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Ella(陳嘉樺)傳出將離開華研獨立發展的幾天後,S.H.E製作人王治平日前在微博曬出了一張排練照,並配文稱:「17音樂會彩排!Day1!期待中的期待!」疑暗指S.H.E將舉辦音樂會,不過不久後該微博便刪除了。華研方對此回應表示:「17周年相關活動在籌備中,確認後公布。」
7月10日,臺灣多家媒體相繼報導,Ella將出走華研,9月成軍月合體後,經紀事務將正式交由老公賴斯翔註冊的公司「勁樺娛樂有限公司」打理。該公司成立於10月3日,註冊資金為300萬元新臺幣。
消息傳出後第二天華研股價便直線下降,最終以126.5點收盤,創4個月新低,市值蒸發6.62億新臺幣(約1.44億元),損失相當慘重。7月12日,華研緊急發出聲明止血:「與Ella合約尚未到期,也並無解約之事。」然而並無多大效果,12日當天市值蒸發也達到了1.3億元,兩天之內華研蒸發市值接近2.8億元。可見此次Ella出走傳聞影響之大。
根據華研的公告顯示,公司去年營收約15.53億元,其中藝人經紀收入約佔72.12%、音樂版權授權佔24.53%、實體產品佔3.35%。據業內人士估算,僅S.H.E3人,去年就為華研創造了超過4億元的收入。
市場普遍認為,一旦Ella出走自立門戶,很可能引發S.H.E另外兩位團員一同離開華研,將嚴重影響公司未來的營收表現。其實,在此傳聞之前,華研的財務成績相對穩定。最新公告顯示,華研累計今年前5月營收7.21億元,淨利潤2.02億元,每股盈餘4.27元。公司第一季每股盈餘1.62元,第2季起營收增溫,5月除了有一場演唱會外,藝人經紀以及歌曲授權增加,帶動單月營收站上2億元,為歷史次高。
不過一旦「Ella出走」為真,那麼S.H.E三人、林宥嘉、鬱可唯等公司頭部藝人的歌曲版權的收入能否在今年彌補藝人經紀收入上的缺失,對於華研來說將尤為關鍵。從這個時間節點來看,今年3月份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據公告顯示,華研今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高毛利率音樂授權業務的成長,由於與網易雲音樂的合作為保底加結算方式,用戶普及度比以往增加,華研每個月音樂授權金額有望出現倍數成長。
此次「Ella出走」、「華研股價暴跌」風波證明了頭部藝人對於唱片公司的重要性,從財報從亦可解讀出,音樂版權對於唱片公司營收的重要性。今年2月9日,國家版權局要求,兩個平臺相互授權音樂作品,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
自此,平臺之間競爭的「正面戰場」再度升級,為了1%的差異化曲庫,平臺願意付出高額的真金白銀,也因此,在這半年時間裡,頭部音樂版權價格再次經歷了一輪漲勢。
在3月1日與華研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之後,3月6日網易便與阿里音樂完成版權轉授權合作,用華研和天娛的版權從阿里換來了一直缺失的滾石音樂和S.M.的版權,完善了曲庫。同時,華研作為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之間那1%無需轉授權的內容,在今天依然扮演著「阻擊」騰訊音樂重要砝碼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什麼網易肯花5億元的天價(新浪財經3月6日消息)也要從阿里手中搶下華研的原因。
而「網易的1%」在近日又有了新的積累。7月15日,網易雲音樂與樂華娛樂正式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樂華娛樂將旗下所有歌手、藝人及音樂作品的網際網路音樂版權正式授權網易雲音樂,其內容涵蓋了韓庚、UNIQ、宇宙少女、樂華七子NEXT、YHBOYS等團體及藝人在以往和未來的音樂作品。
在此之前騰訊音樂其實同樣擁有樂華的部分歌曲版權,鑑於最近樂華娛樂因吳宣儀、孟美岐與火箭少女之間的分歧問題,在微博上不少網友懷疑樂華娛樂是遭到了騰訊封殺。
目前樂華與騰訊是否交惡不得而知,畢竟目前火箭少女隊已恢復正常活動,在最近樂華對外的發聲中,其所透露的信息也是不會徹底撕破臉,作為當紅的偶像經紀公司,樂華的籌碼是——還可以和愛奇藝優酷合作。當然,在音樂之外,樂華可以選擇網易雲合作。實際上,在今年6月份樂華與網易雲音樂就有過一次數字專輯的合作。6月21日,樂華七子NEXT的首張專輯就在網易雲音樂上線,首日銷量就突破了50萬張,截至發稿前,該數字已經接近69萬。
在網易接連拿下華研以及樂華的獨家,完善了自己的「1%」後,當前的版權市場格局又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音樂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
由上圖可見,當前還沒有一家數位音樂平臺擁有最完整的曲庫。騰訊沒有拿到天娛和華研的版權,又剛剛「失去」了今年大火的樂華娛樂;網易雲音樂沒有英皇、相信音樂以及YG的版權;阿里音樂除了缺少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兩家太合系的內容外,還沒有獲得獨立音樂大廠摩登天空以及樂華娛樂的版權;剛剛更名後的千千音樂的版權情況距離前面幾家目前還相距甚遠。
△音樂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
△李宇春、五月天較舊作品在網易仍有版權,最新作品無
雖然從主流唱片公司和廠牌的對比情況來看,似乎騰訊、網易以及阿里三家之間的版權差距在國家「強制」轉授權後,相差還不算太多。但對於在主流以及獨立音樂市場更加頭部的藝人,以及今年擁有巨大流量的偶像、音樂選秀類綜藝歌曲版權的投入,騰訊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據數位唱片公司高層對音樂財經確認的消息,為了獲得具有競爭力的版權內容,騰訊音娛和網易雲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從資金量來說,騰訊實力更強,籌碼更多,在優質版權內容的爭奪上,可以開出雙倍於網易的價格。但從平臺屬性來說,網易雲音樂的用戶離原創音樂和音樂人更近一些,對於新興獨立廠牌和音樂人來說,網易雲還是非常重要的樂迷培養基地。在石頭計劃的基礎上,2018年5月又宣布推出「雲梯計劃」,把扶持範圍擴大到「音樂人」和「視頻」內容創作者。
不過,去年底以來,經歷一輪整合,目標更加清晰的騰訊也騰出手來,往原創音樂這一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資源,直擊網易雲最核心的內容資產—原創音樂和獨立音樂人。為了搶奪原創音樂市場,雙方進入了「正面戰場」階段。
音樂人扶持計劃
2016年11月,網易雲音樂啟動「石頭計劃」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宣布未來一年投入2億資金,從推廣資源、專輯投資、演出機會等7大方向,對音樂人進行全方位支持;2017年7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宣布推出「騰訊音樂人計劃」,不僅包括宣發,還將把服務延伸到作品發行、宣傳推廣、數據管理等7項服務中,全產業鏈支持音樂人。
原創音樂榜單
為了對抗網易雲音樂平臺的雲音樂飆升榜、新歌榜、原創歌曲榜、熱歌榜。2017年9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騰訊音樂人原創榜」,除了基於在線音樂平臺播放數據外,還特別邀請業界資深樂評人、金牌製作人、知名獨立音樂人和明星唱作人組成陣容強大的「星級評審團」,對每期的候選歌曲進行專業審核,並對榜單TOP 10的作品進行獨到點評。
線下沙龍
2017年8月,「網易音樂人沙龍」首次落地,作為「石頭計劃」的延續,該沙龍旨在通過專業技能的分享,幫助獨立音樂人們更好的了解行業運作常識,掌握科學的方法,以便更好的推廣自己和作品;4個月後,騰訊音樂娛樂落地了第一期「月亮沙龍」。同樣,該系列沙龍希望可以持續探討行業熱點話題,為廣大音樂人和樂迷提供深度乾貨。
線下演出
2017年5月,致力於支持獨立音樂人在線下有更多演出機會,網易雲音樂為獨立音樂人推出了落地於線下Livehouse的演出品牌活動「雲豆現場」;2018年1月,騰訊音娛推出了致力於扶持音樂人演出及巡演項目的品牌「不凡現場」。
7月8日騰訊發布公告稱,已向港交所提交分拆在線音樂娛樂業務,並讓其在美國公開上市的建議。
靠價格還是靠資源、通過平臺間的版權置換、還是擴大對音樂人的服務維度……依靠何種方法豐富自身的1%,拿到更多獨家授權,都取決於各平臺的發展思路,而這也將決定未來中國數位音樂發展下一步的格局演變。
編輯部安西西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宋子軒
郵箱:zixuan.song@chinambn.com
商業 | 網易雲音樂拿下華研國際版權:一次「各取所需」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