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是水虎魚中的一個小群體,大部分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裡,雖說它的名字是後人取名的,但他的能力不是吹的。
住在美洲的人知道它有多可怕,所以他們把它拍成電影,這讓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感到害怕。據人們所知,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食人魚的蹤跡。
食人魚的咬人的事件繼續發酵,許多人前往食人魚被發現的地方,以證明他們的可怕性。有個人拿著一隻鴨子試探,結果鴨子在水裡只呆了一分鐘就失去了半個身體,大家都說它是一條可怕的魚。人們運用了羅斯福的話:它們是世界上最殘忍的魚,經常攻擊比自己體型還大的動物。
有了實驗證據和名人名言,食人魚聲名狼藉。現在是時候進行一些電影宣傳了,網上至少有九部食人魚電影,包括刺激的3d版本。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消費恐懼也可以是一件愉快的事,但也會帶來後遺症
人們對食人魚進行了各種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食人魚的主要食物其實是腐肉,而人類只是食人魚選擇的眾多食物之一。
像鯊魚一樣,它們不喜歡攻擊人類。也許在食人魚的世界裡,人的味道沒有那麼好吃。
而且大多數食人魚都是群居型的,所以單獨拿出一隻食人魚來,他們連小蝦小魚都不敢咬。
曾經有養過食人魚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想看到食人魚吃下去的兇狠樣子,故意餓了它兩天。第三天放進了一條小鯉魚,結果兩條魚大眼睛瞪著小眼睛,誰也沒有動手。當鯉魚遊到食人魚面前時,食人魚禮貌地為小鯉魚讓路。
一個研究食人魚行為的科學研究小組發現,紅腹食人魚會發出三種聲音,並形成群體來騷擾獵物。一旦獵物被其中的某隻魚咬了,這群魚就會立即騷動起來,就像滾燙的水一樣,用四種方式濺起水花。他們的牙齒有強大的咬合力,可以輕易地穿透獵物的皮膚,叼走一小塊肉。所以幾十條魚的一口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獵物變成骨頭。食人魚種群也容易同類相食,尤其是當食物匱乏,且種群中較弱的成員經常成為較強成員的目標時。強者攻擊弱者直至死亡,獲勝者將對方骨頭啃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