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田會議永放光芒:新泉整訓重調研 起草決議在古田
1929年12月召開的古田會議,是在我們黨和軍隊歷史上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一次重要會議。回顧古田會議歷史,對於我們重溫黨和軍隊優良傳統,深刻理解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特別是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科學發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防新幹線》播出一組專題節目《古田會議永放光芒》,邀請國防大學公方彬教授為您詳細介紹那段歷史,講述古田會議召開前後的故事,從歷史坐標出發,梳理這次會議對中國軍隊建設發展的意義,探討古田會議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的問題,以此紀念古田會議召開八十五周年。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郭林雄 馬藝 傅啟勝 宋波)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同年5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部隊在完成井岡山突圍到達閩西建立革命根據地後,在革命隊伍迅速擴大的同時,為什麼會出現諸如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等一系列問題?為什麼毛澤東所提出的關於在思想上糾正這種傾向的主張,沒有得到紅四軍領導層大多數同志的接受呢?新泉整訓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為什麼促成了古田會議的召開?
讓我們隨著國防大學公方彬教授的解讀,一一解開其中的謎團。
公方彬: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紅四軍又成立了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這時我們的組織建設就起來了。
紅軍戰鬥和發展情況:在打破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攻後,紅四軍發展到數千人,而井岡山地區地窄人稀,發展空間有限,所以前委決定開闢新的根據地,也就是從1929年1月開始,向贛南和閩西進軍。
從部隊的政治思想政治建設情況看,因為部隊快速發展壯大,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產生出來,比如,黨組織內大量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加入進來後,包括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思想滋生和蔓延。毛澤東力圖糾正這些錯誤思想傾向,但由於歷史局限,紅四軍的領導層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從而導致分歧,並且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沒有被大多數同志的接受。
這種分歧和矛盾後來發展到影響團結,影響到紅四軍的發展,於是他們決定求助於中央的指導。1929年8月下旬,陳毅專程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中央政治局聽取匯報後,責承周恩來、李立三、陳毅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紅四軍的問題,最後形成《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史稱「九月來信」。信中肯定了紅四軍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幹部戰士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這為新泉整訓奠定了政治和組織基礎。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古田會議的成功召開,新泉整訓是一個奠基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完成了會議的主要思想理論建構。
我們看一下新泉整頓的基本情況。新泉整訓的大背景:簡單地說,當時共產國際對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這導致指導上存在偏差,比如,中國是農業社會,產業工人不到1%,然而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六大」,共產國際卻要求中央委員會工人成分要佔到三分之二。結果以工人出身的向忠發取代知識分子出身的瞿秋白擔任黨的總書記,後來的結果就很清楚了,瞿秋白在閩西長汀英勇就義,而向忠發在上海叛變革命。
新泉整頓時的具體情況,也就是剛才談到的,紅四軍主要成分是北伐軍的僱傭士兵和暴動入伍的農民,這就決定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大量地反映到紅軍,包括黨的各級組織中來。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毛澤東梳理的14個問題:(一)個人領導與黨的領導,(二)軍事觀點與政治觀點,(三)小團體主義與反小團體主義等等14個問題。所有問題中最核心,是如何建立一支黨絕對領導的真正的人民軍隊。正如毛澤東指出:「個人領導與黨的領導,這是四軍黨的主要問題」,也就是要不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問題。
毛澤東的最大特點是重調查研究,當時稿了很多的調查,到後來毛澤東回顧歷史的時候,他講到哪一個調查報告丟失了很可惜,他一再強調他智慧的來源,思想的源泉,是從官兵中得到的。包括發展組織問題,包括支部建設問題,都是來自基層的創造。當時有的連隊為什麼沒有逃兵,有的逃了很多,後來他們告訴毛澤東說,這個連隊主要是黨員多,並且每個班都有,後來發展成排有小組,班有黨員。
毛澤東梳理的十多個問題都是調查而來的,也通過調查摸清部隊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毛澤東一直強調,思想從人民群眾中來,從廣大官兵中來。回顧毛澤東的思想形成過程,很重要的是重調查研究,從實踐中來,群眾中來這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源泉,這也是新泉整訓,包括後來古田會議成功的原因。問題搞清了,又有了政治和組織領導,紅四軍「九大」成功召開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