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漢高祖學創業之劉邦的奮鬥期

2020-12-24 騰訊網

劉邦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創業史,從一個無所事事的混混到漢帝國的開創者,我們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的創業知識。

第四部分 劉邦的奮鬥期。

劉邦的奮鬥期是從52歲到56歲這四年。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諸王,把劉邦封在了漢中、巴蜀。劉邦惱怒項羽排擠自己又沒有實力跟其叫板,只好灰溜溜的去往自己的封地巴蜀。由於古之巴蜀是秦國流放罪犯的地方,多為北人的劉邦軍隊也不習慣這裡的氣候,1/5的軍士都跑路了。

這個時候,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離開漢軍,漢軍第一大臣去追韓信驚動了劉邦。士兵還以為蕭何逃走了,蕭何回來後,劉邦又喜又氣,質問他走了那麼多人你不追,為什麼偏偏追韓信?蕭何說如果大王只想固守巴蜀,那用不到韓信,如果想定鼎中原,非韓信不可。在蕭何的強烈建議下, 劉邦沐浴齋戒,擇良辰吉日,封韓信為大將,三軍皆驚。

拜將韓信之後,劉邦按照韓信的《漢中對》戰略思維還定三秦,東出與項羽爭天下。經過4年的鏖戰,最終奪得天下,楚漢相爭總共四年時間,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彭城之戰:公元前204年4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軍5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第二階段,成皋之戰:公元前204年5月,劉邦到達滎陽並擊敗楚追兵,從而得以端息,穩住陣腳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闢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餘。公元前204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範增,不用其謀,迫使範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滎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公元前203年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第三階段,雎陽之戰: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第四階段,濰水之戰:項羽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公元前202年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第五階段,固陽之戰: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公元前202年10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 4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1年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能最終勝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劉邦能激人、敢容人和善用人,善於發揮和利用眾人的智謀,這些智謀調動了眾人的力量。而楚霸王項羽憎惡採用眾人智謀,只喜歡意氣用事,發揮個人的作用。相較之下,團隊力量與個人力量的較量,最終結果自然高低立判、勝負立分。

能識人。劉邦在彭城戰役中遭到慘重失敗,五十多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如何改變己方頹勢,是劉邦面對的嚴峻課題。劉邦一方面收集、補充軍隊,一方面開展了對英布的策反行動。英布原來是項羽麾下的勇將,跟隨項羽作戰時,經常擔任先鋒,勇冠全軍。後來,因為各自的利益關係,英布與項羽產生了矛盾。劉邦派使者隨何去遊說英布,隨何成功地將英布策反。英布倒向劉邦陣營後,項羽失去了一員勇將,劉邦則多了一個實力強勁的盟友。楚漢雙方的實力發生了逆轉。劉邦通過策反英布,達到了強攻硬打難以實現的目的,使楚漢雙方的實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自己戰勝項羽增加了重要的砝碼。

隨何在策反英布之前,只是一個跑腿送信的無關緊要之人。但是在劉邦發出「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的喟嘆時,隨何毛遂自薦前去說服英布反楚擁漢,劉邦馬上批准,成就了隨何的青史留名。

作為領導,一定要給員工進步的機會。給人才創造一個有效的進步環境,職位晉升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機制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可謂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敢容人。楚漢爭霸的關鍵時刻,項羽包圍了身處滎陽的劉邦,然後不斷增兵,準備將其徹底剿滅。與此同時,韓信已經把齊地給攻下了,眼看劉邦被困在滎陽,形勢極其危急,朝不保夕。可韓信這時就在旁邊看著,也不救援。還寫了一封信給劉邦,要求封自己為「假王」。劉邦一看大怒,韓信見死不救就算了,還跟我要王。幸虧張良勸住了劉邦,告訴他必須依賴韓信才能生存。劉邦不愧為一代梟雄,當即就聽從了張良的建議,還封韓信為"真齊王",韓信得到回應後這才去救劉邦。

身為領導,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被下屬要挾,換做一般人都忍不下去。可劉邦忍了下來,做大事的人就要有能包容天下的氣度,你的度量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

善用人。在被項羽圍困滎陽的關鍵時刻,劉邦問計陳平,天下什麼時候能平定,陳平回答: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

這是一份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項目策劃書,對競爭對手的現狀做了一個分析,讓劉邦掏錢給他去實施反間計。劉邦只回答了一個字「善」,給了陳平4萬金。對於一個有貪汙前科的人,劉邦爽氣地給了這麼一大筆錢,還連個財務總監都不派,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陳平也沒讓劉邦失望,成功地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的心腹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人。

要想得到別人最大的幫助,你首先就必須毫無保留地信任他,而且要明白地表示你對他的這種信任。要想讓別人擔負起責任,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信任他。要做到這一步,只有你對他有足夠的信心,並對他表現出完全的信任。劉邦無疑就是善用人的高手。

所謂屈人者克,自屈者負。意思就是能利用團隊的群策群力的人能取得勝利,而僅憑自己單打獨鬥的人必是孤家寡人,最終失敗也是必然。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他能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然後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並能各盡其才,這就叫不拘一格。因此楚漢相爭,漢王劉邦最終勝利,關鍵是勝在能識人、敢容人和善用人

劉邦是創業界的頂級高手,他奮鬥期的經歷對每個人在「選用育留」的人才培養上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文章來源:人人都能學管理∞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相關焦點

  • 漢高祖劉邦:從流氓奮鬥到皇帝
    毋庸諱言,與「鞭撻天下,威震四海」的秦始皇相比,劉邦的出身以及打江山的資本實在太微不足道了,他既沒有潼關、崤山之險,也沒有關中、巴蜀之富,更沒有秦國那樣一支「鐵血軍團」。但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濃重「流氓」習氣的劉邦,笑到最後,與其為人做事是分不開的。簡單來說,就是劉邦會做人。
  • 日本漢學家力作、辛德勇力薦、豆瓣9.3的劉邦傳記有何可讀之處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劉邦是一位讓人說之不盡的知名人物。他是大漢王朝的開創者,是在幾乎一窮二白基礎上九死一生創業成功的開國之君,也是給後世留下無數故事的著名歷史人物。在30歲沒升中層就要憂慮自己的職業前景,35歲以後就要被優化出門只能去賣保險或開滴滴的今天,當我們驚訝的發現,劉邦創業時已經47歲時,如果再雪上加霜的考慮一下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我們必須得承認,劉邦的創業難度之大,似乎遠勝於朱元璋,創業條件極其有限,沒有5個億創業基金練手的劉邦,在創業這條路上,註定會走的比較崎嶇。
  • 劉邦為什麼會被推舉為義軍最高領導?難道真的是因為天生帝王之相
    ,而劉邦僅僅只是這個集團中的一個部分。所以,劉邦之所以會成功,原因就在於他領導的團隊是一個非常強大和團結的團隊,如果他沒有這樣的一個團隊,劉邦也有可能被歷史所埋沒,但是漢朝是不會埋沒的,只不過會改一個名字而已。所以劉邦的成功就在於他被推舉為義軍的最高領導。那麼劉邦為什麼能夠成為義軍的領導呢?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很多史學家的眼裡,劉邦之所以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當時的文化環境所決定。
  • 子溪的創業故事---獻給正在奮鬥的你們
    子溪作為CCTV朱迅微商創業採訪特邀嘉賓、青海衛視美系專題報導特邀嘉賓、多次參加節目與大家分享美容養生的秘訣;同時,她也是6年微營銷實戰變現導師、6年輕資本創業運營導師,通過線上線下教大家如何從一個小白變成創業達人。
  • 王立群:讀史記之劉邦 | 合集45集全
    兩千多年前,一位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裡,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後人無法超越也難以企及。
  • 劉邦VS朱元璋:誰是真正的布衣天子?
    翻開《二十五史》,有朱元璋如此豐富之閱歷者幾乎沒有。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劉邦在臨死之前豪氣沖天,老子是真正的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取得天下的。而劉邦不僅朋友眾多,還可以分出好幾個檔次來。 樊噲、盧綰、周勃,類似這樣的死黨,劉邦多了去。這些人在劉邦的創業過程中也是衝鋒陷陣,出力不少。 其實沒有這些人,劉邦照樣可以創業成功,關鍵是有沒有精英人才的輔助。韓信、彭越、英布、張良、陳平、酈食其,這些都是劉邦後來發掘的社會精英。
  • 劉邦為什麼沒有廢太子?
    問題是,在否定了司馬遷之後,《資治通鑑》又如何解釋劉邦最終未換太子這件事?司馬光相信,對劉邦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群臣的態度。《資治通鑑》強調了當時御史大夫(副丞相)周昌對劉邦的抗議。周昌是一個口吃,說話比較費勁。有意思的是,這個人脾氣還特別急、特別暴。他在劉邦面前死爭時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 楚漢爭霸,項羽與劉邦的表現,對我們有何啟示?
    兩個一生之敵就這樣在時代的車輪面前,被裹挾著前進,直至發生碰撞,留下了累累白骨。夏侯嬰和劉邦是好兄弟,夏侯嬰早年是縣城馬房中幹活的小官兒,每天就是幹一些養馬,趕車的活,他與劉邦是同鄉,而且那個時候劉邦還是一個廳長,兩個人官都不大,所以兩個人關係非常好,後來劉邦起義的時候,夏侯嬰一直跟隨著劉邦身邊,並且屢立戰功。
  • 彭越和酈食其,劉邦創業初期的左膀右臂,都有怎樣的結局?
    然而,劉邦這條鹹陽英雄之路是何其艱難。精銳部隊都給宋義了,楚懷王留給自己的不過是一支無關緊要的部隊。秦二世又不是劉邦親戚,不是招招手就可以進城去。當初以周章之勇,二十幾萬兵屯軍戲水都不敢打入鹹陽。除非老天爺幫忙,要不我劉三又有何能何德進得了鹹陽城喲?
  • 劉邦問韓信:你說朕能帶多少兵?韓信的回答讓劉邦尷尬不已
    大家都知道韓信可以說是功高蓋主的代表性人物,但是其實在劉邦創業初期兩人的關係還是非常的好的,甚至還會經常性的在一起交流一下領兵打仗的經驗
  • 楚漢之爭打了多少年?劉邦是怎樣快速結束戰爭的?
    劉邦表示:要不是當初得意忘形,楚漢之爭可能剛開始就結束了。不過,客觀來說,楚漢之爭之所以能那麼快結束,倒不完全是劉邦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支可靠的團隊以及幾位超級牛人「為他鋪平的道路」。後來,當劉邦走創業之路的時候,只要他更多的順應民意,發展得就非常的快。他全盤接收了秦帝國的法律和政治體制,秦始皇時期實現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等舉措也都間接幫助劉邦省卻了許多功夫,還有秦帝國多年來收集的天下戶籍、地形等等也都為劉邦的勝利打下了基礎,甚至於後來為劉邦打天下的兵將大多數都是曾經的秦人。如果沒有秦始皇,劉邦又怎麼能那麼快取得成功呢?
  • 青聯榜樣說第16期——金曉雨:用青春書寫創業之歌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說:「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五四」,是奮鬥的號角;榜樣,是青春的華章。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青春之名擔當奉獻,用奮鬥之路書寫無悔人生。安徽省青聯按照全國青聯部署,動員各級青聯組織,聯合多家媒體單位重磅推出《青聯榜樣說》欄目。
  • 周昌撞破了劉邦的好事後……
    而期期的主人則是西漢開國重臣周昌。在《史記張丞相列傳》裡他說過「臣期期不奉詔」的話,後人就拿這兩位名人的事跡組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  事實上周昌雖然說話不利索,但絕對是跺跺腳就地動山搖的人物。周昌氣場強大,又敢實話實說。所以,不要說一般的官員看著害怕,就連蕭何曹參在他面前都往往顯得氣短。
  • 君子與小人:劉邦和項羽的人設差距真有那麼大?
    這種來自基層縣域社會的普遍認同不僅為劉邦爭取了民心,更為他帶來了自己強大而忠誠的文武團隊,相較於項羽身邊的不靠譜隊友,劉邦的沛中創業團隊大部分陪他走過了整個創業過程,由此可見劉邦的道德威望還是更高一籌。即使是義軍首領項梁在定陶之戰中被秦軍斬殺之後,劉邦在義軍團隊中依舊具有較為強大威望。
  • 經濟重啟,看前浪奮鬥創業的經典劇《溫州一家人》
    看了前浪奮鬥創業的經典劇《溫州一家人》,讓人感到熱血沸騰、奮鬥、創業、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闆,對改革開放初期的創業奮鬥的前浪們,從一窮二白起步,開拓進取,沒有思想框框的不斷試錯,創業奮鬥的精神真是由衷的佩服。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項羽
    劉邦因為當亭長的關係,經常要被派到鹹陽去出差,所以他到鹹陽出差的時候,跟項羽一樣,他也曾經一度看到秦始皇的行列。他的感嘆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做人做到最過癮的時候,就應該是這樣。 這絕對是司馬遷刻意安排的對比,就是讓我們知道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兩個人最重要的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敢於夢想別人所不敢夢想的。
  • 劉邦還沒發跡前,曹氏就給他生出了兒子,可為何劉邦卻娶了呂雉?
    一:劉邦最重要的三位女人劉邦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她是劉邦的正室,結髮妻,開創了三個史上第一:史上第一位皇后,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和史上第一位全部娘家人被殺的太后,前兩個是喜劇,最後一個則是悲劇!
  • 【皇帝】劉邦:非劉姓宗族不能稱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亡秦滅楚,建立漢朝,人稱布衣皇帝,他的豐功偉績早已耳熟能詳,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所展現,比如:楚漢之爭,鴻門宴等等。
  • 視頻丨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攜著作《漢之始祖劉邦》走進劉邦故裡
    12月11日,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先生《漢之始祖劉邦》捐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圖書館舉行。現場,漢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就《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內容及漢文化傳承與發展就行座談。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系其28年的心血結晶,全書共300多萬字,分四卷,首次用白話文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一首激越千古、盪氣迴腸、厚重大氣的傳奇史詩。
  • 白登之圍冒頓為什麼接受劉邦的和親,而不是集中兵力徹底打敗劉邦
    白登之圍這一年被土耳其認為是他們的建軍年,因為土耳其人認為匈奴人也是他們的祖先,所以匈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白登之圍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從而成為土耳其人建軍的標誌。 白登之圍對漢朝軍隊的打擊並不大,因為在白登之圍之前漢軍一直保持攻勢,殲滅了很多的匈奴小股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