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高倉健給我們留下的恆世經典之作。
1955年,24歲的高倉健因家人反對他的婚事而離家出走,隻身去應徵新藝製片廠劇團管理見習生。東映事務理事一個叫牧野光雄的伯樂發現了她,便將他拉進新演員訓練班。「要我這樣笨嘴拙舌的人去當演員,真是難受,但為了生活,什麼都得做了!」高倉健回憶說。此時,他把小田剛一的名字改為高倉健。
1956年11月 高倉健初登屏幕,拍攝了《電光空手道》。他主演的《電光空手道》與《流星空手道》在1956年1月的新年黃金檔期推出。接著,他主演了《大學的石松》、《喧譁社員》等系列影片。但在當時古裝片盛行,他的幾部時裝片並未引起反響。
《螢火蟲》一片由日本著名導演降旗康男執導,該片描寫了兩位老人相濡以沫40年的情感生活。影片主人公山岡秀治(高倉健飾)二戰時曾經是鹿兒島知覽基地的一名特攻隊員。戰爭結束後,山岡僥倖活了下來,並結識了知子(田中裕子飾)。結婚以後,兩人在鹿兒島過著默默無聞的捕魚生活。時光匆匆,轉眼就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山岡的好友、一位原來的特攻隊員不堪病痛折磨而自殺,消息傳來,山岡非常痛苦。而此時知子也患上了癌症。山岡夫婦相互約定在有生之年去完成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意願———結伴奔赴韓國……
這部影片是高倉健參加演出的第203部電影,也是他與降旗康男導演的第十八次合作。
《千裡走單騎》是2005年10月22日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在兒子生命最後時刻表達自己的愛意和懺悔,走上一段自我心靈的救贖之旅。《千裡走單騎》是張藝謀在拍攝了《英雄》、《十面埋伏》等的商業片之後,對文藝片的一次回歸。該片投資達6000萬,耗時5年,並特地請來28年前的偶像、已七十多歲的日本影星高倉鍵主演片中高田一角,演繹這部發生在中日兩對父子之間的樸實故事。影片再次充分展現了張藝謀豐富的鏡頭捕捉力,人物動作和鏡頭表達上十分得當,背景音樂一次次把情感推向高潮。以硬漢形象成名的高倉健,在片中飾演的父親形象溫情動人,令影片顯得更加唯美溫馨。
2006年高倉健憑藉該片獲第十屆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獎。
《致親愛的你》
2011年,高倉健以80歲高齡參演影片《致親愛的你》,這是高倉健的第205部作品,也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該片講述了有關獄警倉島英二(高倉健飾)追憶已逝妻子的一段旅程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拼命工作在車站銷售便當的田宮,卻還是無法承受妻子背著自己在外面找其他的男人;七年前離開妻女的高原,在看到女兒的結婚照時欣喜的臉龐;失去丈夫獨自支撐著整個家庭的港口小飯館的老闆娘,還有那個站在夕陽下洋溢著一張笑臉,自豪地說出:「我一定會給她幸福」這樣的話的男孩子,他們就像是好多人的縮影,變成一幕一幕短小的情節,可是在其中,你一定也找到了似曾相識的場景吧。是那些煩惱的模樣,還是那些對未來渴望的笑臉呢。都有吧,痛苦與快樂並存,生與死共有的,才是完整的人生。
「漫漫人生路,行行復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間路。」謹以此向高倉健致敬,謝謝他給我們留下這許多經典。一路走好。
《暴力街》
1963年3月,32歲的高倉健主演《暴力街》,此片為他出演俠義片的起點。
《追捕》
1976年2月,高倉健參與拍攝《追捕》。
《追捕》作為文革之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高倉本人也成為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偶像。中野良子在《追捕》中飾演的真由美和高倉健飾演的杜丘等銀幕形象,影響了70-80年代眾多的年輕人,影片《追捕》跌宕起伏的情節、緊張急迫的音樂使本片成為當時觀眾心目中的經典,《追捕》一片的電影表現語言亦影響了一代中國電影人。這部影片至今仍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高倉健的鼎盛之作。《追捕》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充滿懸念的結構安排使這部影片大受歡迎,甚至還衍生了無數與《追捕》相關的文藝作品,檢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臉龐、豎領子的風衣、凜冽的眼神,使高倉健成為了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
從1964年到1975年整整12年,高倉健演了近一百部黑幫片,令他感到十分厭倦。當年有個服裝廠依照高倉健那款風衣生產了10萬件,結果半個月時間就賣完了。
《幸福的黃手帕》
1977年,高倉健拍攝《幸福的黃手帕》。這個電影一般被看做是《遠山的呼喚》姊妹篇。特別是《遠山的呼喚》結尾是丈夫入獄妻子盼歸,而這個電影恰好說了一個出獄的丈夫歸來的故事。這個電影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客串鄉間警察的渥美清,這個斤斤計較便當漲價的邋遢大叔卻讓高倉健感到了久違的溫暖:錯了,就要負責,然後重新開始。人生似乎可以如此簡單,沒有前科,不必追悔,重要的是今後如何生活。
高倉健因拍攝《幸福的黃手帕》獲得第51屆《電影旬報》男主角獎、第32屆每日競賽會男演員演技獎、第20屆藍絲帶男主角獎、第一屆日本學術會男主角獎。
《動亂》
1980年,高倉健拍攝電影《動亂》。影片描寫了處於動蕩年代的日本年輕一代軍官由於親眼目睹了政界和經濟界的腐敗現象,決心發動政變推動昭和維新,結果遭遇完全失敗的過程,期間摻雜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高倉健成功塑造了一個認真誠實但不善於以言辭表白愛情的男子漢形象,吉永小百合則以上佳的演技刻劃出了一個能夠忍受一切不幸的婦女的內心世界。影片曾為1980年日本十大賣座片第十名。高倉健憑藉該片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遠山的呼喚》
《遠山的呼喚》是由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執導,倍賞千惠子、高倉健、吉岡秀隆主演的,1980年3月15日在日本上映,這是一部謳歌小人物平實友情和愛心的鄉村式電影。《遠山的呼喚》曾獲1980年的《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每日電影競賽優秀獎、日本電影協會優秀影片獎、日本文化廳優秀影片獎,及第四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81年同年因拍攝《動亂》、《遠山的呼喚》獲得第四屆日高倉健本學術會男主角獎。
《鐵道員》
1999年的電影沙龍,有人沉湎於肌肉李維斯的駭客帝國,有人驚恐於喋喋不休的連環兇鈴,有人愉悅在愛立信形象先生的最後香港電影舞臺。但世界電影行業卻有一批孜孜不倦崇尚文學電影的同志在努力尋找人類內心深處失蹤的羊羔。《鐵道員》便是《中央車站》、《美麗人生》、《紅色小提琴》等片的東方版,日本作為獨立製片為主的電影生產國,擅長刻畫小人物的平拓人生,前幾年竹中直人的《等救火的日子》便是反映偏僻小鎮消防隊員平淡悲喜的佳作,製作精良的《鐵道員》並不是讚揚普通勞動者的職業頌歌,它更加突現人內心寂的瘡痍。人,獨立於社會,卻又孤立於社會之中。
高倉健憑藉1999年主演電影《鐵道員》,獲得第23屆蒙特婁世界電影展優秀男主角獎、第44屆亞太影展男主角獎、第32屆日本學院獎最優秀男主角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