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沒想到《歌手》這個節目能「活」這麼多年,也搞不懂它還有什麼「活」下去的必要。
剛出來的時候,《歌手》(當時叫《我是歌手》)還是好看的,看歌壇老將們在臺上發揮餘熱賣力獻唱,確實讓很多人情懷激蕩。
但這麼多年下來,歌壇前輩資源消耗殆盡,年輕一代實力又難以頂班,《歌手》早已是一個暮氣沉沉的雞肋節目。
反正,我是有幾年沒看了。
今年,《歌手》無奈之下選擇轉型,改為《歌手當打之年》,主打新生代歌手。
好消息是,毛不易、周深等人氣新人的加盟,會吸引大量年輕觀眾。
壞消息是,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華晨宇這四人都是來過《歌手》的「回鍋肉」。這對一個競技類綜藝來說,十分難堪。
好吧,看在周深他們的份上,我還是去看了第一期。這裡,我單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身份,說說自己的感想。
四個字:失望透頂。
首先不可否認,第一期出場的,包括兩個奇襲女歌手在內的九位歌手,唱功都沒問題。
可是,這唱的都是什麼歌呀!
華晨宇的《寒鴉少年》,我承認他歌裡表達的東西可能很牛逼,但我真聽不懂……這種曲高和寡的作品,對大多數歌迷恐怕是一種勸退吧?
日本歌后米希亞唱了一首《現在好想見你》,很平庸的旋律,既沒發揮出嗓子的特點,也沒能讓觀眾記住這個所謂的「國寶級」歌后。
那麼多好聽的日本流行歌,卻選了這麼一首……好吧,據說是為了支持疫情的原因,我表示理解。
至於蕭敬騰的《皮囊》、毛不易的《借》、袁婭維的《我愛》、徐佳瑩的《一樣的月光》,在他們各自的歌單中,都屬於不甚出彩的那種,至少,沒有哪一個旋律能徵服我。
好吧,是我口味太刁鑽。
沒辦法,我就是一俗人。比起華麗炫技的華晨宇,我更喜歡簡單的周深。
可惜,在《歌手》這樣的節目裡,這個要求已經過於奢侈。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去看《歌手》第二期,反正我是棄了。
只要製作方想,節目可以一直活下去,但這種孤芳自賞的方式,真的對得起廣大歌迷嗎?
你覺得呢?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