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瑪緹巖板和瑪緹瓷磚登上了陶瓷行業新聞「頭條」。
先是,瑪緹巖板家居以路邊戶外廣告形式高調「播出」了瑪緹巖板問世的消息,受到了行業媒體的高度關注。
接著,遭到多家行業媒體的「良心」拷問,很多媒體直接點名行業出現了「李鬼」。大多媒體記者和小編都在問:為什麼可以在陶瓷行業出現兩個「瑪緹」,到底是李逵不小心,還是李鬼在作祟?文章發出後,瑪緹高層在微信公眾號文章留言稱,不贊成這樣的事情,屬於抄襲盜版行為!
7月18日,瑪緹巖板在瑪緹瓷磚之前搶先發話,召開媒體交流會,對媒體稱,「瑪緹」兩個字是他們在2013年的時候註冊的,註冊的是第20類,2015年獲得批准。當初也並不知道這個詞會出名,畢竟這兩個字不是常見的詞組。而如今,瑪緹巖板家居與三榮集團牽手,也是以成品家居的形式輸出產品。比如:巖板茶几、巖板電視櫃、巖板浴室櫃、巖板洗手臺等。
而後,瑪緹巖板以「瑪緹家居」身份參展「潭洲陶瓷行業展會」,《華夏陶瓷網》在其官方公眾號發布推文《果然!潭洲展首日人氣爆棚,吃驚!「瑪緹家居」敢參展……》,文章指出,瑪緹巖板在潭洲參展露出敏感,認為「瑪緹家居」的巖板換成名次,從瓷磚到巖板,也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最後,華夏陶瓷網小編期待瑪緹瓷磚官方能出來回應下。
而,這些貌似都在催促瑪緹瓷磚能夠從沉默中走出來,跟大家說幾句。在各種輿論之下,瑪緹還是「繳槍」了!對著各大媒體發布了「反省式」回應,以標準的JPG版本問世,各大網絡媒體和自媒體幫助標準化1:1代轉發,算是回應該「侵權」事件!
前兩天,行業自媒體《巖板SHOW》發表銳評《瑪緹事件被熱議,看戲的不嫌事大?這則聲明,或許讓你失望了!》,文中就「瑪緹事件」,瑪緹巖板家居,可謂在「公關」速度上更勝一籌,自然「公關效果」比不上「瑪緹瓷磚」。如今,陶瓷或家居媒體幾乎都力挺「瑪緹瓷磚」,這種一邊倒的態勢,讓「瑪緹巖板家居」應是倍感壓力。後續,略帶保留的預測:「瑪緹事件」還沒完,故事應該還會有!這就涉及到公關的「魅力」!
話說到這裡,盟主還是得發發牢騷,嘮叨幾句個人觀點,以表內心的憋悶,也希望各位看客探討和指正。
第一,瑪緹家居的產品是「巖板」,瑪緹瓷磚的產品是「瓷磚」,那麼「巖板」是不是「瓷磚」?請足夠專業的人士幫忙科普下。如果正是巖板不是瓷磚,那就另當別論。茶哥認為,咱們還得證明下「爸爸」不是「爹」!到時間,東鵬巖板、蒙娜麗莎巖板、歐神諾巖板、宏宇巖板、鷹牌巖板等等都會橫空一夜之間冒出來!而這,好像又是「倫理」課題。
第二,瑪緹家居若已成功註冊,那麼國家管理商標的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是否待考究?是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漏洞呢?家居的概念是什麼?家居裡面有家具、建材、地板、瓷磚、陶瓷嗎?若成功註冊,類別是不是不能在瓷磚行業重複呢?如果瑪緹家居用在家具行業就另當別論了。而這,好像又是辯證唯物「哲學」課題。
第三,瑪緹家居英文「MATI」印象中瑪緹瓷磚也是這個英文,2010年前後,瑪緹瓷磚在品牌創立的時候一直用的「MATI」,瑪緹家居也註冊了,同時出現在一個行業,是否有點蹊蹺?而這,好像又是「玄學」課題。
第四,出現這樣的類似的「瑪緹」事件,吃瓜群眾看看也罷。而媒體人可以出來說句公道話,不要只是發發通稿,人云亦云,用自己的見解來表達對事件的看法,不辯不明。而這,好像又是「良知」課題。
盟主就說到這裡了,別嫌俺囉嗦!俺囉嗦也是希望陶瓷行業一路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