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是一種從19世紀末開始興起,並以海洋霸主的身份統治世界達半個多世紀的巨型水面艦艇。它們擁有威力巨大的巨型艦炮和堅實的裝甲,具有當時最為強大的火力和防護能力,同時也是人類製造出的結構最為龐大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武器系統之一。當時世界強國都以擁有戰列艦的數量來衡量海軍實力,也就催生出了眾多強大的巨獸,直到航空力量興起後,這些巨獸終於沉寂了下來。
1、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艦長241.55米,標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裡。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05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設計延續了德意志級裝甲艦的風格,集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優秀性能之大成。其設計目標明確,火力、防護力、航速這三大要素都得到了比較完美的平衡,是世界戰列艦建造史上最成功的一級艦之一,連英國首相邱吉爾也稱俾斯麥級戰列艦是造艦史上的一大傑作。丹麥海峽之戰,俾斯麥號擊沉英國海軍胡德號,聞名於世。
2、義大利羅馬號戰列艦
羅馬號是義大利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是建造的一艘改進型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1,650噸;滿載排水量46,215噸,該艦也是二戰時義大利最後一艘服役的主力艦。主要武器為9門三聯裝的381毫米主炮,前二後一布置。另外還有4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和12座90毫米單管高炮,20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24門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1942年增加8門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水線以上主要採用薄裝甲帶,40毫米厚的艙壁裝甲與主結構之間是15英寸填充液體的間隔,同時在水線以下採用了新型普列賽魚雷防禦系統。
3、英國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水平防禦是該艦在防護方面的亮點,「喬治五世」級擁有三層水平裝甲板,包括厚達153毫米的中甲板裝甲,是歐洲各國的末代戰列艦中最厚的。該艦標準排水量35000噸,10門356毫米口徑主炮,主炮塔布置方式別具一格,共兩座四聯裝炮塔和一座雙聯裝炮塔。雖然相比於其它戰列艦來說喬治五世級的設計並不出色,但這依然沒有影響它成為歷史前十的最強戰列艦之一。
4、美國密蘇裡號衣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5000噸,裝備3座三聯裝即9門406毫米口徑艦炮,10座雙聯裝即20門127毫米副炮,另有大小口徑的防空炮上百門,火力空前強大;裝甲防護方面該級艦在前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基礎上稍作加強。同時為了能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便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快速調動,該艦的艦寬被限制為33米,長度和吃水深度被拉大,艦長超過27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戰列艦。強悍的火力,厚實的裝甲,無與倫比的速度,三者結合使依阿華級戰列艦成為世界戰列艦史上的佼佼者。
5、日本大和號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建造的最大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7.2萬噸,主炮的口徑為460毫米。其要害處裝甲厚達410毫米,炮塔的厚度更是達到了650毫米,能夠在20公裡左右抵禦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主流艦炮的火力。與密蘇裡號相比,防空火力不足,雷達火控稍弱。但裝甲防護以及主炮口徑均佔據優勢。
總而言之,這幾艘都是二戰的最強戰列艦之一。但論綜合實力,大和級和衣阿華級最為強大,而這兩者又互有所長。究竟是衣阿華級強,還是大和級更勝一籌呢,軍迷們你們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