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馬是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叱吒影劇界的傑出演員,被公認是與趙丹、金山同時代的大藝術家,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大影星之一。
藍馬原名董世雄,1915年8月16日生於北京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董子鶴是一位醫生,早年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遭到通緝流亡日本,後來回到北平創辦了順天醫院,自任院長,專心治病救人。
董子鶴喜歡京劇,經常帶著夫人子女一起聽戲,藍馬從小成了京劇迷,喜歡去大柵欄、天橋劇場聽戲,董子鶴思想開明,從來不幹涉兒子的興趣愛好,給了藍馬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藍馬周圍的鄰居都是梨園子弟,譚小培、馬連良、金少山等京劇名角都是他家的座上客,藍馬曾多次得到馬連良的指點,對他以後的話劇表演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921年,藍馬進入北京師大男附小讀書,認識了同學石毓濤,石毓濤就是後來的大明星石揮,兩人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同學。
他們志同道合,有著對藝術的共同愛好,放學後經常一塊去聽京戲和相聲。藍馬家境比石揮富裕,口袋裡的零花錢也多,所以每次外出,都由「董少爺」掏腰包買單。
石揮
藍馬的姐姐董世錦是位新女性,參加了北京新球劇社,演出進步話劇,她把弟弟藍馬也帶進了劇社。藍馬進入新球劇社演出的第一個話劇是田漢的《戰友》,飾演傷兵老劉,演出獲得了成功,熱烈的掌聲讓他感受到了演員的成就感。
此後他又演出《最後一計》《工廠夜話》《血衣》等話劇,在北平話劇界逐漸小有名氣。
當時話劇表演還是原始簡單的「自然主義」風格,藍馬悟出了話劇必須要有完整的「唱做、道白」的基本功,而不是在舞臺上平平淡淡地念臺詞,他借鑑了京劇表演的技巧,巧妙地運用在話劇舞臺上,逐漸獲得了業內和觀眾的認可。
他的同學石揮以《秋海棠》享譽劇壇,石揮和藍馬都向傳統戲曲學習,開創了和一般「話劇腔」不同的表演形式,讓人感到新穎獨特,極具魅力。
1932年藍馬認識了著名劇作家於伶,結下了畢生的友誼,藍馬多次扮演於伶劇作中的男主角。
我國戲劇界巨匠夏衍稱讚藍馬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說:「這個『馬兒』被發現可有於伶同志的一份功勞啊!」
後來「左翼劇聯」被查禁,北京文化界的進步活動遭到打壓,藍馬考入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開始學習繪畫,但他嚮往的還是話劇和電影表演,夢想成為卓別林、查爾斯·勞頓那樣的天才演員。
1934年,唐槐秋、唐若青父女領導的中國旅行劇團從天津來到北平,中國旅行劇團是我國第一個職業話劇團體,藍馬放下了畫筆,加入了中旅劇團。
藍馬在中旅劇團一年多的時間裡,演出了《雷雨》《日出》《梅羅香》《戀愛與陰謀》《名優之死》等劇目,接觸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開闊了視野,這是演員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抗戰爆發後,藍馬去山西太原參加了西北電影製片公司,和謝添一起參加了反映中國農民抗日救亡的電影《風雪太行山》的拍攝。
藍馬跟隨西北電影公司到了西安,後來抵達武漢三鎮,又重新加入唐氏父女的中旅劇團,演出田漢的《阿Q正傳》、陽翰笙的《李秀成之死》等話劇,演出十分火爆,連田漢都買不到票,不得不站在劇場裡欣賞自己的作品。
1938年武漢三鎮陷落失守後,藍馬加入了金山、王瑩領導的「中國救亡劇團」,經香港去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演出,向南洋僑胞宣傳抗日,動員愛國華人為祖國抗日募捐。
他們演出了《民族萬歲》《黎明之前》《永定河畔》《塞上風雲》等話劇,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無數華僑捐款捐物,有的人帶的現金太少,把貴重的飾品也捐了出來。
1941年,中國救亡劇團回到香港,勝利完成了宣傳抗日救亡的任務。藍馬和金山、王瑩等人加入了夏衍、於伶的「旅港劇人協會」。
藍馬的演技更靈活自如了,在香港的舞臺上演出《霧重慶》《北京人》《希特勒的傑作》等話劇,連連爆滿,不少觀眾能背出藍馬的臺詞。
藍馬在香港還參演了蔡楚生導演的宣傳抗日鋤奸的電影《孤島天堂》,女主角是黎莉莉。藍馬飾演的「傻子」僅有幾個鏡頭,卻刻畫得生動深刻,展示了表演天賦。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日寇掌握了一批著名左翼文化人的名單,命令夏衍、蔡楚生、司徒慧敏和金山等左翼抗日文化人向駐港皇軍「自首」。
在香港黨組織和「東江縱隊」敵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金山和藍馬等人化妝成不同的身份角色,分批登上小漁船,安全離開了香港。
1942年初夏,藍馬和金山等人抵達山城重慶。1942年到1945年,藍馬在重慶的話劇舞臺上大放異彩,主演了3部大戲《祖國在呼喚》《戲劇春秋》《家》,給山城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藝術上取得了非凡的突破,和黃宗江、謝添、沈揚一起被譽為當時重慶話劇界的「四大名醜」。
抗戰勝利後,藍馬1946年來到上海灘,進入崑崙電影製片廠,主演了《萬家燈火》《群魔》《天堂春夢》《亂世兒女》《大團圓》《希望在人間》《麗人行》等膾炙人口的電影,成為廣大觀眾熟悉和喜愛的當紅明星,與大紅大紫的老同學石揮並駕齊驅。
其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影片當屬他和上官雲珠、吳茵主演的《萬家燈火》,藍馬飾演的公司小職員胡智清陷入困頓的生活,深刻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悲哀與辛酸。
藍馬雖然沒有帥氣的外表,長相普通,但他的表演有巨大的魅力。黃宗江評價說:「他就是一個字『真』。他在舞臺上『戲真』,首先是他在生活裡『人真』,藝如其人。」
藍馬也說過:「在舞臺上沒有絕對的真實,但卻需要絕對的真摯。」
《萬家燈火》上官雲珠 藍馬
藍馬是上官雲珠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1946年底《天堂春夢》開拍時,藍馬嚮導演湯曉丹極力推薦上官雲珠演女二號,上官雲珠雖然在話劇界有點知名度,但在電影界籍籍無名,公司老闆對啟用她猶豫不決,藍馬極力保證上官雲珠的演出質量不會拖影片後腿。
那時的上官雲珠27歲,在女演員中已經不算年輕,若沒有《天堂春夢》的機會,她可能不會成為電影明星了。後來人們才知道,藍馬和上官雲珠已經是一對同居情侶。
藍馬又推薦上官雲珠出演《萬家燈火》的女主角,導演沈浮認為上官雲珠以往演的都是交際花姨太太之類的角色,《萬家燈火》的女主角是賢妻良母型,上官雲珠不適合這個角色。藍馬把導演帶到家裡,導演看到一個買菜做飯洗衣樣樣在行的上官雲珠,當即拍板讓她演女主角。
《天堂春夢》
在藍馬的提攜和指導下,上官雲珠從無名小演員成長為影壇熠熠生輝的大明星,演技突飛猛進。兩人在藝術上比翼齊飛,合作了《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群魔》《麗人行》5部電影,上官雲珠最重要的代表作都誕生與藍馬相戀的日子裡。
他們在生活中相互照顧,同進同出,在外人眼裡,儼然一對恩愛夫妻。
藍馬作為文藝界進步人士,早已被地下黨的同志們視為自己人,是一位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做了很多事情,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海解放前夕,藍馬和上官雲珠冒著生命危險,利用自己的家作為接頭地點,開著留聲機,將音樂聲調到很大,掩護地下黨策反3名有進步思想的國民黨空軍軍官,開著一架民航客機飛往解放區濟南,投奔了人民的懷抱。
上官雲珠
事發前一天,藍馬和上官雲珠在家中為3位勇士設宴壯行,第二天他們在廣播裡聽到3位勇士「到家了」的喜訊,興奮異常。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市區街頭出現的第一條「熱烈歡迎解放軍解放上海」的大幅標語,就是上官雲珠研磨,藍馬親手書寫而成的。上官雲珠在遠處望風,藍馬和另一位同志爬上電線桿掛上標語。
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歡快歌聲中,藍馬作為功臣當上了「人民宣傳大隊長」,全票當選上海市電影工會副主席。
藍馬與上官雲珠共同生活了3年多,始終男未娶,女未嫁,藍馬性格懶散,生活邋遢,大大咧咧,而上官雲珠是個生活精緻的小資女人,兩人的生活理念並不合拍,所以一直沒有走進婚姻,只是共同搭伴過日子。
1950年初,上官雲珠在蘭心大戲院演出話劇《紅旗歌》,藍馬是副導演,連演159場,時間長達幾個月。
在這期間,上官雲珠移情別戀蘭心大戲院的經理程述堯,在上官雲珠眼裡,溫文爾雅的程述堯是個理想丈夫的人選,能讓她過上「有產階級」的生活。
有一天話劇《紅旗歌》開演前,藍馬氣憤地在蘭心大戲院後臺給了上官雲珠一記響亮的大耳光,結束了他們的戀情,不久後程述堯成了上官雲珠的第3任丈夫。
藍馬與上官雲珠分手後,見到昔日「中旅」的同事葛鑫穿上了解放軍軍裝,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藍馬精神上受到震撼,考慮再三,決定放棄在上海影劇圈的地位,到革命的大熔爐裡錘鍊一番。
藍馬和舒繡文、黃宗江、朱嘉琛等影劇界知名人士一起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當時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藍馬到北京參加了電影《走向新中國》的拍攝,不久以部隊文藝工作者的身份參加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任文工團副團長。
藍馬在朝鮮前線表現得很積極,他向好友交代好自己的後事,如果他在前線犧牲,墓碑只可寫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萬萬不能寫「影劇表演藝術家」之類的頭銜。
藍馬在朝鮮與領導田漢相逢,田漢笑著說:「因為你平時生活不勤快,人家叫你懶馬,你在朝鮮表現得很好,我要為你正名,藍馬不懶,藍馬是戰馬。」
藍馬受到表彰,正式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工作,不久後被提升為總政文工團副團長、兼話劇團藝術指導,1956年光榮入黨。
進入領導層的藍馬勇挑重擔,在反映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的大型話劇《長徵》中飾演紅軍教導員李國有,成功塑造了這個完美革命者的形象,受到觀眾的高度讚賞。
1959年,話劇《長徵》改編成電影《萬水千山》,藍馬再度飾演李國有,這是他最後一部電影。
藍馬與人相處坦誠寬厚,同事朋友們都認為他是善良的富有正義感的藝術家。他從來不盛氣凌人,不擺大藝術家的架子,耐心對待前來請教的人們,從不敷衍了事。
運動來到後,藍馬也受到了衝擊,但由於他平時的優秀表現和良好的群眾關係,使他避免了很多麻煩。
1976年7月30日,藍馬因癌症晚期逝世,享年61歲。
藍馬畢生漠視名利,為中國的話劇和電影事業奉獻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和風骨,值得如今的藝術工作者們學習。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