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銀杏落葉時,在徐州的戶部山民俗博物館裡,藏著大師級的秋天。一片金黃,隨處可見的落葉,是此時徐州最美的風景。
鬱達夫在《故都的秋》中說,「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
秋天的銀杏樹,於我也是如此。
如果你還未曾來過這裡,那麼請跟隨我的筆尖,盡情暢想,靜靜欣賞這秋日的美麗吧~
銀杏飄落在磚瓦上,為素日沉悶的院子增添了一絲柔情。
走到院門前,最吸引眼球的便是這株碩大的銀杏樹了,金黃燦燦的銀杏葉鋪滿了地面,別有一番風味,讓人不禁讚嘆。
當一陣風吹過,滿樹的銀杏葉在風中搖曳,像極了漫天飛舞的蝴蝶,讓人沉醉。
經過這裡的孩童,他們愉快地將落葉撿拾,又挑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那一片,小心翼翼的放進自己的兜裡,想要留住這秋天的美。
對於戀人們來說,這銀杏葉就是最浪漫的情話,他們在銀杏樹下許下約定,親吻擁抱,這一刻,眼裡的秋天已化作心中的滿滿的愛意,此時即永恆。
鄭家大院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大門外有影壁牆,兩邊各有一旗杆座,顯示功名。影壁牆兩端各有一棵大槐樹。現在除了大門依存,槐樹與旗杆座沒有了,變成一條大路。鄭容儀、鄭舜年老人回憶,她們童年的暑天,大槐樹下是她們乘涼、遊戲歡樂的地方。立在那裡,童年的嬉戲情景猶在。
大槐樹沒有了,但是北院的銀杏樹卻依然蓊鬱,據說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枝椏四蔓,枝葉覆蓋了整個院落,盛夏綠蔭了無暑氣,中秋落葉滿地金黃。老人們回憶,童年時,銀杏樹沒有這麼粗,枝椏也沒有如今這麼鋪張,但是春夏綠蔭、金秋白果,卻是難忘的。銀杏樹鄰近劉家牆垣,牆垣之下是孩子們的聚樂所在。百餘年前,一位三奶奶進門,婚宴後,全家老幼就是在這棵大銀杏樹下拍的合家歡照片,只是如今照片不見了。
鄭家大院興盛時,有南北兩院,南院分為前後院、花廳院;北院也分為前中後三院。北院的後院有塊巨石,孩子們在此玩樂打滑溜,久了巨石竟被磨得光滑錚亮。後來為了方便進南院,遂鑿石為階。
摘自《戶部山大院往事之鄭家大院》李世明
戶部山的銀杏,如你所見,是別樣的美,讓人心靜,讓人沉淪,讓人迷醉。
北風吹起落葉,零零散散。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仿佛曆史就在腳下,跳過那些炮聲隆隆的殘酷片段,有的,只是文化沉澱後的靈韻。
許是季節對了,讓整個戶部山都變得高貴,滿眼的金銀。
能欣賞到這金色天地,我與秋天的約會也算圓滿了。文章的最後,放一段戶部山銀杏之旅的Vlog,願你喜歡。趁著當下,帶著你愛的人去戶部山民俗博物館欣賞吧,錯過了又要等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