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影響照片的影調和明暗部細節保留程度,決定了一張照片是否合格,而相機的曝光依據的是其測光結果。
換句話說,選擇合適的測光方式,恰當地進行測光並得到正確的曝光結果,這是拍出好作品的第一步,是基礎中的基礎。
測光不好,曝光失誤,再好的景也出不來。
測光失誤,曝光不好,再好的景也出不來
要想知道如何合理地控制曝光,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相機的幾種主要測光模式,它們各自的特點,以及適用於何種拍攝條件。
別讓作品輸在起跑線上啊,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稱呼最複雜的一種測光模式。
它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平均測光、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多重測光等,但原理都大同小異:
將畫面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進行獨立測光,然後依此計算出整個畫面的測光平均值。
平均測光原理示意圖(63區域)
平均測光的本質就是,顧及畫面每個部分。分區越多,對畫面各部分的「關照」就越細緻。
依據平均測光模式進行的曝光,直方圖比較均衡,高光部分不易過曝,而低光部分不易過黑,適用於大多數拍攝情況。
在順光條件下拍攝,光照均勻,畫面中不存在明顯的明暗對比,就用這個最省事快捷,效果也很不錯的測光模式吧。
拍攝正常光照條件下的大風光時,平均測光表現得很不錯。但在有的風光拍攝場景中,平均測光表現並不好。
例如,拍攝光比很大的逆光風光時,平均測光計算出來的「均值」並不具備太高的參考價值。
做個簡單類比:兩個人,一人月收入1000,而另一人月收入9000,得出結論「人均月收入5000」,合適嗎?
在這種計算方式下,曝光結果往往不盡人意,不是亮部過曝就是暗部過黑。
在畫面中存在大片陰影時,平均測光往往也很難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
我們很可能需要針對性地強化陰影,增強光影對比的效果。而「和稀泥」的平均測光往往無法滿足拍攝需求。
如下圖,在這種明暗部交錯的複雜光影條件下,平均測光得出的結果實在是不足為憑。
在需要對畫面曝光進行針對性精確調整的場景中,平均曝光很難滿足我們的要求。
或許有人說「可以手動調曝光補償啊」,但每拍一張都要手動調 ev,這樣是不是太麻煩了?
該輪到號稱「最專業」的點測光登場了。
點測光,顧名思義,是只對畫面中很小的一個點狀區域進行精確、獨立的測光,而忽略畫面其它部分。
點測光原理示意圖
在實際操作中,點測光模式的選取面積比示意圖上要小得多,往往只佔整個畫面的4%到6%。
當光源複雜,畫面存在大片明暗對比時,點測光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能依據攝影者的意願靈活調整,有選擇地突出某一部分。
日落和剪影,不用點測光很難拍好
點測光的最大優勢是精確性和靈活性,但這同樣也是它最大的問題:需要自行選擇測光點。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測光點呢?有一個基本原則:選擇中間調,也就是在大光比的環境下,選擇畫面亮部偏暗處,或暗部偏亮處。
例如,拍日落時,選擇亮部偏暗處,天空中沒有直接被餘暉照亮的部分作為測光點。
在例如,拍攝樹林逆光照時,選擇畫面暗部偏亮處,陽光在地面上的投影作為測光點。
依據這個原則選擇測光點,能最大限度在大光比環境中,儘可能保留畫面的明暗部細節,取得較好的畫面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相機的測光點是固定在畫面正中的。要選擇測光點,就要用到曝光鎖定(AE-L)功能。
移動取景框,讓畫面中心對準你選好的測光點,然後按下這個 AE-L 按鈕,記錄下測光數據,再重新取景構圖就可以了。
中央重點測光的原理和平均測光的原理相似,也是將畫面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獨立進行測光。
所不同的是,在計算總體測光值時,該模式會對畫面各部分進行加權計算,畫面中央部分的權重遠遠大於畫面邊緣部分的權重。
這一設計的理念出於人的心理習慣,「中央最重要」,迎合了人們突出主體的拍攝需求和中間為主的閱讀習慣。
人們往往習慣把主體放在靠近畫面中央的部分
在紀實作品和人物肖像等以中央構圖為主的領域,中央重點測光模式是最佳的選擇。
紀實作品中,一般會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央
當畫面採用框架式構圖時,最好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以排除構框景物對測光值的幹擾。
但這一測光模式也存在顯著缺點。當主體嚴重偏離畫面中央,如拍人像時採取三分法構圖和邊緣構圖時,這一模式無法發揮作用。
主體不在中央,中央重點加權顯得毫無意義
當然,這一「弱點」完全可以通過移動取景框和 AE-L 功能來彌補。
評價某種測光模式是否合適,要綜合考慮其拍攝效果和便捷性。
平均測光能兼顧畫面的明暗部,最大範圍地保留畫面細節。在光照均勻的環境下拍攝,平均測光表現非常良好。
此外,對於需要抓拍的一些題材,如體育競技、人物紀實、新聞攝影,並沒有時間讓你慢慢調整構圖。
對這些題材而言,先把畫面信息記錄下來才是第一要務。能兼顧整個畫面細節的平均測光,是最適合這些題材的。
平均測光的優勢在於「便捷」,而點測光的優勢在於「精細」。
在側光、逆光位的複雜光影條件下,平均測光可能沒那麼合適,需要用點測光來實現對曝光的精確控制。
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慢慢取景構圖,比如拍風光、靜物、微距等被攝體不會動的題材,適合使用點測光,實現最精確的畫面控制。
拍「精細」的微距,最好使用點測光
相比之下,中央重點測光可以說是平均測光和點測光的過渡狀態:不如平均測光快捷,不如點測光精細。
但反過來也可以說,比平均測光精細,比點測光快捷。
事實上,中央重點測光的泛用性很廣,許多相機的預設默認測光模式正是中央重點測光。
大部分靜態人像都使用中央重點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