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症時,幾乎人人都是談之色變,但我們也都抱著僥倖心理!
在大家看來,自己身體非常健康、又沒有做什麼壞事兒,癌症自然也就不會找上自己!
但事實上,有大量數據研究都表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只要人還活著、細胞還在不斷分裂,患癌可能就不會消失。
而且,癌症的病發原因相當複雜,這牽涉到了遺傳基因、年齡、後天致癌物接觸等多個方面,甚至性格都可能會影響癌變!
更為可怕的是,在癌症早期,大部分患者都沒有典型表現。
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近400萬癌症患者中,有近2/3都已經走到了中晚期,甚至是在出現嚴重併發症之後,才發現了癌的存在。
而晚期癌症患者五年內生存率極低,部分惡性程度較高的晚期癌,短短幾個月內,病情就可能突然惡化、發展、併發症出現,患者也會因此死亡!
所以,從多個角度來看,癌症的預防、早發現意義,遠要比晚期治療重要的多!
就目前癌症現狀來看,我國最為高發的癌症類型就是內臟器官癌變。而想要防治癌症,最佳的辦法就是定期進行防癌篩查,特別是以下四個部位檢查不能少:
1、肺癌
這是我國最為高發、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類型,它不僅是總排行榜中在第一位,女性易患癌症類型中,它也是僅次於乳腺癌的存在,我國每年新發的肺癌患者,就達到了近70萬人。
有肺癌家族史、長期生活在汙染嚴重的地區、常年吸菸和被動吸菸、工作性質特殊(接觸放射線、汽油、化學物品、廚房油煙、石棉)等人群,就是肺癌的高危者。
目前來說,肺癌的篩查手段主要就是ct,特別是低劑量螺旋ct的準確性更高。
2、胃癌
胃癌是我國消化道癌症中,最為高發的類型。
它不同於其他的內臟器官癌變,胃癌早期可能僅僅只是一處黏膜損傷、顏色改變,通過普通的彩超、ct,根本就不能發現問題所在。
因此,胃癌最佳的篩查方式就是「胃鏡」,對於常年患慢性胃病(胃潰瘍、息肉、萎縮性胃炎、糜爛)、有胃癌家族史、45歲以上人群、常年感染幽門螺桿菌等人群而言,就是胃癌的高危者,需按照醫生要求,定期進行胃鏡篩查。
3、大腸癌
大腸癌是消化道癌腫,僅次於胃癌的存在,且它和胃癌相同、都是消化道內的癌變,普通檢查很難發現問題。
50歲以上人群、有腸道疾病(息肉、潰瘍性腸炎)、有腸癌家族史、有腸道腺瘤性息肉家族史、有息肉病史等人群,應當定期進行結直腸鏡篩查,這是最直接檢測腸道黏膜健康的方式,能發現95%以上的早期結直腸癌變。
4、肝癌
肝癌在我國的死亡率相當高,患者五年內生存率僅僅在12.5%左右。
臨床認為,存在肝癌家族史、有慢性肝病(B肝、C肝、肝硬化、酒精肝)、常年酗酒、年齡在50歲以上、生活在沿海潮溼地區(經常接觸黃麴黴素)等人群,就是肝癌的高危者。
肝癌的篩查方式有很多,包括了肝臟彩超、針對性ct、腫瘤標誌物篩查等。
其實,從上文中的內容不難看出,防癌篩查並不是特指某一種檢查手段,而是根據個人實際年齡、家族和疾病史、症狀、生活地區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之後,決定的篩查方向。
所以,對癌症高危人群而言,定期進行防癌篩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