閩南古鎮,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永寧老建築,凝固的歷史文化。多種風格,既有閩南式的紅磚古大厝,也有南洋風格的「番仔樓」,還有中西合璧的。這裡既有悠久的閩南文化,還有隨處可見的華僑奮鬥史,以及革命烈士的愛國史。一座低調的小鎮,其背後深厚的歷史文化足以令人驚豔。兩家都各有特色,掌柜都很熱情,可以供你感受地道的閩南客棧和民宿,自助式的管理,讓你自由地玩耍。掌柜都是很Nice的人,逗比的阿斌,溫柔的蔥頭,在這裡,溫暖、安靜、舒服,任由你發呆、嗨唱。五柳院不時還有聚餐、篝火晚會、看戲等集體活動,頗有意思。當然,也可同其他旅者,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聽聽遠方的故事,也是不錯的體驗。周六早晨本想看日出,但天公不作美,颳起了大風,索性就睡到7點,然後去趕個早市,悠閒地吃永寧古早味。這次來,玩的東西和想看的景,自在心情最重要,其他,順其自然就好,就想退去這一身疲憊,找回那個元氣滿滿的自己。於是,宅「南門七號」,品小吃,逛古街,看古廟,找老建築,感受背後的歷史文化,感受靜謐的古城慢生活。
走在青石板上,我腳步放慢,感受著永寧古城的慢生活。我想放下那些角色和責任,在這異鄉裡做個陌生人,重新遇見不一樣的自己,感受著異鄉的人間煙火味,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我不斷回憶曾經——那個愛旅行的姑娘,思考而今的我,和那個喜歡的自己有何不同了?答案是殘酷的,我似乎活成了那個討厭的自己,工作忙碌是生活的主旋律。而且這2年工作上也沒多大進步,越來越沒空做自己喜歡的事,越來越少接觸文藝活動,甚至閱讀都成了一種後進生趕作業,每次時間快到了,趕緊讀。
精神生活質量下降,低效忙碌的背後,身心疲憊,自我價值感低,顯然,這不是我所喜歡的自己,我已經活成了一個沒有元氣的「體制人」。這也是我想本次旅行的重要任務,治癒心靈,找回元氣滿滿的自己。
在朦朧煙雨中,我撐著傘,邊走邊梳理思緒,總結懷念的自己的元素有哪些,為什麼當時可以抽出時間出來旅行而現在卻不行,哪些束縛著我,以及解決措施有哪些。其中,最揪心的是,忙碌的體制人就無法抽出身來擁有高質量的旅行了嗎?成家立業的女人就不能兼顧旅行和家庭事業了嗎?雖然有些困難,但也不是不可能的,所謂熱愛可抵萬難,若真的深愛,就得排除萬難去實現。在行走中,直面內心,與自我對話,這是我在旅途中常做的,也正如此,每次歸來,更加了解自己,更堅定堅持所愛。
所以,這世界,總有一個角落能夠安撫你,讓你安靜做自己。
我很慶幸那個安靜的角落離我不遠,我很慶幸那個安靜的角落還沒有被商業化,很慶幸還有「五柳院」和「南門七號」,讓我可以駐足,想呆多久都可以。
來到「南門七號」,蔥頭看我說了句:你看起來很疲憊。一語道破,的確,我很累。既有身體的累,每天圍繞著班級那50個熊孩子團團轉,沒做出什麼有成就感的事,但雜事瑣事不斷,20多歲的姑娘跟40幾歲的媽媽樣,每天操心著各種雜事。從上學期復學以來,處於壓力狀態已經很久了,暑假線上上課一個月,畢業論文開題,忙完就初三開學,頻繁一周上6天的課,精神上,我也是處於疲憊,甚至快要麻木的感覺,越來越習慣一周六天的工作時間,越來越習慣這樣的低效忙碌。我把很多時間都花在了照顧熊孩子上,做了太久的大人,但卻少有時間去顧及自己,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所以,我想借著旅行來放鬆自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踩著柔和的海灘,看著溫暖的日出,欣賞著絢爛的晚霞。在岸堤上悠閒散步,感受著溫和的陽光,盡情玩耍,或在青旅裡靜靜地發呆,這一切都是那麼令人享受,享受著這歲月靜好。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工作,也需要努力工作,但努力工作的目的不只是有個可觀的收入,還需要從工作本身中獲得快樂和價值感。雖然,成為教師,也是我所喜歡的工作,但無止境地忙,肯定不是我最初的期待。工作四年多來,我深感教師壓力的增大,自己一年比一年煩惱,工作壓力也一年比一年大。你無法改變外界,只能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去工作,給自己一些時間,在忙碌和私人生活裡做個平衡。不被忙碌的世界帶亂節奏,失去自我。
有時候,我很懷念剛畢業的自己,生活和工作分的比較開,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那時,我總是周一到周五好好工作,周末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參加各種文化活動,認識了許多有意思的朋友,忙的不亦樂乎。同事開玩笑地說:周末都是在朋友圈才能見到你的。但後來我也難逃宿命,也過起了和很多老師一樣的生活,固定、一成不變。而今想想當時的自己,只能用瘋狂來概括。
我們不是工作的機器人,工作始終是忙不完的。經歷了這兩年的變故,我也深刻明白,不能把所有的快樂建立在工作上,否則很容易失望,最靠譜的是自己的成長和好心情。如果可以,我希望過回彈性的生活,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工作上盡力而為,生活上用心經營,爭取更豐富和精緻些。
我可以忙一段時間,然後用旅行或其他文藝活動作為給自己的一個獎勵,這樣,讓自己更有動力工作,也能收穫工作和豐盈自我的雙豐收。但如果是低效的忙,那真的是浪費青春。有些東西,並不是靠我一個小女生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的,不要奢望一次勸說和行動就可以改變別人,任何人的醒悟都需要契機,都需要一定的經歷。作為老師,我能做的更多是適時關愛,然後靜待花開,凡事,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就好。
原來的我,是一個很愛浪的女生,但戀愛後,我就很少出去了,周末基本都和陳先生在一起。他工作比較忙,我們周末呆在一起就是約會了。有時候兩個人都有空了,我提出去哪裡走走,他會帶我去,然後給平淡的生活一劑甜味。有人問過我,這樣的生活是你所期待的嗎?會不會有落差,我似乎習慣了,也沒抱怨什麼,但想想自己目前的生活,真的離原來理想的愛情生活差異有些大。究其原因,不過是捨不得難得的周末兩人相處的時間,還有,有時候兩個人喜歡的風景不大一樣,一個人去,不忍心拋下他,有時候交通不便,也需要自駕。兩個人去,他不喜歡就心不在焉的,我玩的也不開心。於是,忙不完的工作成了周末的常態。
一直以來我們的相處模式就是放養,我們相信彼此,不束縛彼此。他喜歡獨立的我,而我喜歡獨立、有想法、善于堅持、敢於挑戰的自己。我們存在差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相愛著。平日裡,我也可以溫柔和小鳥依人,也可以好好陪他加班,聽他嘮叨工作和生活瑣事,我們也互相逗比,在我們的時區裡快樂幸福著。所以,我為什麼要壓抑著自己喜歡旅行的愛好呢?我為什麼不偶爾出去一個人旅行呢?
這次旅行讓我明白:愛,不是時刻粘著,不需要捆綁,而是互相成全彼此做更好的自己,一起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哈哈,經常和陳先生說的)
我愛你, 也珍惜和你相處的時光,但我也希望有適當的自由,讓我有機會做那個喜歡的自己。
我們也曾叫喊著: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而今,你的身體或靈魂是否依舊在路上呢?那些曾經背包走四方的朋友們,你們是否也安定下來,踏踏實實過日子了呢?
願你重溫過往時,依舊滿心歡喜,無怨無悔。
當生活有些苦時,別忘了,用一場旅行,治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