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導演喬治?盧卡斯說:「電影的一半是聲音。」如果按照他的這個標準判斷,那麼用行動裝置看電影—如今,它已成為一種主要觀影方式—電影將喪失掉一半的精彩。
除了屏幕大小的限制,相對於已經開始普及的影院全景聲,行動裝置目前所呈現的大多還是扁平音頻。
事實上,聲音在很長時間裡都不被行動裝置廠商重視。就連蘋果2010年推出並從此改變了平板市場的iPad,也只配備了單聲道揚聲器。
美國視頻技術公司Ooyala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觀看視頻的比例已達到21%。而在兩年前,這個數值還只有3.4%。然而,當1080p高清內容日益成為視頻網站吸引用戶的標準配置後,在線視頻的聲音效果一直以來卻沒有什麼顯著變化。所以,硬體商及內容提供方,都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移動端的音效水平上來。不過,相比提高在線視頻的清晰度,提升行動裝置的音效是一個更大的難題—這或許也是其音效水平長久沒有變化的原因。
「設備較薄的物理尺寸以及碎片化生態系統,加上所提供的內容品質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高質量音頻播放的難度。」杜比實驗室移動業務高級產品經理EmmanuelDelorme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杜比的解決辦法是,在行動裝置上對電影院中的環繞聲效果進行一種聲音方向的虛擬。目前,杜比的Audio技術中,就有一項移動環繞聲解決方案。它定義了5個虛擬的揚聲器,只要行動裝置內置該技術,使用普通的耳機便能夠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獲得5.1聲道的環繞聲效果—而普通移動終端上播放的視頻通常只有單聲道或多聲道。
不過,要真正使環繞聲在行動裝置上得到普及,除了技術,杜比還需要打通產業鏈上下遊的各個環節。
其中,視頻網站是一個重要角色。用戶對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消費習慣,已轉移到行動裝置與視頻網站的組合上。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14年年初的報告,中國近七成網際網路用戶會通過網絡看視頻。而在美國,半數網際網路流量被Netflix和YouTube這兩家視頻網站佔據。
杜比在中國的一個合作夥伴是愛奇藝。去年下半年,兩家公司開始合作,但對於愛奇藝而言,要在行動裝置上提供環繞聲內容,也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
首先,這對網絡傳輸帶寬和後臺雲端伺服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一部電影自帶杜比5.1聲道,那麼它的音頻碼流會達到200K至400K—雙聲道音頻碼流只有這個數字的1/5左右。5.1聲道音頻碼流除了會加大伺服器後臺存儲空間,同時還會提高用戶在觀看視頻時出現停頓或緩衝的次數—這樣的「犧牲」,很少有人願意付出。
為此,愛奇藝花了半年時間來進行「視頻生產線」的改造。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湯興和其技術團隊增加了一倍的雲端伺服器存儲空間,專門存放杜比5.1聲道的音頻碼流。他們還對底層傳輸進行改造,加大傳輸帶寬。同時,對碼流的編解碼進行技術調整,使得碼流在傳輸過程中儘量不會超過下載網絡的帶寬。
「流媒體和本地播放視頻其實很不一樣,流媒體受到環境的影響,網絡也是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在實現環繞聲時,要考慮很多。」湯興對《第一財經周刊》說,「我們做出的調整主要是在用戶體驗,包括內容生產、內容傳輸、編解碼優化等方面。」湯興說。
如果還原一部電影在這條被改造過的生產線上的全過程,那麼它大概要經歷這麼幾個主要環節。
從版權方購買的視頻內容被傳輸到製作設備上時,會被檢測出是否帶有杜比5.1聲道環繞聲的音頻—通常來說,通過DVD和藍光方式發行的影片幾乎都已經提供杜比5.1聲道的環繞聲。
隨後,視頻網站的製作設備會自動通過杜比技術進行編碼,隨後視頻生產機器會自動通過杜比技術進行編碼,再將視頻與音頻相結合,上傳並存放在雲端伺服器上。音頻碼流和視頻還可以單獨存放,從而更為靈活地使用伺服器存儲空間。
當用戶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點擊視頻,進行播放的那一刻開始,相應的App還會自動檢測用戶所使用的設備。如果是帶有杜比Audio技術編解碼的終端,App將會自動請求傳輸杜比5.1環繞聲的音頻碼流。經過技術調整編解過的碼流,會儘可能不超過用戶下載帶寬。
費如此大的功夫去提升視頻的聲音效果,湯興認為是值得的,用戶最終會選擇那些能得到更好體驗的產品—就如同視頻內容向更高清的1080p進化的過程一樣。據湯興介紹,這種內容開始也沒有太多用戶選擇,但目前,在愛奇藝上,1080p視頻的流量已超過20%。湯興預計,移動端上的環繞聲也會如此。
相比逼真的聲音效果,用戶可能更在意視頻播放的流暢度,二者之間的矛盾是新技術必須權衡的。「下一代技術還會有突破,可以在音頻質量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讓音頻碼流下降,實現傳輸更快。」湯興說。
至少如今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看電影,畫質和聲音就如同電影院一般—這已不完全是一句誇張的廣告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